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钟叔河先生的《念楼学短》

来源:文汇报 | 程巢父  2019年08月19日07:39

2019年5月8号早晨8点电话铃响,我倒裳立接。是钟叔河先生打来。他要给我寄新书,为了核实住址及相关信息。这是他的老习惯。他告诉我,湖南美术出版社将他的《念楼学短》印了六万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对于一部严肃读物,是个了不起的发行量!

他说,包装不能打开,打开了就还不了原,所以这次无法签名题字。这是30多年以来他赠书的第一次破例,虽感到遗憾,心想,等书到了再看究竟。15号傍晚,书到了,我请我的助手李维给他家女工小谢发微信报告。钟先生是不用电脑和微信的。

《念楼学短》近几年已积累到五卷本,越来越受欢迎。这一次是将五卷合并成上下两卷,1164页。最可贵的是书前有杨绛女士99岁时写的一篇序,按手迹原样印了出来。我深知钟先生是一个自尊自重的纯粹的读书人,他是没有攀附名人的习惯和想法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初,钱锺书先生曾主动为钟先生的《走向世界》一书写了一篇序,所以在2009年才有杨绛女士99岁高龄的这篇序,构成了文坛稀有的钱、杨“双序珠玉交辉”的胜迹!

文章 “学短”是钟先生在1991年为报纸开专栏首创的一种文体。历时18年。迄今已积累成576题。这500多篇文章选自《论语》《孟子》《檀弓》《左传》《国语》《战国策》《庄子》《世说新语》《容斋随笔》《老学庵笔记》《宋人小说类编》《南村辍耕录》《菽园杂记》《古今谭概》《广东新语》《广阳杂记》《巢林笔谈》《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扬州画舫录》《两般秋雨庵随笔》《春在堂随笔》等书中百字以内的短文。每篇由“念楼读”“念楼曰”两部分组成。“念楼读”是对原文的“活译”;“念楼曰”是钟先生对原文的评述或发挥。这是上册的概况。下册则有所变化,即依照短文的内容、性质,又分成议论文、说明文、抒情文、哀祭文、写景文、题画文、记事文、记人物、记社会、记言语,以及苏轼文、陆游文、张岱文、郑燮文、王闿运日记、苏轼的短信、邀约的短信、问候的短信、赠答的短信、倾诉的短信、文友的短信、说事的短信、劝勉的短信、家人的短信等等。

这500多篇短文,所涉及的知识领域相当广阔,钟先生的学养做这部书堪称胜任愉快。我大略能够举出的是:兴趣广泛,心细如发;藏书丰富,勿须借助图书馆;学问广博,腹笥丰赡;识见卓睿,阅历丰富。如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封信只有12个字,它是流传下来的一封独立短信。“念楼曰”则称:“橘子本来要蓄在树上,等到打霜以后,才能熟透,才最好吃。抗战前,父亲在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旁边一处叫郎公庙二号的地方,买过一座橘园,带有几间瓦屋。每年将橘子‘判’给别人时(‘判’就是在挂果后由买主踏看后估定价格,采摘运走时付钱),都要留下一两树自家吃,因此我从小便知道了这一点关于橘子的常识。

“橘子熟透的标准,一是真正红透,二是皮不附瓤,极易剥离。只有这样的橘子,才真正好吃,这是自家有橘园的人才能享受得到的口福。市上出售的橘子,都是皮色青青时下树,那红色都是‘沤’出来的。王羲之当然不会吃这种橘子,也不会拿来送人,这三百枚,应该是从向阳的枝丫上头选摘下来的早熟果吧。后来韦应物有诗云: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

“也就是说橘不见霜不能摘下送人,用的正是王羲之的典故。”

这一段叙述,恰好透露了钟先生的阅历及腹笥之丰。

在下册的“说明文”中,钟先生自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二十五选了一篇独立短文,原无题。原文谓:“予奉使按边,始为木图,写其山川道路。于是从原文选取《木图》二字冠为标题。”实际上这是世界上诞生最早的“地理模型”。“念楼读”谓:

沈括出使北国,行经边境时,开始在板上标记山川形式和道路旅程。为了求得准确,标记的地方都经过踏勘。随即觉得这样做显示不出地形起伏,便用糨糊调和细木屑,在板面上堆塑山脉河流,做成地形模型。但天气一冷,糨糊冻结了,便不能堆塑,于是又改用熔融的蜡来做。蜡质较轻,旅行携带也较方便。

后来到了边防任所,安置下来,又改用雕刻的方法,全用木制成地形模型,呈送朝廷。皇上召集宰辅大臣看了,下令边疆各州都要做了送上去,将模型收藏在中央机关,以便讨论边防边政时参照。

“念楼曰”接着说,沈括所制“木图”,是有记载的世界最早的地理模型。欧洲瑞士人开始做同样的事,已经到了18世纪,迟于沈括700余年。

《梦溪笔谈》记点石成银、佛牙神异、彭蠡小龙诸事,亦与其他志异小说无殊;但不少观察和实验的记录,尤其是制“木图”这类实践活动,确实闪耀着科学的光芒。沈括的头脑中,蕴藏着不逊于后来培根、笛卡尔、伽利略诸人的智慧。因而又想到,我们的墨子也生在亚里士多德之前,其分析物理的思辨水平并不逊于亚氏。何以现代科学思想和方法只能产生于泰西,赛先生要到20世纪初,才说要请到中国来呢?

《念楼学短》所涉及的人文史、自然史、社会史、城市史……诸多方面的短篇笔记,篇篇隽永可读。故杨绛老人说“选题好,翻译的白话好,注释好,批注好,增广学识,趣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