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元宵——年岁劳作前的欢聚

来源:文汇报 | 余世存  2019年02月18日09:00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就是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本书由著名学者余世存撰写,是一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书中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视角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解读。配以画家老树专门绘制的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版本较多。汉代吕氏之乱就是在正月十五被周勃平定,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正月十五之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宵即有夜的意思,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元宵从一个特定日子,内涵不断扩大,包括食物名字。

元宵节跟佛道也有链接。元宵燃灯的习俗据说跟道教相关,这一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赏灯的习俗与佛教有关,东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逐渐形成了元宵赏灯的传统。

无论如何,元宵节自汉代开始不断扩大内容。就节日长短来说,元宵节在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跟元宵节链接的古代名人除了汉文帝(命名元宵节的人)、汉明帝(赏花灯的创始人)外,还有很多人的言行事迹值得一说。汉武帝与元宵节有关系,据说在东方朔的建议下,汉武帝成为正月十五祭天神的倡导者。东方朔在冬天皇宫中遇到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听其悲惨身世后,决定设计让元宵与家人团聚。东方朔为此在长安城制造流言,百姓们对正月十五前后长安会发生大火一事深信不疑,“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汉武帝问东方朔解决之道,东方朔认为,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女元宵做的汤圆好吃,不如让元宵做好汤圆,皇帝焚香上供,同时,令京城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再令长安城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就像满城都是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天神了……故事的最后是,元宵跟家人团聚,人们把汤圆叫做元宵。当然,这个故事应该是后人编造的,因为汤圆(又称浮元子)在宋朝才出现。不过,人们对这一故事也深信不疑,把多智、幽默的东方朔当做“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元宵节有“团圆美满”之义。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的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他们还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乐昌公主后来被皇帝赐给了杨素,杨素对乐昌极为宠爱。元宵节时,徐德言在街市上看到有人叫卖那熟悉的半片铜镜,因价高无人理睬。徐德言就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此事之后,深受感动,让徐德言、乐昌公主二人终于得以团圆。这便是“破镜重圆”的典故。杨素也成为“成人之美者”。

宋代的贾似道镇守淮阴(今扬州),有一年元宵节时,他的门客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 扬州十里小红楼”。贾似道为此成了“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有关元宵节时对联的故事也多传奇,据说有一年王安石进京赶考,在路上过元宵节,见有人家门前高悬走马灯出对招亲,“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没有对出,记在心里。到了京城,考官出联测试王安石:“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被取为进士。返乡路上,听说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如此巧合,成就了王安石“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两大喜事。

宋代的文学家陆游还记录了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游观,吏人遂书榜谒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由来。

元宵节不仅有闹剧,也有惨剧。有一年南京人出灯谜,有一个巷子的人出了一个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女人的一句俗语。微服私访以为与民同乐的朱元璋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朱元璋成了“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袁世凯复辟时,听到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就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后来又想,“汤圆”—“汤袁”,不成了“汤煮袁世凯”吗?于是再次下旨,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当时的歌谣:大总统,洪宪年,“元宵”改名称“汤圆”;明年元宵后,谁还叫“汤团”?后来有人还做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袁世凯利用权力把自己跟元宵节做了链接。

人心希望热闹、团圆、狂欢,尽管元宵节里会有恐怖事件、杀戮、战争,但我们的古人仍把这一节日过得庄重、热烈,他们过元宵节有今人未必理解的在世感。而通过曹雪芹等伟大作家的总结,我们的文化也从节日中获得了极高明而中庸的教益。是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最繁华、最热闹的时刻和场面总伴随着不祥和悲哀,欢乐之后总是深深的落寞与不安。但我们人类在人生百年中,仍会年复一年地、一代一代地努力,搭起长棚,创造出繁华、欢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