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谷常新:李白守墓人

来源:解放日报 | 任春  2018年11月07日08:06

原标题:为诗仙默默守墓,一诺千年未变

李白墓地对我们谷家来讲,就是宅基地的一部分。李白,如同我们家族的一位老朋友。我从小在墓地周边玩耍,谈恋爱时,还把对象领到李白墓前,就像是给老长辈掌掌眼把把关一样。我现在的家就在离墓地不远的文化园里,我会经常带着小孙子在园子里踏青游玩。等他识字了,我第一个就想教会他学写“李白”。我在这里立业成家,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每次踏进这里,满怀感恩

如果没有生在当涂青山谷家,今年51岁的谷常新,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会与诗仙李白有着如此紧密的交集。

作为谷氏家族第49代嫡后,从18岁起,谷常新便开始为李白守墓。1985年,他和当涂县李白墓园管理所签订劳动合同,常年承担起墓园的守护工作,但至今,他的身份仍然是农民。

一位农民与诗仙李白的渊源得从千年之前说起。

关于李白的出生地,世人至今仍存争议;唯独诗仙挥别尘世后的真身墓所在处,从未引起旁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白投奔安徽当涂任县令的族叔李阳冰。公元761年,李白落魄客居龙山东麓,与谷家的先人谷兰馨结为好友,李白在谷兰馨陪同下无数次登临青山,寻访谢朓遗迹,终有“宅近青山同谢朓”的遗愿。但李白户籍不在当涂,按当时的律法,李白在当涂不享受土地、农田。谷兰馨知晓后,向诗仙承诺,愿捐出自家的宅基地作为诗仙长眠之所。

公元762年,李白去世后,家人将他葬于城南龙山;谷兰馨离世之前留下祖训:李白遗骸可葬于当涂谷家的土地,子孙当世代照看李白之墓。55年后,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将李白墓地迁移到了青山脚下。

自此,谷家人便成了李白的守墓人。谷氏一诺,千年未变。

“能为李白守墓是我的福分”

眼前的谷常新,憨厚和气,谈吐斯文,完全不像一位51岁已当上爷爷的农民。

一见面,他给笔者看了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李白墓很早以前的样子,就在我们谷家的宅地里。”照片上,一座青丘土墓,墓边围砌着低低的青砖,墓前墓碑乃清朝光绪四年重刻,上写“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传是诗圣杜甫书写,碑刻上方,分别刻有官帽、铜钱、酒樽。

“被日军轰炸、遭遇各种破坏,李白真身墓能安然保存到今天,也算度尽劫数,命大的。”说起这个话题,谷常新深有感触。据当涂县志记载,李白墓历史上历经13次修葺。从当初落户不盈三亩的谷氏宅地到如今成为150亩的国家4A级景区李白文化园的核心亮点。千载光阴,白驹过隙。

“这是件令人十分感佩的事”

1979年第13次修葺李白墓,在原址上重建太白祠。当涂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李白真身墓是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专程打报告向安徽省文物局申请了3万元给墓地造围墙,建太白祠。

“现在的小青年可能对3万元没感觉,但那个时代的农民一天挣工分过活才几毛钱一天。所以,那时的政府是下了大决心了。”谷常新对当年的拨款金额记忆犹新。

谷常新的亲叔叔谷经朝是谷家村的负责人也是族长,在家族里很有威望,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李白墓修复扩建小组组长。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没有田地、房屋动迁,也没有外出打工的概念,大家伙儿都是靠一亩三分地种粮食来养活自己,上山种点山芋、芝麻等副业来补贴家用。扩建修复李白墓地要征用谷氏家族的地,大家都遇到了很现实的问题。有的谷家亲戚忍不住嘟囔:是老祖宗和李白关系好呀,我们又没啥关系,我们要吃饭住房过生活呀!

苦口婆心,谷经朝天天串门进舍,和谷家人宣祖训明道理,最终,家族人还是服从了先人谷兰馨的殷殷嘱托:世代照看李白之墓。

村委会也积极协调,找平地给让出土地的谷家人建房,并顺着李白墓的围墙,修建了一条四米宽、四百多米长的平坦村路,方便村民的进出。

1985年李白墓园再次扩建,征用了谷常新家三亩田。谷家四兄妹中,18岁的谷常新自幼喜诵李白诗词,高中毕业的他欣然和当涂县李白墓园管理所签订劳动合同,成为李白墓园的一名农民工。2003年,他正式从叔叔手里接棒,成为谷氏家族第49代守墓者,守护至今。

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李白研究会原会长薛天纬这样评价谷氏家族与李白的千年情缘:他们幸运地居住在青山李白墓的近旁,他们世代相传,自觉地为李白守墓,这是一件令人十分感佩的事。我很尊敬谷氏家族,很尊重谷常新先生。有他在,李白就可以在那里安然休憩,接受千万人的瞻拜。我们都得感谢他。

但谷常新却说:“能为李白守墓,是我的福分,我才要用一辈子来感谢!”

“神奈川先生”创拜祭之最

守墓30多年,谷常新接待过逾百万中外来宾。在诗仙李白众多的粉丝里,一位来自日本神奈川的先生30多年间拜谒李白墓7次,创下单人祭拜之最。“我看到他的脸就认得出。今年中秋节前他刚来过。我一见到他就笑,走过去握握手:老朋友,你好几年没来了啊,好像年轻了哦!”

谷常新记得,1994年这位“神奈川先生”第二次来当涂时带了40多位日本的李白迷,整整齐齐列队墓前。当他听谷常新讲到当年日本侵华军队炮击了的谷家村,太白祠、历代名人拜谒诗仙的碑刻大部分惨遭损毁时,脸上的表情变得异常凝重……

回日本后不久,“神奈川先生”奔走呼吁,为李白墓修复扩建募集到了400万日元,按照当时汇率相当于30万元人民币。翌年,他再次来到当涂,将捐款上交马鞍山市政府,并从日本带来了樱花树,和墓园苗圃里买的几棵桂花树和银杏一起种下。

如今,“神奈川先生”的头上,已有了白雪之痕,而他种下的那些树,却是根深叶茂,青春正盛。

还有一位日本人伊藤桂一,来时已经70多岁了,距离李白墓还有200米的时候,老人与后面跟着的一家老小齐齐跪下,膝行至墓前,叩头跪拜,老人激动得涕泪纵横。“这是欢喜的眼泪。”伊藤告诉谷常新。

难忘临别前那句“谢谢”

刚开始为李白守墓时,谷常新只是从祖辈那里得知诗仙的名望,并没有真正感受到诗仙在世人心中那份“高山仰止”的感情。随着时间的累积,李白墓名气日盛,中外来客逐年递增。来访者让他领悟、给他启发,使他更加坚定与热爱这份职业守墓人的工作。

一位来自韩国的宋教授让谷常新始终难忘。20年前的秋天,在韩国大学里教学生中文的宋教授,带着20多位学生专程前来拜谒。李白墓园平时是下午五点半关门,但这位中文很好的宋教授很腼腆地对谷常新提了一个要求。“谷先生,我能不能晚上七点多钟再来麻烦您一下,那时候天上有月亮了,我想带着学生再来拜拜李白先生,就一会儿。”

见谷常新一脸犹豫,宋教授从包里拿出一本中国出的《唐诗三百首》,翻到《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耳边有乐,眼前有画,李白真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人。那时候我就有一个梦,到他老人家的墓前,举杯邀月。谷先生,您不会笑话我吧?谷先生,千万拜托,帮忙成全!”

谷常新听了心头一热,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士脸上竟泛着女子般羞怯的表情,不由深为所动。自己守着诗人的仙魂,居然从来都没有动过如此浪漫的念头。

等待月亮慢慢爬上夜空,宋教授带着二十多名学生准点出现。谷常新第一次破例下班后再次打开太白祠的门,和诗仙的仰慕者们顶着一轮明月,再次走进墓园。

那个夜晚,宋教授和学生们每人举起小酒杯,一句诗一口酒,抑扬顿挫,浑然忘我。

天地之间,明月之下,诗歌穿越了时空。诗仙李白的诗,千年之后依然可以打动一颗颗青春跃动的心。

临别前,宋教授带着学生深深地给谷常新鞠了一躬:“谢谢!谢谢!”

对于先祖的承诺终有价值

送别宋教授后,谷常新陷入深思。只是遵循祖训,在此默默守墓?还是进一步发掘李白一生的闪光点,将其诗仙、酒仙、谪仙的印记串进解说词,让来宾通过自己的介绍,了解一个更鲜活的诗仙?

答案不言而喻。谷常新开始给自己立下熟读背诵李白诗词的计划,买来《李太白全集》,每日一首,自己是学生,更是考官。日日精进,忘了再背,从不懈怠。

公元725年,李白在四川江油告别亲人、仗剑任侠,途经当涂南部文化之门东西梁山,他站在船头眺望两山宛如天门,称之为“天门山”,脱口而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是诗仙第一首赞美当涂的千古绝唱。

经过一年的研读,谷常新了解到李白曾七次游历当涂,书写了赞美当涂的山水诗文50多首。他参与编写新的讲解词,丰富了墓园的酒祭、鲜花祭等服务内容。

“现在守墓的条件好多了。”谷常新说,以前自己又当清洁工,又当养护工,天天巡视好几次。现在启用了红外线预警装置,在宿舍里就能监控墓园里的风吹草动。

30年前,李白墓园的年访客不过寥寥数几百人,近年来参拜李白墓的中外各界名家日益增多,王蒙、厉以宁、纪连海等都专程而来。现在仅学生访客就有逾10万之众,总访客量已突破百万。人气,也是一种社会价值指数,连年刷新的入园数,令谷常新觉得动力满满,对于先祖的承诺,化作当下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