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藏书家读书看“颜值”

来源:解放日报 | 韦力  2019年03月15日08:45

《不愧三餐》 陆灏著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梁实秋曾言,“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深以为然。我既藏且读,更在不断的行走中验证书中所得。现择近期读过的部分书目,向各位读者予以推荐。

有趣:改装宋版书的有钱人

因为自己藏书的缘故,我很喜欢读和藏书有关的故事。陆灏也有藏书之好,也与许多藏书家有密切交往,如上海的黄裳先生。他的新作《不愧三餐》中《孙伯绳逸事》一文,就从黄裳在1978年的一篇文章讲起,提到一位书友买到了张佩纶旧藏的四种宋版书,其中最精彩的一部乃是《花间集》,此人拿着这些书请徐森玉先生鉴定,黄裳在文中写道:“森老盛赞此书,他十分高兴,当场表示要请良工,重新装池。森老听了大惊,说,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将原装宋版书拆掉重装,犹如今日许多地方拆掉真遗迹盖个假古董,此等焚琴煮鹤之举令徐森玉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人呢?陆灏在文中写道:“这位房地产经营者,业余喜欢收藏,先是收藏书画,后来兴趣转移,卖了书画,改收鼻烟壶,不久又转移到收藏古书。他收藏古书的标准是漂亮,内容和流传多寡倒不过问。”文章最后才点出这位书友的名字:“他叫孙伯绳,常熟人。”

有颜:书脊上的“藏经洞”

首先惊艳于《敦煌》的设计:粗糙的封面,没有任何图案,仅在封面的上方印着两道压痕,孔雀蓝色,令人想起点翠工艺。翻开扉页,里面以骑马钉的方式夹着几页小于开本的纸张,均无文字,只是以黑白照片的效果显现敦煌的苍凉。这几页骑马钉纸又跟封面连成一体,形成经折装,而后则是以满铺敦煌壁画彩绘作为副封面。

书中用纸分为四种底色,书口则全部裁切成锯齿状,与寻常所见机制毛边不同,感觉更像民国毛孔版的邮票。书的后端还有一纸长长的附表,展开来看,有一米多长,乃是敦煌文献收藏单位一览表。

设计最用心之处是把藏经洞设计到了护封上。护封书脊上有一圈闷切线,沿着闷切线慢慢撕开,就会露出封面精美的壁画;撕下来的纸片正是书签,书签的形状是藏经洞洞口的形状。

黄鲁是该书的责编,我微信问她:何以能把这部书设计得如此特别?她回答:“《敦煌》是一本讲述敦煌历史溯源及其文化艺术发展的普及读本,我们特别想把它做好看,以表现敦煌的美。”

不负众望,这本书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最美的书”。

有味:一本“土得掉渣”的书

不久前有篇刷屏文章,《“土”到了极致,也就成了美》,文中第一个影像就是一本书被抖来抖去,落了一地的纸屑,配文“土得掉渣”的书。在人们一味追求精美的当下,《江苏老行当百业写真》的责编兼装帧设计周晨却反其道而行之。周晨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部致敬匠心的作品:“这些行将消失的老行当来自民间,朴素而鲜活。我希望本书给人的感觉也有民间气味,有生活气息。”

周晨赠我书时,告诉我部分设计灵感来自我的藏书,比如书以苏州码子作为页码排序,以纸捻钉的方式来装订。闻其言,顿感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