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糖僧”苏曼殊

来源:人民政协报 | 沈治鹏  2019年06月13日09:04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

1903年,苏曼殊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旋至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1907年,与鲁迅等人筹办文学杂志《新生》,未成。辛亥革命后归国,参加上海《太平洋报》工作。1913年,发表《反袁宣言》,历数袁世凯窃国的罪恶。他的情绪起伏不定,时僧时俗,时而壮怀激烈,时而放浪不羁,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广东人爱甜食,苏曼殊为解乡愁,特别喜欢一种叫“摩尔登”的西洋糖果。当时《巴黎茶花女遗事》已译介到中国。苏曼殊听说过“茶花女”爱吃糖,他曾想翻译《茶花女》,并公开声称这是他最喜欢的书,且自称“日食摩尔登糖三袋,此茶花女酷嗜之物也。”不过,翻译《茶花女》这事儿,却被林纾占了先,苏曼殊这“糖”没吃成。

不过,苏曼殊并未灰心,只要是甜食,他都趋之若鹜。在苏州,酥糖的品种丰富多彩,玫瑰、橘红、黄豆、芝麻等,他可以一口气吃掉十几包。鸳鸯蝴蝶派作家包天笑写过一首打油诗调侃苏曼殊:“松糖橘饼又玫瑰,甜蜜香酥笑口开。想是大师心里苦,要从苦处得甜来。”

因为爱吃甜食,苏曼殊有很多蛀牙,不得已拔掉牙齿装上金牙,但依然嗜糖如命。一次,兜里没钱,糖瘾发作,他竟然拔掉一颗金牙换糖吃。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的章士钊写诗调侃:“齿豁曾教金作床,只缘偏嗜胶牙糖。忽然糖尽囊羞涩,又脱金床付质房。”曾剃度披过袈裟的苏曼殊因嗜糖如命,遂得了个“糖僧”绰号。遗憾的是,由于肠胃病加剧,才华横溢的苏曼殊年仅34岁就死在了上海医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