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遗孀玛丽亚·儿玉访沪 在影像中,重温作家晚年最幸福的旅途记忆

来源:文学报 | 张滢莹  2019年08月04日09:26

儿玉拍摄的博尔赫斯旅行照片

博尔赫斯与儿玉

旅行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他曾以薄薄一本 《地图册》中充满诗意的短章应答——“彩虹的七色和字母表上的二十几个字母;接着发现面庞、地图、动物、天体;最后发现怀疑、信仰和几乎完全能确定的自己的无知。”

今年是博尔赫斯诞辰120周年。7月26日,由阿根廷驻沪总领事馆联络,在博尔赫斯国际基金会、阿根廷驻华大使馆、阿根廷传媒系统部门,Pablo Feldmann-Nadia Hutnik文化项目公司大力推动,以及上海静安区文化馆、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单位合力之下,“博尔赫斯的地图册——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玛丽亚·儿玉旅行摄影巡回展”在上海静安区文化馆开幕。即日到9月1日,超过130张首次与中国观众读者见面的精彩照片将博尔赫斯晚年的旅迹定格在此。

身为其中大多数照片的拍摄者、也是博尔赫斯的妻子、旅伴,玛丽亚·儿玉女士亲临现场,在开幕式上与来宾分享她与博尔赫斯共同的旅行记忆——

“20世纪时,博尔赫斯曾和家人一起去日内瓦,面对战争以及因战争而苦痛的人们,他深受震动。旅行这一元素,始终存在于博尔赫斯的血液中——他的祖母自英国来到阿根廷,在一片荒漠里开始生活,她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博尔赫斯。最终,奶奶所讲的故事、来自于爸爸的图书馆的故事,和博尔赫斯自己的旅行经验汇成了他的写作。”

有时候,儿玉也会不断回想那些旅行:

“有时候我会问我自己,这些旅游、我和博尔赫斯的旅游是怎么发生的呢?想到这些事情时,我觉得很奇妙,和做梦一样。在回忆中有很多形象出现,我能想到整个世界上我们曾去过的不同地方。”

她曾是博尔赫斯的眼睛,伴随这位双目失明,却在心中藏着整个世界的老人去往那些在他笔下和脑海一遍遍闪现过的地方。她的讲述,和风、气味、触感融合在一起,成为博尔赫斯晚年最珍贵和美妙的记忆。千言万语,汇成一段简单的话:“玛丽亚·儿玉,我现在要提到的就是您的名字。多少个清晨,多少处海域,多少座东方和西方的园林,多少遍维吉尔。”(博尔赫斯《天数》题词)

上世纪60年代,博尔赫斯这个名字同他惊艳世界的诗歌一道,首次出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他的启示录式的个人抒怀使他与任何传统相异其趣,作为榜样,他影响了20世纪几乎所有的先锋派作家,也影响了我。”身为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市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说。

无论是对古籍的爱好,对异域的向往,对迷宫的神秘注视,对故乡的隐秘感情,还是对诞生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不厌其详的评论,对形而上学的终身爱好,对死亡和梦的无穷无尽的阐发……孙甘露曾经长久地沉迷于博尔赫斯所构建的繁复文字花园中。

此次摄影展,则让他得以从另一个角度走进这位伟大作家的世界:“儿玉女士带来130多幅从未展出过的博尔赫斯的旅行照片,我们有机会跟随博尔赫斯的足迹一起体验大师游历过的精彩而丰富的世界,在一张张照片中再次探寻他灵感的来源。”

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作品,《地图册》(上海译文出版社所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之一)是博尔赫斯创作于1984年的诗集,属于他晚期的成熟作品。博尔赫斯将他与玛丽亚·儿玉共同游览各地的所见所感写成诗,每个题目独立成章,奇趣盎然。书中记录了诗人游历了许多国家后写下的篇章,以散文诗为主,长短不一,别具特色。

此外,展览中还首次展出了玛丽亚·儿玉近年来在世界各地传播博尔赫斯的作品时所拍摄的照片。现场还将特别设置悦读空间,观展的市民、读者将能读到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的《博尔赫斯全集》。

据悉,本次展览将跨越上海书展的展期。为使观展的观众能对该展览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8月7日与17日,两场博尔赫斯作品分享活动将在这里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