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生活指南:爱的信仰,活着的支撑 ——王方晨长篇小说《背后》三人谈实录

来源: 舜网 | 于哲  2019年07月09日07:20

6月底,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方晨长篇小说《背后》读书分享会在品聚书吧举行。活动现场作者王方晨、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玉栋、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顾广梅与读者分享长篇小说《背后》的那些故事。

在男性世界中书写女性之美

主持人:大家好。长篇小说《背后》读书分享会现在开始。请大家欢迎本书作者王方晨老师,特约嘉宾刘玉栋老师和顾广梅老师。

顾广梅: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今晚是方晨老师的主场,我和玉栋老师专来捧场。《背后》是方晨老师继《老实街》之后的又一部长篇力作。方晨老师和玉栋老师都是我们山东省的实力派作家。我们看到这部作品有个定位是“长篇女性小说”。这可能是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一个关键词,或者把握这部小说的一个角度。当然我们今天的对话当中,很有可能超出这个限定,因为我觉得这部作品本身,内容是很丰富的。作品所连接的场域,包括商界,政界等。我们很希望听到方晨老师能给我们讲解一下写作《背后》的背后的那些故事,他的创作体会以及秘诀,他对作品的设计以及深层的安排。先请方晨老师给在我们谈谈这部作品写作的缘起。

王方晨:大家晚上好。今早从微信上看到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意思。这是国外一位著名作家说的,他说写作就是作家打了个喷嚏。我感到很可笑,但想一想,也有他的道理。为什么要写一部作品,有时候很简单,简单到就像有个喷嚏,不打不行。当然这是个别作家的体会,不代表所有人。从这个道理上讲,《背后》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我打的一个喷嚏。

刚才顾老师提到,宣告上有个定位是“女性小说”。我认为这跟作品中写到的几个主要的女性人物有关。她们是一些有牺牲精神、奉献精神的人,其中几个也可以说是被欺侮被损害的女性。她们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整部作品也是围绕着她们来写。在作品里,女性被塑造为爱的形象,那些美好的词汇给予她们,是非常合适的。

顾广梅:我注意到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非常成功。实际上,她们是生活在商界、政界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场域中,主要人群是男性,女性属于一个比较弱的甚至边缘的群体。但在您的作品中,女性都是很有风采的形象,尤其是女一号熊旎。

刘玉栋:我插一句,《背后》这本书,有些亚官场小说的影子。他写了一个国企内的政治生态。尽管他以国企这个架构去写,我却把它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生态来看。

顾广梅:微观的象征性的表现。

刘玉栋:这个国企安排在无诡市,是一个庞然大物的分部,我觉得就像一个地级市。这也就是说,他写了一个地级市的政治生态。看上去像是写官场,实际上是国企,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能够呈现出一个亚官场小说的外貌,避免了很多东西的描写,但是那种深度,那种“劲头”并没有削弱。所以,这部作品值得琢磨,肯定有许多背后的故事。

顾广梅:那就请方晨老师揭示一下,您选择这样一种商业竞争里的“亚官场”的书写,把人物放在这里纠结,挣扎,是如何考虑的呢?

王方晨:这部小说的确跟权力有关。最近看到一篇评论也提到,故事的发生地点是一个叫宇宙星的商业集团,是一个有点象征意味的实体,是我们当代社会的缩影。集团里的权力结构,跟政府和现实中的国企有些相似。

刘玉栋:这就是一种写作的智慧。如果真的去写一个现实存在,很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

顾广梅:跟真正的官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一种观察的距离。

王方晨:这种距离的存在,也给我带来了创作的自由度,写起来比较好操作。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我主要写女性,也有技术上较好操作的考虑。塑造女性形象,比通常塑造在权力之中、利益之中争斗不休的男性更有价值和美感。

顾广梅:宇宙星无诡分部是作品中的符号。把您的女性人物放在这里,放在宇宙星无诡分部,就产生了与现实的审美对比。强与弱,坚硬与柔软,非常鲜明,能够感到您写作上的特别的设计。

刘玉栋:《背后》吸引读者的,我认为一是描写了这么一个权力的场域,展现了生活背后的那些勾心斗角的情节与细节,再者,的确就是女性形象的魅力。宇宙星总裁熊旎初到无诡分部,十天之内,对种种事件从容面对,以静制动。小说有四十万字,却只写了十天,从这上面也看得出小说的时空结构,是有考虑的。这非常好。作品就写了一个女性的十天。方晨很擅长写女性。他的语言很空灵,很飘逸,但是内容又很有力量。

顾广梅:又很写实。

刘玉栋:方晨在早期留给我的印象,一个是像《王树的大叫》那种类型,还有一种是写乡村文化,乡村政治,像《乡村火焰》那种,后来他写了一个“塔镇”系列。他对乡村政治把握很准。但他现在写《背后》,写一个商业集团,女性在里面仍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他的语言很适合对女性的塑造。

顾广梅:非常赞同这一点。从玉栋老师的话中,我也受到了启发。我想问方晨老师,您关心乡村政治,也会写到乡村政治里的女性,您现在又写了一个在城市里的商界男性世界里的权力与女性,这里面有什么不同,您是如何把握处理的?

王方晨:实际上我对这类小说有自己的看法。如果让我写官场,我会写成什么样?至少我希望能给这些作品一些必要的美感和艺术性。在《背后》中写女性人物,跟我的这种想法有关系。一说到女性,就是美丽,反正都是很好的词汇。这想法也很简单。另外,直接去写官场,写官场里的争斗、倾轧,在我的文学观念中也没有多大意思。所以,我就想自己能不能另辟蹊径。他人直接去写官场的种种,我是不是能够避开,与其切割,绕到生活的背后,写写现实生活背后的人们的生活。在这种观点的支持下,就能够解释为什么书名会叫“背后”了吧。这应该是本书书名的缘起。

写生活的背后,更写背后的人物、人心、人性

刘玉栋:原来我们在一起聊天时就讲过,小说是写什么?小说就是写故事的背后。写生活的背面,语言的背面。表面上是一种语言,而实际上就跟流水一样,好的小说就是静水流深。在语言和故事的背面,才是小说的精髓所在。方晨直接就把这本书叫做《背后》,读完之后感到正如他刚才所讲,确实是另辟蹊径,去写隐藏在所谓的亚官场背后的那些东西。实际上这些东西是很有意思的,尽管冲突、矛盾不那么直露,但他的那种语感又特别契合一个女老总的身份。他的这部作品,故事、人物、结构,都是有机统一的。所以我觉得方晨在创作这么厚的一本部作品时,肯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是说随随便便地去写的。

还有就是我注意到作品里的链接非常有特点,就像人脖子上戴的项链一样,人物链接一环扣一环。一个人物接一个人物,然后在最后汇合。有的是单线,有的是相互交叉,有的很微妙,有的很直接。比如杜红雨和朱明友、苏柯东,但苏柯东又与原老总的儿子有联系,朱明友又是副总朱十两的公子。朱十两从多媚县分部调到了无诡市分部。杜红雨的丈夫赖大又是一个大集团的老总,赖总又与任总有勾连。关系纵横交错,但又很清晰。所有的人物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没有隔断,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开始是亓淼焱和迟俐红夫妻俩的遭遇,揭开了宇宙星集团无诡分部垃圾事件的盖子,事件一直贯穿下来。人物不仅有联系,而且有道理。人物在那里,就是一个点,能够撑起下面情节的发展。尽管需要单独描写一个人,但又是链条状地去写,很有特点。

顾广梅:玉栋老师分析的这两点都特别准确,我觉得方晨老师听了正高兴着呢。这也跟我的文学观不谋而合。官场小说在写作上一旦把握不好度,就会变成暴露小说。有的读者就可能拿过去当成了“权力指南”,读官场小说的目的不是读里面的批判、反思,而有的官场小说里面本来就没有,它是在向读者贩卖一本《权力指南》。就是《背后》中社会上传言熊旎的父亲所要写的那本书。

王方晨:一种谣言,熊旎的父亲,一位政坛老人在以自己全部的政坛体验撰写一本《权力指南》。

顾广梅:写成《权力指南》,这还算好的,还可以说官场小说没有失掉文学应有的水准。写得最差的一种可能,就是当年五四文学先驱们一起炮轰的文学形式,叫黑幕小说。黑幕小说就是暴露官场,结果呢,它不是导人向善,反把人导向了恶。大家都想成为一个有权力的人。很多人就去看这种黑幕小说。方晨老师有非常自觉的写作的理性。他就是要回避掉官场小说很容易滑向俗文学的那种东西。他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刹车。他不向俗文学的方向走,他要向雅文学的方向靠,而不去写什么内幕。刚才他说的一个关键词,玉栋老师也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他要写生活背后的东西,写背后的人物、人心、人性。他要用美的语言来完成他的主题。他首先是审美的。

刘玉栋:方晨是写小说的高手。你看他的人物,仔细分析一下,他写得都很有弹性。就是说,他写人,就是在写人性,写人性的复杂、幽深。熊旎这个人,身居高位,不结婚,但也不回避自己人性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体现了方晨对人物的尊重。还有任总,拥有美满的家庭,夫人漂亮,孩子可爱,也没有其它的恶习,但他在权力方面又过度追求,涉及到了腐败。记得有一个非常好的细节是,他喜欢去逛监狱。

顾广梅:这个太好玩了。

刘玉栋:很有意思。这实际上是一个暗示。作为一个成熟的读者,读到这儿的时候,肯定会想到这个人物背后是有故事的。所以,我觉得方晨不是简简单单地去暴露问题,写成了一个什么暴露故事、暴露小说,那种人物都是扁平化的作品。他在人性上用笔很深。还有杜红雨,人长得好……

王方晨:很有性格的。

顾广梅:舞蹈演员,剧团的台柱子。

刘玉栋:她跟朱明友这个青年搞在一起,后来又与他的父亲有关系。这个人物,身上有可怜的一些东西,与正常的伦理道德有冲突,但是,你看后边,她与苏柯东的那种情感,那种形式的爱,非常动人。所以这个人物是很饱满的。看小说,分析人物,饱满不饱满,立住立不住,要看这些,看人物身上的人性表现。《背后》里的所有人物都是这样子的,所以我说他是写小说的高手。

顾广梅:其实这个杜红雨我刚开始看的时候,挺讨厌她,也很担心她。担心她什么?担心她真的滑下去。因为她嫁给赖总的理由,作品中写得很清楚,就是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嫁给赖总后,她发现剧团的领导们对她的态度都不一样了,就觉得自己这个婚姻选择是对的。慢慢地慢慢地,她人生的结局变成了那样,被丈夫与任总软禁起来,失去人身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忘记的还是她爱过的那个人,就是她的舞伴苏柯东。她没有滑下去,她又上来了,人格在上升,这个过程挺感人的。

王方晨:杜红雨这个人物的确很复杂。她人很妩媚,好像狐狸精。

顾广梅:很魅性的。

王方晨:一张面孔随时都会变。

刘玉栋:《背后》中这个人物形象的确很成功。

王方晨:两位老师读得都非常仔细,都说到了我的心里。下笔之初,我就有意识地要自己从这种简单暴露的文学走开。同时,我的确考虑有些读者会喜欢官场小说,对官场有种好奇心,写背后的东西,总给人一种比较神秘的感觉,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关键的是,也是我在生活中总结出的一种观点。过去我曾经去过很地方采访啊,采风啊,不管是一些矿山企业,还是一些政府机构。这些单位基本上都是向你展现那些光明的乐观的好的一面,这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作为一位要挖掘生活深度的作家,就不能被表面上的这些东西所蒙蔽。从很年轻的时候,我就习惯去看去想象那些不被介绍的东西。这也非常契合我一贯的创作理念。我们要写真实的生活,写生活的真相,而真实并不见得就是你的双眼所见,那可能只是一些生活的皮相。要写出一部有些深度的作品,作家必须要有意识的把目光投到生活中隐蔽的幽微的角落或者背后。

顾广梅:可不可以提炼两句话,生活的背后可能像小说一样,小说的背后像生活一样?

王方晨:看到的可能是浮云,烟雾,甚至是虚假的东西。去写看不到的,可能会有一些吸引力。

刘玉栋:王顾左右而言他。《背后》里有一个人物叫熊爹爹,就是熊旎的父亲。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有这个人物,但一直没有出场。尽管他没出场,但我认为他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点。他跟这本书的气息融合在一起,写了这么多的故事,这么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没出现却像是一个灵魂的存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好的小说并不是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有些东西的确似是而非。很明确的,很准确的,当然很重要,但有些东西却不如此。刚才我说到了人物,现在我要说小说的气息和氛围的营造也很有意思,“生活的背后”、女性书写、权力等等,都能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什么能把这种氛围营造得很成功,我就断定方晨在结构上用了心。

首先是时空。时间,是熊旎来到无诡分部的十天。空间,就是宇宙星无诡分部。这两点不含糊。就像一台话剧,有了舞台,这些相对集中起来,接下来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塑造他的人物。实际上那种很神秘的感觉一开始就有。熊旎来到无诡分部的第一天,就听到了“白老虎”的传言。这种气息跟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小说整个的氛围就营造了出来,使小说拥有了自己特别的格调。这么厚的一本书,应该说非常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因为作家自己的把握,增加了作品独有的意味。它虽然揭示了现实中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生态啊,贫困啊,腐败啊,下岗啊,等等,又不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所以,我认为《背后》的写作,方晨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顾广梅:玉栋老师提到一个词语,就是作品的“氛围”。小说大家汪曾祺说过,小说里面的氛围就是人物。在《背后》里面,他重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把情节给撑起来了。故事的讲法是跟人物走。再加上氛围的营造,我感到人物的命运有些残酷。很多地方你会感到,人在那种氛围逃不出来。比如作品中的三位秘书,女秘书男秘书。这个秘书角色在官场小说或者亚官场小说中是经常出现的,他们的那种活法真的是不自由的,身心皆不自由。人物在这种残酷的氛围中,一起构成了一种情境,或者用我们用传统小说三要素中说的情节,这就形成了《背后》独特的写作机制。

王方晨:在我为《背后》做了整体的框架,也就是十天时间和宇宙星集团的设计之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你要考虑自己要写什么?环保问题、腐败问题?这里可以提出一个普遍的疑问。也就是我们的文学作品写到问题,写出事件,但还远远不够。《背后》当然也涉及了不少我们熟悉的社会问题,可能都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的。作家的笔触不能到此为止。处在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处在时间漩涡中的人,才是我用笔的那个点。在人物的塑造上,我应该是比较注重的。刚才我们也说到了杜红雨、迟俐红、贾小艳啊,还有一些没有正面描写的女奴的形象,也就是屈大秘书长的妹妹,以及屈大秘书长包养的情人阿米。在写到阿米的时候,有一场精彩的对话虽然非常简单,但写的时候让人非常难过。屈大秘书长不停对阿米述说自己发疯的过去,阿米显然在哭,屈大秘书长就问她你为什么哭,她接着否认自己没哭。她告诉他你在不停地说不停地说。

顾广梅:他好像讲到一个特别残酷的地方,女孩听不下去了。

王方晨:其实是对女孩的精神折磨。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但他继续不停地讲。女孩的脑子好像处在一种空白的失控的状态。我想说,作家写事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地写自己的人物。

顾广梅:我觉得你的人物有一个写法,比如那个夫妻俩,迟俐红和他的科学家丈夫亓淼焱,他们夫妻俩都有一个状态,在外在环境的压迫下,都出现了精神的变化,好像灵魂出窍。包括那个屈大秘书长,也有这种表现。

王方晨:强大的现实力量,使他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

顾广梅:控制不住自己了。记得迟俐红自己说过,没有想到自己变成了一个疯婆子。

王方晨:从一个贤淑的女人变成了疯子一样的女人。她执着地要为丈夫求公道。我相信只有人性的表现才对读者有更大的冲击力。

人生指南:爱的信仰,活着的支撑

顾广梅:刚才玉栋老师打了个比方,人物的出现好像项链。我读的时候感到就像屏风一样,人物是一扇一扇地出现的,但又是连着的。熊旎最先出场,杜红雨是到十二章的结尾出场。两人之间没有任何交集,可是在作品的最后,两人相遇。

王方晨:几个女人集体到场。

顾广梅:那应该是您的一个特别的安排。

王方晨:对。作品总共三十八章。三八,三八,三八妇女节嘛。我想塑造这些女性当然有我的意图。她们是爱的象征。实际上这部长篇所要表达的,也就是我们今天对谈的主题:爱的信仰,活着的支撑。我们知道人生没有那么容易。活着很艰难,这是大家的共识或者感受。那么,是什么支撑我们生活下去,值得我们来探讨。

从女性的角度来看,作品的第一主人公熊旎,她的表现是由其他几位女性烘托出来的。接下来的迟俐红为了给丈夫寻求公道,不惜变成一个疯婆子,一次一次地找主管部门解决丈夫的职称问题。她不停质问一些人,不要胡说八道,随口污蔑一个科学家是个疯子。那是对科学家的一种侮辱,但这在有些人眼里根本不当回事。迟俐红就不能容忍。比较幸运的是,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给人的感受却非常苍凉。亓淼焱在遇上熊旎之后,说过一句让人揪心的话,我是无所谓了,但如果再遇上有才的人,请你们不要再以那种方式对待人家。还有杜红雨,她是一个舞蹈演员。写这个人物跟我的经历有关。当年我曾经跟歌舞团的舞蹈队一起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生活都是我亲眼目睹的。写这个人一点也不费劲。搞表演艺术的人,都非常有魅力,杜红雨也不例外。我对她也作了极度的渲染。这个人很妖的,像个小妖精,死死地把她丈夫拿住了。可以说这个人物亦邪亦正。一旦内心沉睡下来的爱的感情被唤起,她马上奋不顾身地去捍卫。为了苏柯东,她想了好多办法,一是期望她的男人能帮助她,男人帮助不了她就转而求另外有权力的人来帮助,求到了朱明友的爸爸朱十两那里,从而发生了一些感情纠葛。我想这就是一个女性为爱的付出。在一些人眼里,她不是一个好女人,但在我看来这女人却非常纯粹,非常光辉。

顾广梅:你没有用道德主义去评判一个人。

王方晨:她为自己的所爱做了很多事。说爱也可以,说好感也可以,她发现他们并不能在一起。即便是一个同事,她也努力发出了自己的呼声:他是一个好孩子,请你们不要伤害他!看他像那个在你们看来不应该有的样子,但他很好。

顾广梅:在爱的行动上,她表现得非常勇敢。

刘玉栋:方晨说的这些也正是我想说的。这部小说揭示了活着的支撑这样一个主题。活着需要一种力量去支撑,小说以它的人物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它来自于爱。的确小说中的人物很不容易。比如亓淼焱,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有前途的科学家,与现实发生了强烈的冲突。在他身上有一种失败感。还有其他一些人物,也是失败感很强。亓淼焱不断碰壁,但他跟熊旎在钓鱼赛场上相遇时,已经变成了一个常人,一个普通的钓鱼爱好者。现实对有才华的人的扼制是触目惊心的。这会让读者从内心里感到非常痛惜。还有杜红雨,我认为她是作品中最饱满的一个人物。从她身上折射出来的人性的那些东西是非常复杂的,可以说又可悲,又可怜,又可恨,又可爱,又可敬。刚才我还说到那个任总。另外还有朱明友这个小伙子,好像是一个没有成熟的孩子,他在社会环境当中不断地感受一些东西,到了最后变得无所适从起来。实际上也是一种失败的感到无力的人物典型。再说到屈大秘书长,这个人物也非常出彩。你仔细地分析分析,他们的背后都有一杆秤在那里。所以我觉得,在人物的塑造上,方晨考虑得还是非常周到的。只为有了这些,才让这部作品感觉有分量,有血肉。因为方晨要写背后,所呈现出的矛盾就不是那么直接。他又不是沿着一个人物或者两个人物来写,广梅教授刚才说,像是打开一扇一扇的屏风,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下来。像这样的一个结构,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对人物的把握,很容易就会写散。我刚才谈到结构,一开始就把时空给固定住了,放在这儿。另外作品整个的氛围也是确定的统一的。

顾广梅:这两者奠定了作品底色。

刘玉栋:对,底色。所以我说,作品竖得起来,完全得益于人物的塑造。

顾广梅:我顺着玉栋老师的话说,这个作品人物写得好,实际上就是把人物往深处写。作品也触碰到了一个很前沿很先锋的问题,就是现代人的婚恋观。方晨老师在作品里对此有深刻的探讨。作品中有悲剧的女性,比如杜红雨。玉栋老师说把这个人物写活了,写得特别好。我非常赞同。她虽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身上有价值的东西,真的是被暴力的恶的东西给毁灭,但她活得很不屈。最后她变成一个勇敢的女性,是因为她心中有爱。她为了拯救苏柯东,是一种很单纯的爱。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就爱他。我为了这份爱,我认为这个男孩子是冤枉的,一个弱女人深陷在权力的圈层里面,她一点力量都没有,但她还是要去反抗。所以这个女性因为有了爱的光辉,才变得有人格力量。方晨老师把她身上爱的光辉写出来了。虽然她是一个悲剧女性,但因为找到了爱而拥有了活着的价值感。迟俐红也因为找到了爱,本来是一个大家闺秀一样的女人,在别人眼中变得疯疯癫癫。她丈夫曾经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为了我就不用去做,我已经不在乎职称不职称了。我记得她说了一句话,因为我爱你。我为了爱你,我才去做。

另外两个女性,也非常有光彩。在她们两人身上,我认为方晨老师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一个是熊旎,这个熊总。一个是她的秘书,贾小艳。刚才玉栋老师说《背后》写人物写得好,挖掘出了人性深处的那种幽微,那种多重性。还有一点,大家若读作品的话,若搞写作的话,一定要学习方晨老师的写法。她抓人物的心理细节,抓得太好了。比如说,贾小艳和追求她的一个秘书李童耀。李童耀是任总的秘书,而贾小艳是熊总的秘书。贾小艳原本就想,我们都在无诡分部的大楼上班,又都是老总的秘书,我们不能谈恋爱,这种认知再加上李童耀这个人,已经完全异化掉了,——他是一个带有面具的奴性的人格,匍匐在所有掌权者的脚下,贾小艳是从心里不认同他的。作品中写到他们在咖啡馆约会,两个人争锋相对的心理细节的描写特别的到位。好像方晨老师的这双眼睛就在这两个人物的后面,写得活灵活现。就是熊旎和贾小艳这两位很有光彩的现代女性,到了最后也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爱人。这点让我们看了很遗憾。美好的女性,有才有貌有能力,胸中又有大爱,尤其是熊总,是一个有仁爱精神的女性,都没有找到自己的爱情。

王方晨:这是两位没有找到感情归宿的女性,但还有两位也很悲惨,感情更是一无所得,一个是屈童的妹妹,只能被哥哥蹂躏、欺压、奴役,也只能默默忍受,变成一个心如死灰的人。另一个女性就是屈童包养的阿米。

顾广梅:阿米特别悲惨。

王方晨:是。她出场很少。这两个女性在作品中几乎没有说话,却都是我非常用心塑造的。在描写这些女性命运的同时,还有相当多的笔墨是用在男性身上。目的在于揭示我们的主题。好比任总,他对家庭负责,有对孩子的爱,朱十两也爱着自己的孩子。屈童则不然,他有过变疯的经历。以后差不多成了一个阴暗角落的游魂,灵魂已经糜烂,好像一堆腐肉。是什么支持你生活下去,不管是你爱着别人,或者仅仅是自私的爱,但都应该属于一种关于爱的信仰。这也是我一再表达的观点。其实在我每一部作品中,这种关于爱的信仰感都是非常强烈的。《背后》里的有些人物,虽然我们欣赏他,或者不喜欢、厌恶,但他们那里有他自己的所爱,是这种或宽广或狭隘的信仰支持着他们的一切行为。我们不应该予以否认。没有信仰,人就真的垮掉了。

刘玉栋: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没有追求。各自都有各自的所爱。熊旎也有自己的小男友,那小男友还想过与她结婚,她心里也产生了很大的波动。刚才广梅老师说了,方晨的心理描写很出色。

顾广梅:是一种入木三分的描写。

刘玉栋:我想起两个细节。一个是熊倪钓鱼那一章。方晨描写钓鱼,描写钓鱼的方法,怎么溜鱼,等等,细致入微,实际上是熊总心理的呈现,但我们看这个肯定不会仅仅以为是在写熊总的心理,而是想到无诡分部的一些利益争夺和暗流涌动。这里包含着好多的信息。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一段,任总任志韬感到自己要完的时候的那种心理,写得很精彩。

顾广梅:一到这种心理细节的描写就能看出方晨老师的功力,控制不住就把自己的力量感表现出来了。

刘玉栋:我读一读:

任志韬不想倒罢,一想,不禁悲从中来,站都站不住,瘫在了地上。过了很大一会儿,他也没力气爬起来。他总不能一直躺在地上啊,万一张怡琴早回来,看见他这个样子,会怎么想?

他奋力向沙发爬去,手脚并用,拖着身子,终于爬到沙发跟前,力气也像用尽了。他背靠沙发,歇了一歇,才挪到沙发上。他喘息着,尽快让自己安静下来。

接着,他拨通了宇宙星苑二十六号的电话。

“熊总在家么?”他问。

像这样的一个官员,你想一想,当他想到前程不妙的时候,吓坏了。方晨用什么来表现他的恐惧呢?这个恐惧是真的“发自内心”的。一个贪官就要暴露的时候,恐惧到极点,站都站不住了。

王方晨:人在背后的各种情态。

刘玉栋:类似的这种心理展示和描写,《背后》里还有很多。

王方晨:你说这个我想起来一篇文章很有意思,是写很多大人物在没人的时候,有很多出奇的表现。那篇文章好像写了高尔基、斯大林,我记不太清楚了。在人背后,他们的表现你想象不到的。那种好笑的姿态、那种丑样儿,摇头晃脑的,挤鼻子弄眼儿的,都有。这些都是平常看不到。但看不到的并不是不存在的。而背后的这一面可能更符合人性的真实。所以,我想到在我们的观念中,生活是复杂的,像谜一样看不透。有那么复杂吗?其实现实也可以很简单的。

在《背后》里,社会上一直有人传言熊旎的父亲,那位政坛老人,背后再为女儿支招,而且在以自己一生的经验撰写一本《权力指南》,指导人们怎么做官,做么运作权力。我明白地告诉大家,熊旎既没有像外人猜想的那样,每周回到爸爸身边,有爸爸给她出主意。父女一见面,爸爸就指导女儿下一步怎么着,运用什么权术。你想想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如果这样才真正是一个悲哀的不正常的生活。在熊旎的这个人生境界中,父女的感情一定是非常正常的。她的父亲也没有一生都沉浸在权力的争斗之中,也没有去写什么令人恶心的权力指南。这本书是没有的。如果有指南的话,也就是《背后》向我们所揭示的,很简单,那就是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的爱的信仰,也不管是你爱别人,还是爱自己。像屈童这个人,非常自私。我写到他的时候,感到他的血肉都是腐烂的。

顾广梅:这个人物也跟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他在无诡分部,虽然是秘书长,但他让所有的人都叫他小屈,很谦卑。贾小艳是一个比他年轻的秘书,都可以那样叫他。他在人前表现得那么卑微,我们会以为这是他的真实面目吗?实际上,一到家里,到了妹妹面前,到了阿米面前,就是另一副模样。我看你写到,他好像是一个月或者是多长时间去阿米那里一次。

王方晨:他这方面掌握的度好像不错。

顾广梅:这个人太残忍了。他会找阿米要钱。阿米是个风尘女郎,靠卖身为生。这个屈大秘书长居然要钱要到她那里。这个细节真的让我牢牢记住了。

王方晨:他还改了自己的名字,说我叫“陈征”。

顾广梅:对,他换了一个名字。

刘玉栋:你看方晨对人性的描写。人前人后,截然两种面目。实际上这个人物很极端,但符合他的性格真实,呈现了现实中某些人的一种状态,有讽刺性。方晨对人的认识,对人性的发掘,是很深的。

顾广梅:《背后》中还有一个像是理想人物的存在,就是宁总。

王方晨:宁樵。

顾广梅:宁总是一个理想人物。我记得方晨老师给过他一句话,人前是什么样,背后是什么样。他的人前就是背后,背后就是人前。好像所有人物中,就这一个人是里外一致的。但这特别难以做到。其它人物虽然并不是理想人物,但都闪耀着人性光辉,除了腐烂掉的屈大秘书长。这说明《背后》构建了一个很丰富的人物谱系。

王方晨:总之,本书所要探讨的就是,活着很艰难,但我们活着都有支撑。看似简单,却有丰富内涵,那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到的一个字,“爱”。一句话,背后一个字。也可以说,是各自不同的爱的信仰。

刘玉栋:这本书对权力、对生活、对工作考虑得非常全面,确实顾及到了每个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也很赞同安徽文艺社以“女性小说”来确定作品的类型。再一个,你看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都非常的讲究。我相信这是方晨的一部力作。

顾广梅:可以看出方晨老师在玉栋说的那几个大的方面比较自如的一种掌控和融会贯通的能力。二位都是山东省的实力派作家,从《背后》这部长篇就看出来,方晨老师的确名不虚传。

王方晨:玉栋成绩也非常了不起。

顾广梅:您俩是互为知音。

王方晨:我们有二十多年的交往,大概从九二九三年起。

刘玉栋:方晨年龄比我长几岁,发作品比我早几年,我们是一起成长。

顾广梅:这是一段文坛佳话啊。接下来,我们是不是给读者留下一点时间?

王方晨:好。

一个有作为的作家,应该希望自己的人物也有所作为

顾广梅:在座的朋友们听我们聊天,有没有什么感想和问题,还有对方晨老师的作品或者之前的作品,有什么问题,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读者一:王老师,您这部小说,刘老师和顾老师基本上还原了您的构想,人物是链条似的出现,事件像屏风似的展开,对人性也做了深刻的分析。我想问一问王老师,当初您写小说的时候,是不是就这样想的?您当初是怎么设计的这部作品?

王方晨:创作中短篇小说,可能在创作之前用不着这么费工夫,去写就是。作为一部长篇,要写出这么大的篇幅来,完成这么庞大的结构,事先恐怕还是要有一些全局掌控的准备。信马由缰地去写也不好。在写《背后》之前,结构上都是想清楚的。玉栋和顾老师一眼就看到了时空是什么样子。的确,对此我基本上是想透了的。人物是怎么个人物,故事怎么发展,的的确确做了相当多的思考。写作中会有出你意外的灵光一现,但基本上跟自己设想的保持一致。甚至最后的几句话,也是事先就想过的。也就是封面上摘录的那几行文字。“我爱,我受苦。”“跟很多人,永远相伴。”“我担承。”都是创作之前在我脑子里回环不已的话。就好像是作品的最后一个音符,我不能把这几句话给写跑了。我很满意最后的结尾能够落实到这几句话,也应该说是作品的主旨上来。我担承。爱,实际上就是一种担当。回到爱的信仰,回到人本身。女主角耳中响起了半阙《眼儿媚》。她仍然是一个普通女子。

顾广梅:谢谢提问。听了方晨老师的回答,我感觉判断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有一个标准。那就是这部作品是不是提供了一种价值观。《背后》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也证明它的观念是有说服力的。

读者二:听嘉宾在谈论有关女性的问题,我想起了张爱玲的小说。张爱玲也非常善于写女性,但她写的女性都是一些跟您的作品中的女性相反的形象。她小说中的很多女性都非常非常的冷酷,我看不出一点爱来,比如《金锁记》《第二炉香》《沉香屑》等等。读她的作品,我感到非常的荒凉。因此我有个疑问,刚才广梅老师说,判断一部作品好不好,是不是提供了一种价值观。像张爱玲这样的作家,写一部这样的作品,是要传达给我们什么?或者说他想表达什么?她没有引导我们走向真善美,也没带给我们爱和温暖。我想问一下,作为一个作家,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王方晨:文艺作品也会像一面镜子,你长得漂亮,照一下,的确很漂亮。但你脸上有疤、有污渍,或者有些地方比较丑,那么,你也可以适当修饰一下。如果所有的镜子仅仅是照出美的一面,这也不对。张爱玲的作品,展现了人生两面或多面。当你从中发现灵魂沉落,你会意识到我们需要飞升。世界上存在作用力,也必然存在反作用力。当代作家写作,写作中思考问题,当然跟时代有关系。一个有作为的作家,应该希望自己的人物也有所作为。不是说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业绩,在日常生活上有独特的表现,也应该是一种作为。张爱玲和当代作家的两种努力,都是非常可贵的。

顾广梅:我同意方晨老师的观点。有关张爱玲的这个问题,跟价值观没有关系,跟你的阅读感受有关。它是一个审美的问题。她的审美是颓废美,是悲剧美,她有自己的审美理想。方晨老师的审美理想,有悲剧美,但他的悲剧美是一种有力量的悲剧感。他不是颓废的,所以他讲,自己所创作的人物要有所作为。

王方晨:我们从悲剧中获得力量。张爱玲说低到尘埃里。我们从尘埃里获得腾空而起的力量。行走中我们不可能一直走到平坦的、坚实的路面上,也可能会遇上泥潭。这没有什么不正常。

刘玉栋:我个人的感受,有时候特别渴望读一些悲剧性的作品,有时候却愿意读一些其他风格的作品。个人的口味其实总在不停的变化中。随着心情的变化,读书也会不同。

顾广梅:读一部好作品,不论是悲剧还是喜剧,它只要把你的情感给你震动起来、搅动起来,产生共情、共鸣,就达到了我们阅读的期待。这儿还有一段对王老师的提问。王老师,请问,《王树的大叫》这篇小说,在您那么年轻时就能写出,您的灵感是什么?这篇小说对您以后的影响是什么?您的写作风格有何变化?

王方晨:这应该是对我创作有所了解的朋友提出来的。《王树的大叫》是我二十年前的作品。那时候我还在鲁东北的东营市文化局工作。写这篇小说,是由一件真人真事触发。当时有位朋友到我家来,讲他单位的一个人被下派到村里包村,几年过去还不能回来,就提上礼物去领导家里求情,没想到领导把他的礼物给拎到了单位。很恶劣,让那人很难堪。小说的写作有点即时性,写作跟现实同步。小说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因为小说反响很大,被陆续选载,被读者关注,对我的写作是一个激励。在此基础上,我又写了不少类似风格的作品,比较直接,用李敬泽的话说,比较强悍。渐渐地我发现这样写下去也不行,胳膊不能总是往前伸着,还需要把胳膊放下来。后来的创作就好比跟所有人一样,将两臂放在了身体两侧,回归常态,也更多地增加了一些反思的意味,更和缓一些。施战军讲到过,宽悯啊,柔和啊,总之不像《王树的大叫》那样情绪激烈。但那种激烈的情绪还是存在的,比如在《背后》里的人物身上也免不了,这跟人物性格有关。经过了将近二十年,还有人提到《王树的大叫》,我非常感慨。谢谢你的关注。

顾广梅:我们就分享到此。谢谢各位朋友的陪伴,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