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鲁迅时代日本文学的影响

来源:文艺报 | 李长声  2019年06月04日09:32

我自称作家,但不是文学大宗的小说家,而是写更“小”的随笔的,几乎算不上文学。今天基本就我本人的随笔体验,谈一谈日本以及日本文学对鲁迅那一代以及后代的影响。

影响首先是精神层面的。

甲午战败后,中国人写日本始终有一种悲情,往往难以有平常心。中国正式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是清末的1897年,共13名。我跟着一起成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向日本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975年,共6名,其中有即将卸任的大使程永华,当时由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当身份保证人。上世纪80年代出现出国潮,赴日留学或打工的人不绝如缕。好像日本最容易引起中国人感叹,写起来都带有使命感。即使在日本写作,也常常是要向国内介绍或借鉴日本,大都不带有文学意识,不当作文学来写。哪怕写小说,也可能主题先行。我们观察日本,议论日本,有意无意总在做比较,中国始终是一个扯不断理还乱的参照。更有人借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或者打鬼借助钟馗。即便是加入日本国籍的人,也不会像那些在美国加拿大的人说“我们北美”那样说“我们日本”。

鲁迅那一代当然也不无这种情结。

1913年,郁达夫18岁,随兄长来日本,到1922年3月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正好是日本的大正年间。大正这个年号短短15年,日本貌似有民主自由的风潮,而军靴声也越来越响。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更是“大”不“正”,就是在大正四年,迫使袁世凯政权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后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郁达夫先在东京读了两年,1915年到名古屋进第八高等学校(简称八高),这是官办学校,日本有八所,相当于大学预科。先是在医科,翌年转到文科。在名古屋生活了4年(因为转学科,多读了一年),毕业后返回东京,创作短篇小说《沉沦》。日本小说好像写名古屋的不多,我只读过清水义范,他就是名古屋人,还有村上春树的《没有颜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如果除了雷克萨斯专卖店,制造这种汽车的丰田公司在丰田市,和名古屋同属爱知县之外,那么,这个长篇完全没表现名古屋的风土及语言,大概是追求“无国籍”的文学效果吧。以名古屋为背景的小说,我最初读的是《沉沦》。这个作品完全是日本私小说的路数,我几乎是后来由此反过身来认识日本私小说。郁达夫离开中国,又离开了东京,陷入了孤独郁闷,何以解忧,惟有读书。他精通多种外语,读日本文学也不会少。例如田山花袋1907年发表的小说《被子》,写他自己和女弟子的纠葛,文坛上捧之为日本私小说的开山之作,但当时一般读者不大当回事儿。岛崎藤村继其后,1919年写了《新生》,不伦的对象从女弟子升格为侄女。相比之下,作为私小说,郁达夫的描写并不算露骨,最终不过是合法地嫖妓而已。令人注意的是他嫖妓之后的呼号——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常有人问日本人对中国的态度,郁达夫在来日三年多的日记中写道:“上午被日本人某讥笑,嘲讽我国弱。今后要一心向学,以图报复。”《沉沦》也写道:“原来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同我们轻视猪狗一样。日本人都叫中国人作‘支那人’,这‘支那人’三字,在日本,比我们骂的‘贱贼’还更难听”。以为鲁迅时代日本人用“支那”一词没有贬义,看来也未必尽然。

日本某大学教授武继平指出:“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日本也有它不尽如意的一面。那就是必须忍受浸透于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的对中国人的歧视。这一点可以说是留日中国学生共同的切身感受。然而,日本这一特定的精神极度压抑的社会历史环境,事实上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爱国志士。无论是言论还是行动,其高昂激烈程度令留学欧美的人难以仰其项背。这种现象尤其在近代以来非常突出,无论是清末驻日公使黄遵宪、戊戌变法后亡命日本的梁启超,还是留学生鲁迅或以郭沫若为首的创造社同仁,都明显地具有这一特征。”

郭沫若是1914年来到东京的,第二年考入六高,在冈山。也是学医科,和郁达夫一样。毕业后1918年升入福冈的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因为日本医学是以德国为祖,一个礼拜有十几、二十个钟头的德文”。这使他后来有翻译《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机缘和能力,1922年出版后多次重印,影响大大超过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据鲁迅说,《域外小说集》在东京第一册卖出21本,第二册卖出20本,在上海也不过卖出了20册上下。自幼来日本的陶晶孙1919年由一高升入九州帝大医学部。几位文学家都是弃医从文,我觉得他们当初未必有多么深刻的想法,从中国来说,医和文最传统不过了,很容易互换。郁达夫本来想读文科,但兄长命他读医,后来和兄长反目,他作为报复,又跳回文科。郭沫若对于各学科或者不屑学,或者不敢学,就剩下学医了。一些堂而皇之的说法可能是有了大名以后的文学性想象。

1921年6月,郭沫若和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在东京组成创造社,创办文学刊物《创造》。陶晶孙也成为同仁。这是留日学生的杂志。1923年由于学期变更,郭沫若和陶晶孙同时毕业,陶晶孙去仙台的东北帝国大学深造。郭沫若22岁读成都高等学堂时开始作诗,留学日本期间继续写诗,写的是新诗,结集为《女神》和《星空》。这些诗篇多数是在福冈写的,背景是博多湾,例如《抱和儿浴博多湾中》《梅花树下醉歌》,从标题就可以一目了然。

萩原朔太郎1917年自费出版了诗集《吠月》,名声大振。100年前,从翻译欧美诗歌起步,日本的自由诗从文言向口语发展,《吠月》基本确立了这种新诗的艺术性。序文中有这样的话:“吠月的犬是对自己的影子惊惧而吠。在病犬的心里,月是苍白幽灵似的不吉之谜。犬远吠。我想把自己的阴郁影子钉死在月夜的地上,让影子永久不跟在我后面追来。”读郭沫若的《女神》,我总觉得晃动着当时日本口语自由诗的影子。中国民间有天狗吃月亮的传说,陈寅恪在读史札记中写到天狗是唐代传入日本的。好像“天狗”这东西在日本更普遍,从民间传说到宗教,江户时代末还出现天狗党,是尊王攘夷的激进派。所以,更像是日本的天狗诱发郭沫若写下《天狗》这首诗。

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他学医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12年改制为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鲁迅关注人性及国民性问题,与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以后盛行日本论以及中国论不无关系,例如那时候日本出版有德富苏峰的《大日本膨胀论》《七十八日游记》《支那漫游记》、志贺重昂的《日本风景论》、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等。比起原创,鲁迅和周作人更热衷于翻译,“翻译些少见的作品”,这就是《域外小说集》。鲁迅老催促弟弟译书,而周作人消极对待,有一天哥哥竟挥起老拳,敲他脑壳。周作人后来说过翻译的重要,是1918年讲演《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他说:中国小说不成功,是因为“不肯模仿,不会模仿”,“我们要想救这弊病,须得摆脱历史的因袭思想,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随后自能从模仿中蜕化出独创的文学来,日本就是个榜样”,“目下切要办法,也便是提倡翻译及研究外国著作”。他们回国后又翻译了《日本现代小说集》,其中周作人翻译19篇,鲁迅翻译11篇,1923年出版。

周作人是1906年跟重返日本的鲁迅去日本留学。虽然周氏兄弟比郁达夫、郭沫若们去日本只是早几年,但是有隔代之感。鲁迅于1909年回国,1918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周作人是1911年回国,1918年创作了一首新诗《小河》,参与文学革命,胡适赞之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周作人说过:“我们在明治四十年前后留学东京的人,对于明治时代文学大抵特别感到一种亲近与怀念。这有种种方面,但是最终要的也就只是这文坛的几位巨匠”,他举出的巨匠有夏目漱石、高滨虚子、坪内逍遥、岛村抱月、森鸥外、上田敏、永井荷风、与谢野宽。虽然周氏兄弟的文学活动是回国以后开始的,但这里清楚地开列了他们曾受过哪些日本作家的影响。周作人还学习“狂言”和“滑稽本”,韵文方面是川柳这种短诗。大约从1921年有一场两三年的“小诗运动”,周作人积极介绍日本的俳句、川柳,提供借鉴。

周作人被誉为“小品散文之王”,他写了很多介绍日本的小品,也就是随笔。就介绍日本来说,诗是清末黄遵宪的杂事诗,文是周作人的随笔,堪称双璧。当时还有人以日本为内容写随笔,例如谢六逸的《茶话集》、卢隐的《东京小品》。这种介绍性文章如何写出文学性来,也就是写成文学的随笔,是一件难事。谢六逸在1931年以前就写过《大小书店及其他》,这几乎成了写日本的常规题目,如今写的人更多,但多数属于报道性质,算不上文学,充其量是在讲日本故事。似乎周作人看重的人情真是不变的。卢隐在1930年写道:“日本人——在我们中国横行的日本人,当然有些可恨,然而在东京我曾遇见过极和蔼忠诚的日本人,他们对我们客气,有礼貌,而且极热心的帮忙,的确的,他们对待一个异国人,实在比我们更有理智更富于同情些。”这种话现在还不断被书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写日本,大陆几乎只有一个周作人,而海峡彼岸的台湾颇有些人写。例如李嘉,早年在上海、重庆写诗弄文,自1947年作为特派记者驻东京,用英文写通讯稿,用日文为日本报刊撰稿,1965年至1969年写中文的《日本专栏》,1981年结集出版《东瀛人物逸事》《蓬莱谈古说今》《扶桑旧事新语》。还有司马桑敦,也是驻东京记者,1954年至1964年给报纸写通讯,结集为《扶桑漫步》,其中有杂记《江户仔与大阪佬》,也有《看广岛弹痕》。其中有这样的话:“石棺上面刻了一行字,写的是:‘请您们安息吧!愿过失不再重演!’其实,那些牺牲者自然是安息了的,但是,所谓‘过失’是指的哪一方呢?这是很成问题的。”这话说得很有战胜一方的样子。崔万秋1920年代留学日本,1950年代担任驻日外交官,1960年代后半在台湾报纸上连载《东京见闻录》《日本见闻录》,这时台湾读者已经是没学过日文、不了解日本的一代了,他笔下只有知识。

1980年代到日本的大陆人写日本就更多了,但很多题目是老生常谈。好在读者要读眼下的日本,以新为好。日本文学的传统和特色在于随笔,如何像周作人那样学习日本随笔,古代的《枕草子》、近现代如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是我们今天作文介绍日本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