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五四图史》:百卅珍图再现五四全局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陈翔琪  2019年11月19日09:06

《五四图史》,陈占彪编著,九州出版社2019年8月第一版,48.00元

关于五四的“图史”,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两种书:一种是北京大学“五四运动”画册编辑小组于五四运动四十周年纪念时编的《五四运动》(文物出版社1959年版);一种是香港广角镜出版社于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时编写的《五四运动》(香港:华风书局1989年版)。

这两种书的共同特点,都注重于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图片的收录和编辑。然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它们可能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五四图史。在这两种书中,“图片”仍非全书叙述的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图片仍然无法从文字的附属地位中独立出来,仍然是从属于文字的,而只是文字的五四史的形象注解;二、它们并不是事实的呈现,而是理论的诠释。其总体框架仍是在对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理论化的五四运动的形象阐释。

陈占彪编著的《五四图史》一书,是对100年前的五四运动的来龙去脉的“图像呈现”。凡130则,每则包括一个简题、一组图片(或一图,或多图)、一段解说。与此前的相关“图史”相比,该书在以下两方面有所不同。

第一,《五四图史》“以图为主,以文为辅”,不同于“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图史。

在《五四图史》中,图像,而不是文字,一举成为结构全书、左右全书叙述的核心要素,而不只是点缀、说明。

我们说,“图片”之所以不能成为五四运动史的核心叙述要素,原因无它,“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在百年前五四运动时期,照相并不发达、普遍,故留存下来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图像并不多见。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五四照相,多是由两个美国人(其时游华的西德尼·甘博和在北京开设照相馆的约翰·詹布鲁恩)在当时所拍摄,且多为北京五四事件中的图像。这当然弥足珍贵,但这之外的图像怎么办?显然,我们缺乏足够的“五四图像”来支撑五四全程的史的叙述。可是,关于五四的图像材料,我们不必一味盯在本身就先天不足的照相上,其实,除过照相之外,其时报刊、书籍中还有丰富的漫画、插图等供我们选择。比如,四月底章宗祥归国时东京留学生在车站为其“送白旗”,五月九日蔡元培出京避走,要找到这样的照片几乎不可能,但当年的《益世报》就有这样的漫画,这就使得我们不至于因缺乏相关图像而将这些事件付诸阙如。

《五四图史》中多达130组的图像(照片、漫画、插图)系编著者多年来从当时的中外报纸、杂志、书籍中穷搜极讨而得。还有的图片是编著者现场踏访而得。如邑人为陆宗舆设立的“卖国贼碑”,以及编著者在巴黎访学期间,寻访拍摄的“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法国捐躯的中国劳工和战士”纪念碑、中国代表团入驻的吕特蒂旅馆、巴黎的中国留学生邀请代表团对话的“哲人厅”、陆徵祥避居的圣克卢医院、签订奥约的圣日耳曼宫等。

图像固然在本书中居于叙述的主导地位,但并不是说文字由此就无关紧要。有图而无文,其涵义将大打折扣。由是每图又配以合适之文字,以辅助说明。惟文字的选择,多以公文、宣言、通电、传单、报道、著述等相对权威又距离五四为时不远的官方文献、原始文献为优先。

第二,《五四图史》是事实的呈现,不是理论的阐释。

事实的呈现是第一步,理论的阐释是第二步,事实只有一个,阐释可有多种,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基于此,《五四图史》所关注的是对五四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直观呈现。

《五四图史》一书将五四运动整个过程分作八段,亦即八章,每章又有若干题(图)。依次述其背景(战起欧西岛寇欢)、触因(巴黎梦破土难全)、对象(奸人媚日千夫指)、爆发(阔府呼朋大火燃)、发展(峻令频颁寒彻地)、激化(通国共愤浪滔天)、落幕(除贼抗霸从民意)和精神(五四功成万古传)。八章合计130题。可以说,达到了用“图像”完整地、直观地呈现了五四的全过程的目的。这八个题目合起来为一首律诗,从中亦可见著者之用心。

无论对研究者,还是普遍大众来说,这都是一部直观、迅捷地了解五四历史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