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17岁,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便是你与他人最大的共同点

来源:《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 | 最果夕日  2019年04月27日07:55

【编者按】

日本新锐诗人最果夕日最初因写在网络上的诗句而广受追捧,后集结成诗集《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色》出版。该诗集被石井裕也改编成电影,由石桥静河、池松壮亮、松田龙平联袂主演,2017年亮相上海电影节。

近日,其小说处女作《17岁,成为星或兽的季节》中文版出版,小说聚焦当代青少年,以他们追逐偶像为线索,叙写了十几岁少年追星的心理变化与成长焦虑。“一无所有的青春,除了注视喜欢的偶像以外,别无寄托。”

本文为该小说后记,作者说:“这是一篇写给17岁这个季节的跋文。”澎湃新闻经世纪文景授权发布。

只要待在教室里,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固定的位置,用低不可闻的声音,肆意评判他人孰对孰错,获得一种自我满足的安心感。绝对没有任何人正确无误,也没有任何人高明完美。大家皆是“未完成”“未定型”状态,这意味着,生而为人的难堪与不适,以及一份肉眼可见的保证——从今往后,可以尽情将这份“缺损”当作借口,去肆意妄为,任性而活。

自己喜欢的艺术家,同学却一无所知;对于文学,更是从未有过认真的接触;并且,对爱情也毫无概念——同学之间,往往以各种理由,轻易去鄙夷他人。即便是我,也同样蔑视着谁,或被谁所蔑视,大家彼此彼此,借此来赢取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对音乐了如指掌的我,对爱情深谙其味的我,成绩出类拔萃的我……学生时代,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最终都无关紧要。每个人都高高在上俯视着他人,并因此而感到安心。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这种念头本身,便是你与他人最大的“共同点”。

是从何时开始,意识到青春就是,或曾经是个藐视一切的季节呢?是在何处,意识到这一点的呢?那份轻狂,固然是蒙昧的象征,但正因如此,也最令人怀念。随意去否定他人,想要用优越的眼光看待他人,只是为了最大限度,葆有对“我”的自信。那是一个无论对他人、自己,甚或整个人类,全都予以藐视,否则便无力承受的,心灵有破洞或缺失的季节。而索性将之称为“非人”,却是那些孤独乏味的大人,最喜欢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