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巴黎珍本书店“朝圣”记

来源:文汇报 | 胡瑾  2019年08月20日07:26

巴黎布莱佐书店外景

爱书之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寻着书籍发出的微弱而清晰的光,来点亮并指引着我们世俗的生活。也是用一种静默,守护着美丽书世界。

在巴黎,走路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早晨,从第三区出发,沿着塞纳河一直走到第五区。走累了就坐在河堤旁,一边发呆一边看河面上来回忙碌的游船。也会兴致勃勃地观察乌鸦,看它叼来一大块华夫饼,放在低洼处的水潭里浸泡,然后一口口细致地吃完,多么聪明的鸟儿。漂亮的鸽子们也总是无处不在,当你从包里拿出面包的时候,它们就不紧不慢地踱步到你跟前,咕咕地叫着,理直气壮地问你要吃的。

傍晚,也是走着回住的地方。在老城狭窄交错的街道上转折穿梭,路过一家又一家的面包店、糕点店、餐厅和书店。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餐厅门口的桌子旁也坐满了喝酒聊天的人。总有一些精致的小店,吸引着我停下脚步,驻足在装扮得极为诱人和温馨的橱窗前。有时候是一个手工做的皮夹,有时候是一尊造型有趣的小雕塑。橱窗的角落摆着像菜单一样的价格单,米白色棉纸上面印着名称和价格,纸张和字体都优雅讲究。

不用刻意去什么景点。比如,走着去丽维内克珍本书店(Librairie Pierre-Adrien Yvinec),店主兴奋地向我展示刚买回来的一套大开本的皇室藏书。从书店的大玻璃橱窗望出去,埃菲尔铁塔在斑驳绿树和蓝天的映衬下,竟有了一种纤细的柔美。和老师约好在但丁雕塑旁的咖啡馆见面,一路上,会经过蓬皮杜,巴黎圣母院和莎士比亚书店。我们点两杯咖啡,两个小时里聊着未来的计划,老师照例说着鼓励我的话:“你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装帧师的,要坚持下去哦!”

周末去大皇宫看珍本书展,我就一直沿着塞纳河走,码头的书摊冷冷清清。走到卢浮宫后穿过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再沿着香榭丽舍大街走一段就到了。逛着一个个展位,仿佛是在读一本装帧史:从中世纪的手抄本,到烫金的古典装帧,再到风格各异的艺术装帧,看得过瘾。

书展出来的时候,夕阳还未完全消逝,四月的晚风中总还带着些寒意,让人不由地裹紧了大衣。沿着协和广场旁边的林荫路走回塞纳河边,不一会儿,天就完全黑了。塞纳河上的游船灯光闪烁,甲板上的喧嚣声伴着河面湿润的风,飘散在空中。这一切让初春的巴黎有了一种热闹的温度。

那天,我出门早了一些。要走去第八区,得花上两个小时。

法布街24号,是一款香水的名字,也是爱马仕的总部。浅色外墙上白色“HERMES”的招牌低调极了。继续往前就是55号的爱丽舍宫,而100号的蓝登谢书店(Librairie Lardanchet)就在街道转角的好位置,是巴黎超高级的珍本书店。由家族第二代的兄弟两人继承,哥哥在一楼出售艺术家的画册和作品集,弟弟则在二楼经营着古书生意,基本都是上万欧元的顶级珍本。126号是另一家老牌书店,皮卡德书店(Librairie Henri Picard et Fils)1902年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专卖18-19世纪的大部头法文书。第三代的女店主亲切随和,语调轻柔地讲述着书店的历史。

法布街及其周边有众多珍本古书店,散落在奢侈品店、高级酒店餐厅和大小画廊之间。

离法布街不远的奥斯曼大街上的库莱书店(Librairie Laurent Coulet),店主白手起家,和我说起法国的装帧:“我们法国装帧的书有一个特点,品相都上乘,几百年的书如新,这是英国比不了的!”说完朝我挤挤眼,补一句:“不要和英国人说哦!”

终于到了164号,大橱窗里摆着珍稀的精美插图书。一位穿白衬衫的店员,坐在进门的书桌旁,在认真地写着什么。

法布街164号的布莱佐书店(Librairie Blaizot),是巴黎顶级的珍本书店。1840年创立至今,有着近180年的历史。和其他书店不同,布莱佐不单是一家珍本书店:他们不仅售卖精装书,还经常与艺术家合作,举办书籍相关的展览和沙龙活动;还与版画家、装帧师们合作,制作独立印刷的限量书。

布莱佐书店一直致力推广书籍装帧艺术,在藏书家和装帧师的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到“高大上”的布莱佐书店“朝圣”,是我此次巴黎之行的主要目的。

深吸一口气,推开门,街道的喧嚣在我的背后骤然消失。室内的光线微暗,目光被一直延伸到天花板的木书架吸引,书架上一层层摆满了皮装书,书脊上的烫金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点点星光,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Bonjour!”

穿白衬衫的店员抬起头,朝我笑着打招呼。

心脏怦怦跳动,像是要不受控制,我的声音微微颤抖:

“Bonjour,呃……其实,我不是来买书的……”

我一边语无伦次地比划着,一边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做自我介绍,店员一直微笑着点头,认真地听我说话。

“我能翻看书架上的书,拍一些视频和照片吗?”

他会意地笑了起来:“我叫马克,是这里的老店员。书随便看哦,非常欢迎。有任何问题可以问我。”

我贪婪地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又一本的精装书,捧在手里细细欣赏翻看。对于爱书人而言,布莱佐书店真是个宝库,随意抽出的一本书,都可能是顶级的名家装帧。既有烫金精细繁华的古典装帧,又有金属或者玻璃材质的现代艺术装帧,让我惊叹不已。

马克忙完一阵子,就主动过来给我介绍书架上不同风格不同年代的书。我说自己喜欢的装帧师比如莫妮克·马修(Monique Mathieu),清 宫 伸 子(Nobuko Kiyomiya),弗朗索瓦·布兰多(Francois Brindeau)做的书,你们店里都有呢。马克听了甚为惊讶,知道我不是外行,话题自然也多了起来:“我也很喜欢他们的装帧呢!你知道吗,莫妮克·马修九十多岁了,偶尔还会来店里转转呢!前阵子,我们还给清宫女士策划了二十年回顾展,我太喜欢她的装帧了!不过,我认为弗朗索瓦·布兰多是现在法国最厉害的装帧师……”

原来马克也是一位资深书痴,自己也爱藏书。实际上,他就是为了能天天与书为伴,才到布莱佐书店工作,现在已经是二十多年的老员工了。“在巴黎,没有比布莱佐更有意思的书店了!我大概会一辈子待在这里了!”马克一脸真诚地说着,眼神中满是幸福。

聊着聊着,马克随手推开一排书架,一个暗门缓缓打开,露出了通向地下的楼梯,原来这里还有一个隐藏空间呢。他快步走下楼梯,不一会儿手里捧着一大叠书笑嘻嘻地走了出来:“这些书都比较珍贵,平时不摆在外面的书架上的,给你慢慢欣赏吧!”

这顿时让我心生感激。第一眼就认出最上面那一本,是法国19世纪末装帧名家马里乌斯·米歇尔 (Marius Michel)的作品。之前我只在装帧史的著作中看过照片,当它可以被我真实触摸翻看时,一切显得过于美好而不真实了。墨绿色山羊皮制成的光亮封面上,鲜艳细腻的花朵贴皮装饰,仿佛是从皮革里生长出来,而刷了金的书边,即使过了一百多年也闪着亮光。

此时,一位穿着体面的西装,提着黑色手提包的老先生推门进来了。马克和他打招呼,他只轻轻嗯了一声,满脸严肃的神情,径直走到书店最里面的小房间。

“这是我们店主,克劳德先生!”马克边说边跟着走进去,和老先生快速说着话。

老先生朝我这边看了看,脸上的表情似乎舒缓了不少。他朝我招手,示意我过去。小房间里有一面镶嵌着彩色马赛克玻璃的大窗户,光线透进来,照着他的脸忽明忽暗。他露出浅浅的笑容,一边打开一个上锁的书柜一边说:“我叫克劳德,听马克说你很喜欢装帧呢,要不要看一下我们店的私藏?”

克劳德先生一本本向我展示着他挑选出来的私藏,这些书代表着法国装帧不同时期的精湛工艺,有些技术甚至可能已经失传了。他说自己既卖书也爱藏书,有些自己特别喜欢的,干脆就不卖了。“但是,你知道的,真正的顶级好书,我自己也是留不住的,总有人比我更喜欢它。”

在马克的帮助下,克劳德先生把这些珍贵的书一字排开,铺满了整张大书桌。

“这些都是装帧史上有名的作品,我按照时间顺序摆开,你随便拍吧!”

从马里乌斯·米歇尔,查尔斯·默尼耶(Charles Meunier)到弗朗索瓦-路易·施米德(Francois-Louise Schmied),保罗·博内 (Paul Bonet);从 赫 诺·韦 尼 耶(Renaud Vernier),阿 兰·塔 拉 尔(Alain Taral)到埃德加·克拉斯(Edgard Claes),弗洛朗·卢梭(Florent Rousseau)……装帧大师们的作品同时摆在我面前的瞬间,我激动得说不出话了,不由自主地抚摸着这些书。

克劳德·布莱佐(Claude Blaizot)是书店的第三代继承人,他说这个书店仍然保留着祖父的痕迹:木书架是祖父专门找人定做的,已经上百年了,依然结实耐用;小房间的马赛克玻璃窗是祖父找艺术家朋友制作的;角落里的古董电话机,是祖父那个时代装的,早就不能用了,他依然保留着……

“我的祖父和保罗·博内那一代的装帧师们很熟呢!我们书店,就是这样和一代一代的装帧师们、作家们一起慢慢成长的。”

和他看似威严的外表截然不同,聊久了才发现,克劳德先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甚至是简单可爱的人。

“以前我周末都能休息的,可几十年过去了,一恍惚,才发现自己怎么连周末也在工作了,连早上悠闲看报纸的时间也没有啦,哈哈!

“不过夏天还是有休假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开帆船出海静一静。朋友啊,家人啊,每天在身边叽叽喳喳的,烦死啦,哈哈哈!”

他说:“书店快两百年了,在外人看来,我们应该是拥有很多的财富了。”边说边叹气:“哎,其实我们书店还欠着银行好多贷款没还呢!”

“说真的,如果把这些书都卖了,我的确会很有钱,很有钱哦!”他朝我笑笑,摊开手耸耸肩:“但是,这样有什么意思呢?太无趣了!人活着就得过得有趣,不是吗?”

克劳德先生说,他不认为纸质书已死,也不相信手工装帧会消失。他说,几乎每一天,书店里都会迎来新的访客。“他们不一定会买书,有些人甚至根本不了解什么是珍本书。但是我能从他们脸上看到一种爱书人的幸福和期待。这个世界上,爱书人是不会消失的!”

我们就这样一直聊天,翻书,拍照,直到书店关门。现在一想起在巴黎的短暂时光,总是先想到布莱佐书店,那个被幸福突袭的下午。想到马克和克劳德先生和我挥手告别:“记得再回来哦!”

我推开门,又迎来了街道的喧嚣,此刻夕阳斜斜地打在脸上,暖暖的。

离开法布街,到转角不起眼的面包店买了羊角面包。包装纸袋上,简单印着“创立于1892年”。

1837年的爱马仕,1854年的路易威登,1840年的布莱佐书店。

这些就是法国人的日常与奢侈,一年又一年,一百年又一百年,不用刻意炫耀的自然而然。

巴黎圣母院大火的时候,我刚好在现场。看到一件美丽的事物在眼前消逝,不禁伤心惋惜,竟也久久沉默无言。巴黎的人们似乎并不热衷讨论这件事,继续着平常的生活、工作,偶尔淡淡地说,修好就可以了嘛。这种静默无言的守护,其实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吧!

正如,我们这些爱书之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寻着书籍发出的微弱而清晰的光,来点亮并指引着我们世俗的生活。也是用一种静默,守护着美丽书世界。

此时的我,在乡间的小小装帧工坊里,安静地做书修书,回忆起在巴黎与书相伴的短暂时光,顿时又充满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巴黎这一席流动的盛筵,已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