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1世纪以来,已有1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世

来源:澎湃新闻 | 罗昕 刘欣雨  2019年10月10日15:55

今晚将“连开双奖”的诺贝尔文学奖备受关注。在兴奋与好奇中,我们遗憾地发现在过去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已经有19位诺贝尔文学奖作家离开人世。让我们来盘点并回顾他们为世界文坛留下了哪些作品。

2019年8月5日,美国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纽约去世,享年88岁。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因“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首位获得此殊荣的非裔美国作家。其代表作包括《所罗门之歌》《宠儿》《上帝救救孩子》等。

2018年8月11日,英国印度裔作家V.S.奈保尔在伦敦去世,享年85岁。2001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当时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为“奈保尔的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人们从被压抑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其代表作有《通灵的按摩师》《重访加勒比》《非洲的假面具》等。2014年8月15日,奈保尔曾在上海书展参加“国际文学周”活动。

2017年3月17日,圣卢西亚诗人、剧作家德里克·沃尔科特在圣卢西亚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岁。他因“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于1992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为《西印度群岛》《白鹭》等。他被誉为“加勒比地区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2016年10月13日,意大利剧作家、戏剧导演达里奥·福在米兰去世,享年90岁。达里奥·福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躏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弄臣》一书相媲美”。其代表作有《喜剧的神秘》《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我们不能也不愿意付钱》《大胸魔鬼》等。

2016年3月31日,匈牙利犹太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在布达佩斯去世,享年86岁。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其代表作为他以集中营生活为背景的小说《命运无常》等。

2015年4月13日,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在德国吕贝克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1999年,君特·格拉斯因“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寓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获得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铁皮鼓》、《给洋葱剥》。

2015年3月26日,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因中风在医院去世,享年83岁。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因“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为人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成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巨大的谜语·记忆看见我》《航空信》等。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2014年7月13日,南非女作家纳丁·戈迪默在约翰内斯堡家中去世,享年90岁。1991年,她因“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裨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非作家。其代表作有《七月的人民》《无人伴随我》等。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家中去世,享年87岁。1982年,马尔克斯因“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尤其《百年孤独》被认为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代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3年11月17日,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去世,享年94岁。她因“以怀疑主义、激情和想象力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成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金色笔记》《幸存者回忆录》《天黑前的夏天》《暴力的儿女们》等。

2013年8月30日,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在都柏林的医院去世,享年74岁。1995年,谢默斯·希尼因他的创作“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也是自叶芝之后,又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其代表作有《一位自然主义者之死》《通向黑暗之门》等。

2012年2月1日,波兰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在克拉科夫逝世,享年88岁。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于199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其代表作有《我们为此活着》、《向自己提出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桥上的历史》、《结束与开始》等。

2010年6月18日,葡萄牙作家若泽·萨拉马戈在他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兰萨罗特岛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他是199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重温那一段难以捉摸的历史”。其代表作有《修道院纪事》《失明症漫记》《复明症漫记》等。

2008年8月4日,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去世,享年89岁。1970年,索尔仁尼琴“因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癌病房》。

2006年8月30日,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富兹在开罗去世,享年94岁。1988年,他因“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形成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其代表作有《命运的嘲弄》《阿杜比斯》《埃伊拜之战》。

2005年7月6日,法国作家克洛德·西蒙去世,享年91岁。1985年,他因“在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描写中,把诗人、画家的丰富想像和对时间的深刻认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弗兰德公路》《历史》等。

2005年4月5日,美国作家索尔·贝娄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去世,享年89岁。1976年,贝娄获“普利策小说奖”,同年因“把丰富多彩的流浪汉小说与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结合在一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代表作有《奥吉·马奇历险记》《洪堡的礼物》《拉维尔斯坦》。

2004年8月14日,波兰诗人切斯拉夫·米沃什在克拉科夫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米沃什是波兰流亡美国的诗人、作家,1980年凭借作品《拆散的笔记簿》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颁奖词称他以“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2002年1月17日,西班牙作家、诗人卡米洛·何塞·塞拉在马德里逝世。1989年,瑞典学院宣布把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卡米洛·何塞·塞拉,以表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而富有诗意”“带有浓郁情感的丰富而精简的描写,对人类弱点达到的令人难以企及的想象力”。其代表作有《踩着可疑的阳光走》《蜂房》 《帕斯夸尔·杜阿尔特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