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最大的艺术性是对思想性最好的传播 ——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观后

来源:文艺报 | 高小立  2018年11月14日08:08

起初看剧名《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还以为是一部专题片。主创自信地用一部不像电视剧的剧名推出了这部剧,并在央视一套与观众见面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作为电视剧的《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最大的成功便是它在艺术上的成功。一部作品最大的艺术性就是对主旋律最好的唱响,也是对思想性最好的传播。

2018年可谓现实主义年代大剧的爆发之年。一方面从主管部门到专家、媒体,对于前些年有些影视剧偏离主流价值观,内容空洞化,历史虚无化,脱离生活,甚至是怪力乱神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现在的观众越来越成熟,对于电视剧作品的艺术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以往单纯靠流量明星加大制作方式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低,今年以来一大批靠深入生活、扎实剧本、精彩演技的良心之作,以及充满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呼唤真善美的现实主义正剧回归荧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爆发趋势。同时我们也看到近期电视剧的创作,主创越来越有勇气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无论是河北塞罕坝精神,还是山西右玉精神,都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通过讲好地域故事,为电视荧屏呈现了多彩的艺术风景。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从1948年讲起,对历任右玉县委书记的群像进行了塑造,不论书记如何更替,一个叙事的轴,就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右玉精神里面有一句话叫“知难而上”,该剧的主创团队也是知难而上,把一部包含了执政为民、英模故事等真实素材,进行了高于生活的艺术演绎,拍得感天动地。这部剧最大的突破是叙事的创新。之前描写地方基层领导干部的影视剧《孔繁森》《焦裕禄》,将焦点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而这部剧以右玉县委书记更替的叙事结构,塑造了从第一任的梁书记,到上世纪90年代历届书记中的几位具有典型性的书记形象,有的给予了浓墨,有的是重彩,有的轻描,有的就是拎出一件事进行刻画。疏密有致,人物虽众,却亦如好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贯穿该剧始终的一根主线,这根主线就是历任右玉书记治沙种树、以林促农、控制水土的执政信念。观众通过书记的更替,看到了在右玉这片土地上,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足迹,体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优良传统,也通过书记的更替,阐释了工作经验需要不断总结、积累和完善的道理,剧中浓墨重彩的历届县委书记留下的日记,就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更替式的书记衔接,为塑造人物提供了条件。我们看到,每一任县委书记的共性在于防灾种树,但人物性格各有不同,由性格所导致的工作作风也是不一样的。第一任军人出生的梁书记,大嗓门、风风火火,做事雷厉风行,非常深入群众,带领右玉人虽然只种活三颗小老杨,却让所有人看到了战胜黄龙风沙之害、吃饱饭不挨饿的希望。第一任书记给了后任书记以希望,立起了一个精神支柱,打下了根基。齐书记出生于殷实家庭,身上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他力求因地制宜。陆书记外号“陆大胆”,敢想敢干。赵书记通过林业专家引进柠条,建成常门铺水库。常绿书记只重点表现了他为右玉县老百姓通电这一件事。此外,“文革”期间革委会主任杜如云誓死保卫前几任老书记笔记本的情节非常感人,他保护了前任书记们和右玉人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精神。

剧中的书记们是“飞鸽牌”的,来了又走,但是每一位书记就像唐县长离开右玉留下的那三辆永久牌自行车一样,干的是共产党干部为右玉老百姓服务的永久事业,他们从种活三棵小老杨开始,堵上48个风口,建成数十万亩防沙林,修了常门铺水库,彻底战胜右玉风沙、旱灾、冻灾、洪水等四大灾害。所以现实中的右玉是通过70年才脱贫,这极为不易。最先和梁书记来到右玉的武铸一直扎根在右玉,从跟随梁书记回乡的一名退伍军人,到区长、县长、书记,再到退休后的护林园身份,观众与他一起见证了右玉从黄沙肆虐的贫瘠之地变成了美丽的朔州。

梁书记走的时候,没有任何告别,在女儿的婚礼上悄然离开了右玉,表现了梁书记的外刚内柔。梁书记出身军人,感觉情感很粗糙,实际却并非如此,他怕和乡亲们告别时当众流泪,便悄悄地走了,连女儿都没告诉,这一笔不仅带来了感动,很多观众想说的话,也都被这一笔带出来了。观众最爱看的就是书记更替的时候,旧的要走,新的要来,既期待新书记的性格,也想看老书记如何离开。结果每一届老书记都不愿意走,对右玉依依不舍,他们宁可和右玉老百姓吃糠咽菜,都对升官去大城市毫不在意,这是该剧最动情的地方,也带来很多思考。县委书记是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官儿,县委书记是什么样,老百姓认为党的领导干部就是什么样。基层是各种文件精神的直接落实者,压力很大,他们如果把党的方针政策理解偏了,贯彻偏了,基层的做法就会走偏。该剧把镜头对准一群县委书记,是高明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从剧中我们还看到,县委大院是为老百姓敞开的,老百姓和县委任何一级领导的沟通是畅通的,这一细节体现了党的工作作风和初心:人民永远是座上宾。

该剧不靠流量明星,演员表演真实,例如杏儿她爸把羊粪埋起来防止风沙给吹走;梁书记吃饭把饭碗舔的干干净净,这些细节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产生深刻共鸣。包括对黄龙袭来不下十次的反复渲染、壮观的植树造林场面的全景俯拍,都离不开有着深厚生活底蕴的吴子牛导演成熟的艺术驾驭。

遗憾的是该剧的后几集明显不如前面,靠台词推进的情况明显。近期播出的一大批年代大剧都存在这个问题。苦难年代被描写得厚重富有质感、人物性格丰富饱满、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令人动容,可一过上好日子,人物表演和台词、性格就趋于平面化,甚至是口号化,从而降低了艺术的感染力。这不是一部剧的问题,导致的原因有许多,单就主创而言,还需用“僧敲月下门”的精神来打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