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首长诗的诞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薛庆国  2019年12月08日10:17

金秋时节,桂花熏香了大半个中国。2018年9月18日上午,广州市郊美丽的从都国际庄园湿地湖畔,阿多尼斯手持一束桂花,一边嗅闻芳香,一边若有所思。刚刚,他在诗人黄礼孩等朋友的陪伴下,种下了身边这棵以“阿多尼斯”命名的桂花树。这也是国际上第三棵以他名字命名的树。他以略带激动的口吻对朋友们说道:“这棵树,让属于我的一部分留在了这里,也让我和中国建立了更为亲密的联系。”

年近九秩的老诗人此次来华,在不到3周的时间里奔波各地,参加了多项活动。在北京,他参加了鲁迅文学院举办的国际作家写作计划;在广州,他接受了“诗歌与人”国际诗歌奖;在成都,他亮相阿拉伯艺术节的“阿拉伯诗歌之夜”;在南京,他出席了中文版诗集《我的焦虑是一束火花》的首发式。最后,他应我的同事、同乡吴浩之邀,在皖南黄山一带做了一次印象极为深刻的观光之旅。

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阿多尼斯足迹所至,处处都闻桂花飘香,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跟往常一样,他口袋里总是揣着笔记本,随时随地掏出本子记录灵感。一路上他多次表示,要为这次中国之行创作一首长诗,题目就叫《桂花》。

长诗《桂花》由50首相对独立的诗篇构成,记述了诗人此次中国行,尤其是黄山之行的印象、感受和思考。整部作品不拘一格,叙述、想象与沉思熔于一炉。读到这些充满奇思妙想的文字,我不由得联想起他走下缆车,来到黄山始信峰时兴奋激动的样子。面对着眼前的峰峦峭壁、奇松怪石,他诗兴大发,掏出本子迅疾地记录,任由满头银发如同一团白云在风中飞舞。

阿多尼斯虽然常年生活在法国,但他也和大多数阿拉伯人一样,颇受阿拉伯文化传统中对中国正面、友好的集体想象之影响。而之前几次圆满的访华经历,也加深了他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因此,友谊,是长诗《桂花》的基调之一,诗人对中国自然、文化和友人的深情厚谊在诗中溢于言表。

在获悉阿多尼斯为长诗定名为《桂花》时,我曾问他:阿拉伯世界没有桂花这种植物,阿拉伯语中也没有这个单词,为什么要选用这个名字?他稍加思忖,微笑着答道:因为中国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就如桂花一样。

在阅读、翻译的过程中,我明白他只对我说出了一半答案。当我读到书写桂花的这些诗句时,我找到了那个问题的另外一半答案:桂花,这平凡而高贵的花朵,清可绝尘,浓则远溢,杂于众树而香盖群芳。这,岂不正是阿多尼斯的自况吗?

(《桂花》 〔叙利亚〕阿多尼斯 著 薛庆国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