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写蟹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周惠斌  2019年12月12日08:29

不食螃蟹辜负腹。鲁迅与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一样,于蟹情有独钟。他品蟹写蟹,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妙笔生花,令人叹为观止。

1924年11月17日,鲁迅在北京《语丝》周刊上发表了著名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文章从杭州雷峰塔倒掉的消息写起,引出白娘子被法海和尚装入钵盂,镇压在雷峰塔底下,玉皇大帝知道后,责怪法海荼毒生灵,下令捉拿他,法海“逃来逃去,终于逃在蟹壳里避祸”的传说。随后写道:“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在记述这则民间传说时,鲁迅将蟹的内部结构、煮食方法,描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特别是“揭”“露”“切”“取”“翻转”等一连串动词,反映出鲁迅吃蟹技术的娴熟和准确。篇末以“活该”二字作结,表达了鲁迅疾恶如仇的感情。

1932年11月22日,鲁迅在北平辅仁大学作了题为《今春的两种感想》的演讲(后经修订发表于11月30日《世界日报》)。鲁迅指出“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他举例论证道:“譬如吃东西,某种是毒物不能吃……这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道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高度赞誉了人类历史上那些不怕牺牲、大胆探索的先驱者的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