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吉川英治《东京人与海》:明珠一颗照山河

来源:文艺报 | 徐展  2019年12月11日11:24

吉川英治

“世间纷乱不寻常,小院五坪山茶花。”

能于三尺书斋之内写下如此句子的人,只能是吉川英治。

入世出世皆可随心,目光远及古今中外,这位日本国民作家不能以一介文人来概括,他是一位心灵永远在路上的文豪。对他来说,书生的笔与剑圣的刃并无不同。男儿提笔化吴钩,不为名垂凌烟阁,只要发挥光和热,以故事指引今人踏出前行一步即可。

书斋虽小,心却广阔。纸笔相接之处,他借古助今,为高速发展的世界添一笔清明,为满心疲惫的读者添加一份信心、动力、希望与热情。未曾名扬时,无人识得他,他并不气馁,专心扑入创作。34岁发表《鸣门秘帖》,之后笔耕40余年不辍。躲进书斋又如何?丹心不为雪霜枯。名播四海时,他毫无骄矜,只道大众文学为大众而写,一样可以笔力千钧。山茶默默开了又落,姿态却未曾动摇改变过。椿花千古英雄血,岂是世俗价值可以衡量的?凭赤诚而创作,是吉川英治的选择。在历史中不断回顾,于青编里寻找故事,同时他也始终保持自己的判断定夺。他借笔下人物的口说过,“我们不必急着想当什么。先学习富士山屹立不动,不谄媚于世俗。如果受到他人的敬仰,自然而然的,世人自会评断你的价值。”

读《东京人与海》,就是在剖白吉川英治的内心世界。他能不动如山,也能万变似水。吉川英治说过,“水是活的,蕴藏着无穷的生命。然而它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人受制于固定单位模式,反而无法拥有无穷的生命。”吉川英治的笔风一时娓娓道来如潺潺溪水,一时曲折波澜似大江大河,若有平静如湖心的片刻便是他留给读者回味的时刻,一切的创作都将百川汇海,尽显立意之宏大突破。他敢于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古典名著进行全新演绎,也敢于用西方中世纪骑士故事的罗曼史表现手法来讲述日本传奇,因为对他来说,讲好故事是第一位的事情。既然无不拘泥,便可跳出方外,于是他能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也能从历史的空白里抽丝剥茧描绘别样人生,不论是将门跃出的自然人还是世人眼里的失败者,在他笔下都可以形象丰满立体起来,展现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是由于吉川英治在阅读、创作的同时也勤于思考,每每会在主要人物身上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这一优点他亦自知并为之自得。他曾在《三国》再版自序中说,“书中随处可见的原著中所没有的辞句和对白等,便是我的点彩之笔。”

能知晓自身优势在何处,是因为吉川英治心中有一面明镜,照得到现代,也照得到古时,照得到他人,也照得到自己——这面明镜的名字叫做“自省”。“身处热闹的人潮中,总会无来由地感到寂寞。而独行于寂寞的暗夜时,内心反变得沸腾汹涌。这是因为在人群当中,无法表达的心情这时全都浮现出来。除了能够冷静地思索世俗琐事之外,甚至可以跳开自己的形体,犹如观察他人一般地冷静看自己。”这是剑圣宫本武藏的心路,也是吉川英治的。对大众文学作者来说,回顾自己是一种省觉,回顾历史亦是。惟有回顾来路,才能看清前方。其实人人皆可自省,亦能将这份能力用在其他地方,只是世人多纷忙,无暇自顾,更别说看向他人或者来时的方向。因此人们需要大众文学,需要有吉川英治这样的人,以故事点醒、抚慰、激励、棒喝他们,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在忙碌之余,除了歇息身体之外,也可以清明心灵。

洞明世事、了解自己,乃至可以提炼总结出写作心得留给后人,吉川英治不愧是“百万人的文学”。但他其实是美而不自知的。吉川英治的座右铭是:“我以外皆我师。”将自己看得透彻还能放得很低,是一种王者气概。不同于因时局逼迫而为五斗米弯腰,这是一份坦然自若的赤子之心。就像这本散文集中“王者之佩”故事那样,名画家在好友那破旧的袈裟上画了兰花,这件衣服并没被珍藏起来而是依旧整日穿着,毫不在意地被痛快饮酒的和尚穿到破,这份气概,与花中王者最是相宜,既然如此相宜,那么照常穿着有何不可?吉川英治也是如此,对他来说,为文与为人是一样的,都是在一个圆圈中定神。“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圆还是那个圆。无止境,无曲折,无穷极,无迷惑。把这个圆扩展至乾坤,便是天地。把这个圆缩小到极致,便是自己。自己是圆,天地也是圆。两者不可分,共存于一体。”这圆可以是零,这样下笔永远都可以重新开始,让人物在命运螺旋中升华了故事。这圆也可以是禅,是宫本武藏那样的剑禅茶画皆一味,终身只为磨练灵魂,追寻名为“禅剑一如”的大道,在每一次的生死决斗中让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吉川英治未曾习武,却能体悟剑圣之道,或许是因为他敢写敢画,明白一笔落下有如无中生有,呼风唤雨、自由自在,作者的心随之永远留在纸上,就像宫本武藏作画那样:“心邪则邪——心有惰气则画下惰气——心有匠气,则画便匠气十足,这些都将无所遁形。人类肉体会消失,墨则不会。画者的内心世界将永远留存在纸上。”可见,惟有发心依然是初心、一日三省且慎独之人,才能保持水准一如既往。历经千山万水、还是赤子之心的自然人,是剑圣也是文豪,他们心中始终持着鞭策自己的剑或杖。对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的“圆”还可以是一颗珠子:初时或许只是误入蚌中的沙粒,却能在痛楚中打磨生成珍珠。这便正如吉川英治所说,“生命是一颗明珠”,惟有磨砺才能让它更加圆满、散发光芒,这样的光芒可以经久不息,因为它能照射进世人灵魂,于共鸣中葳蕤生光。

今日,无论是剑圣还是文豪,都已经在时代中隐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但是他们留下的传说和作品,依然光芒迸射,恰似宝珠颗颗。通过阅读,人人都能拂去纸上尘埃,继而从中受益。就像禅偈所云——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