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肖和:沿着鲁迅的道路 

来源:北京晚报 | 肖和  2019年10月15日11:06

国庆假期,秋高气爽,趁着这好天气,我再次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观看“沿着鲁迅的道路——蒋兆和艺术作品展”。虽然展览在北京宫门口胡同深处鲁迅宅院的展厅中,规模不大,但它的分量并不亚于父亲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几次大展览。当我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亲塑造的鲁迅和鲁迅作品中阿Q的经典形象,旁边的五幅《祝福》插图前也有不少观众驻足。而要说观众最多的地方,还应当是占据展厅半壁的《流民图》长卷,这幅揭露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流民图》历经战火洗礼,仅剩一半残卷,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此次展览展出的是父亲的学生根据原作照片临摹的全卷,也是迄今为止与完整原作效果最接近的一幅。看着画中的每个细节,我百感交集,毕竟我也很难有机会看到《流民图》的全卷啊!

我和观众静静观展,从展览中体悟着西方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上世纪初对一大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这鼓舞着他们为振兴中华探索百年,奋斗终生。父亲对新文化的旗手鲁迅崇敬有加,对鲁迅塑造出来的众多人物的苦难感同身受,他曾在上海聆听鲁迅演讲,仔细研读鲁迅著作并揣摩于心,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父亲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道路。他用画笔诠释鲁迅精神,创作了《朱门酒肉臭》、《小子卖苦茶》、《流民图》等作品,把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推向了历史的前台,使其成为中国绘画史的主人翁。而鲁迅小说中的阿Q与祥林嫂在他上世纪四十年代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创作中得以惟妙惟肖地再造,新文学与新国画的珠联璧合,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其艺术价值也消融了岁月的隔膜。

在那巨变的时代洪流中,父亲越发感觉到鲁迅那爱憎分明的情怀是何等深刻——他通过《纪念刘和珍君》等作品表现了鲁迅的形象,以《阿Q》系列插图和《祥林嫂》插图揭示了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涵,他还曾深情写道:“为祥林嫂画像,非画像也,乃为天下同命相怜者而写之。”这就是父亲所说的“描写心灵中的一点感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父亲更是像鲁迅那样“俯首甘为孺子牛”,他为民造像,生动描画人民群众建设新中国的巨大热情。他用自己一生的艺术苦旅告诉我们,作为现代人物画家,要不断深入生活、深入人民,如此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当我看完画展,站在鲁迅宅院中央回望展厅,我似乎看到鲁迅那犀利的目光,看到父亲思考时的神情……我的心灵为之震撼。父亲蒋兆和与鲁迅的精神交流,应当是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一页。我记得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我画阿Q斟酌了好几年,很想拿着自己的画去请教鲁迅先生。很遗憾,当我画完阿Q,鲁迅先生已故去多年了。”我感到,如果忘记了历史,如果抹杀了或是误解了鲁迅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初衷,才是莫大的遗憾!

转眼间,鲁迅先生已经故去八十三载,父亲离我远去也有三十三年。俱往矣,中国乃至世界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他们两人的艺术对话仍在继续,振聋发聩,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