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外国文艺专刊100期寄语:天光云影共徘徊

来源:文艺报 |   2019年05月13日10:01

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巴黎圣母院火灾引发全球关注,一半是因为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另一半却分明是因为雨果所赋予的文学艺术光环。《旧唐书》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文艺正是我们藉他人之眼以反观自身的最好借镜;拥有之,我们也便拥有了第三只眼、第四只眼、无数只眼。这便是我们关心和借鉴外国文艺,尤其是外国文艺经典的理由。

文艺作为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世道人心最深刻、最具象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最坚韧、最稳定的基石。盖因文艺是加法,且自成逻辑,她们一方面不因时代变迁而轻易浸没,另一方面又不断自我翻新。换言之,她们既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情感和审美的艺术集成,也是大到国家民族、小至家庭个人的价值体认。因此,走近文艺永远是了解此时此地、彼时彼地人心民心的最佳途径。亲近她们,也即沾溉了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的人类心流。

李尧(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欣闻《文艺报》外国文学专刊迎来第100期纪念,十分高兴。在过去的岁月里,“专刊”团结一大批老中青文学翻译工作者,合力推开一扇扇窗户,为把外国文学艺术介绍到中国做出很大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真诚地希望“专刊”能更多地关注世界文坛的新人、新作、新动态;能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学翻译批评,引导文学翻译与出版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专刊”在介绍“文学大国”的作品的同时,也应该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文学作品、原住民和少数民族裔的文学作品,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学全貌。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文学翻译工作者为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做出很大的贡献。“外国文艺专刊”如能开辟专栏,介绍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总结他们的经验,弘扬他们的精神,一定会更好地发挥启迪后人,继往开来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投身到文学翻译的伟大事业中。“专刊”作为介绍外国文学的重要阵地,要以培养新一代文学翻译工作者为己任,树立正确的文艺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文艺报》外国文艺专刊以丰富的文艺信息、灵活的文字表达、多彩的视觉效果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我和我的不少同事都很喜欢这一专刊。尽管如此,我觉得这一专刊还有一些提高和完善的空间,因此,特提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对外国文学的介绍还显得有些零散和随意,不够系统化,整体感不够强。编辑意图体现得还不够明显。二、看得出,编辑也在努力打破欧美中心主义,体现世界性,但实际上国别和语种还是不够平衡。小语种文学还是体现得不够。这涉及作者队伍问题,需要编辑下功夫去物色、培养和发掘各语种、各国别文学合适的作者。三、目前不时地有一些文章介绍翻译家,但总觉得策划感不强。建议有计划地开设两个小栏目,一个呈现中国翻译家的翻译历程和成就,另一个呈现海外汉学家的翻译历程和贡献。这需要充分咨询有关专家,制定一个权威而客观的名单,一个一个翻译家和汉学家来做,久而久之,便可成为珍贵的积累。四、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候,及时抓住每个宝贵机会,组织一些好文章。比如,鲁迅文学院国际写作计划每次都有可能邀请到几位有一定影响力的外国作家。这就是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做些访谈,也可以组织中国作家和他们对话,等等。 五、如果有条件,建议定期开专门领域选题会,比如外国文学选题会、美术选题会、影评选题会等。这也是编辑和有关专家充分交流的好机会。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俄语系教授):《文艺报》的外国文艺专刊已出刊100期,作为一位每期必读的读者和偶尔客串的作者,我谨对该刊出刊100期表示热烈祝贺!

外国文艺专刊办得极为出色,其作者多为我国的外国文学艺术研究专家,所刊载的文章大多既有学术性也有可读性,既有历史的钩沉也有最新的动态,专刊因而成为一扇面向国外文艺风景的敞亮窗户,一条通向汉语读者的境外文艺信息高速公路。作为一份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报纸上的专刊,我觉得外国文艺专刊似乎还可以在中外文学艺术的交流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比如刊载有关外国作家的中国印象、中国文学的境外影响、文学经典中有关中外交往的典故、中外当代文学人的现实沟通等方面的文字,以使专刊同时也成为中外文学艺术交流的一个高端平台。

许钧(浙江大学教授):《文艺报》外国文艺专刊100期了,作为《文艺报》的忠实读者和外国文学研究者,我一直特别关注《文艺报》上有关中外文艺交流和国外文艺发展状况的论述和消息。

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复杂,文化多样性的维护显得愈来愈重要,而文学,涉及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文学思潮不断涌现,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催生新的文学作品,拓展人类精神疆域,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长期以来,《文艺报》的“外国文艺”专刊为中国读者及时传递外国文艺发展进程中的前沿信息,重点推荐外国文学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作品,深刻剖析外国文学新思维新流派的思想特征与美学特色,不仅为中国读者打开了视野,更为中国文学界把握世界文艺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文学与艺术观点,促进中国的文艺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担负着新的使命,我特别希望《文艺报》“外国文艺”专刊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关注以下三方面的进展:

1.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高度,关注各个不同国家与民族在文学创作上产生的新思想与新观念,重点介绍书写人类生存状况和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的优秀外国文学作品。

2.加强中外文化与文艺交流,密切跟踪与报道中外文学家、艺术家合作交流的重要信息。

3.关注外国文艺理论的最新进展,加强对外国文学批评与思潮的评介。

黄燎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教授):建议《文艺报》的外国文艺专刊突出报纸的新闻时效性,聚焦一定时间内外国文坛的热点新闻或者文学事件,对其进行报道和评论,旗帜鲜明地抢占世界文学动态的阵地。具体内容包括:

1.引起热议乃至争论的文学新作或者获得大奖的文学作品:最好把欧美和亚洲几个文学大国的文学大奖列个清单,包括各个奖项的颁奖时间,以便栏目进行计划和安排。

2.对国外的文学畅销书进行介绍和分析,要时时关注各国的文学畅销书排行榜。

3.经典作家的诞辰纪念,既对其母国的相关纪念活动进行报道,也组织国内专家围绕作家的文学史地位和当代意义进行分析和讨论。

4.中国作家和中国作品在国外的反响,以及中外文学互动,如中外作家和文学组织之间的往来。

5.文学翻译应该是外国文学栏目的永恒话题,既可以讨论翻译理论问题,也可以写中外文学翻译史话和文学翻译趣闻,同时也可以对翻译界的各类活动进行报道,以德语为例,德国对文学翻译资助的力度之大,已远远超出国人的想象。

李浩(作家):很喜欢《文艺报》外国文艺专刊,它给我提供了诸多知识,让我“认识”了诸多作家和作品,同时为我的写作提供了诸多的启示启发。对专刊100期表示祝贺。我的建议:《文艺报》为中国作家提供可贵参照、互通有无,为中国文学阅读者提供国外的文艺走向,这是任务之一,应当给予更多重视。而且,外国文艺要展示的是除了中国之外的数十语种、100多个国家的文学艺术创作高峰和当下倾向,所以,我建议要为外国文艺专刊”增加版面。现在的周期有些长,它的优势感会被过长的时间给“冲淡”。我建议外国文艺专刊,是不是可简略地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古典的、经典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的“现代性”介绍,作家们、阅读者其实需要一个具有现代眼光的古典“梳理”,让中国读者也相对清晰地认知现代文学写作的“来路”和它们的经典性、代表性作家;二是时下的、最前沿的写作,刚刚获得一定影响的外国作家和作品。我建议增加部分华裔作家的作品介绍,尤其是具有影响力的新作。

闵雪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葡语系副教授):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小语种文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文艺报》外国文艺专刊是一个很好的发表平台。我与北大的葡语团队在《文艺报》上发表了若干介绍葡萄牙语文学的文章,后来以《书写真实的奇迹——葡萄牙语文学漫谈》结集成书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介绍葡萄牙语文学的书。对于《文艺报》,我们一直抱有感激之情。

关于《文艺报》未来的发展,我有两个建议,首先是基于我外国文学研究者的身份,希望未来《文艺报》依然可以对小语种文学的介绍保持一定的倾斜,并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专题,使得零散的小语种文学介绍系统化。

第二,基于外国文学译者的身份,我十分关注文学翻译的相关文章,目前这类文章还比较少。我建议设置专门谈论文学翻译的专栏。除去译者自己写的文章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译者访谈栏目。未来有机会,或可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