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诗流传纷歧,超过读者的认识

来源:解放日报 | 陈尚君  2018年09月22日08:32

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新著《唐诗求是》,汇集了他多年在重编全唐诗及其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创获。“我这些年来,以有唐一代基本文献为研究中心,考证清理明代以来累叠的唐诗文本,希望最终完成唐诗可靠文本与文献的重建,也希望其无论对唐代诗歌的个案研究,还是对一代文学史的考察都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摘自《唐诗求是》一书,有删节。

对《全唐诗》存在的问题可能没有完全认识到

今人引用唐诗文本,一般仍引用307年前康熙朝编定的《全唐诗》。这部九百卷的大书,由十位江南在籍翰林用一年半时间编完。迅速成书的原因,是充分利用了明末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全唐诗》的积累。胡、季二书的三种文本现在都已影印流传,可以逐一检核其间的因陈变化。

《全唐诗》虽然带动了其后300年唐诗研究的展开,但其书本身存在的问题,学者可能并没有完全清晰认识到。据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唐代的诗篇》的统计,《全唐诗》收诗为49403首1555句。现在知道,200多年来发现的该书以外的唐五代佚诗,已经超过8000首,而该书已收诗中误收唐以前和宋以后的诗,已知超过1200首;一首诗分别见于两人或更多人名下之互见诗,佟培基统计有6800首。至于作者小传之缺讹,诗歌录文之讹误,更是所在多有,不胜枚举。

举些最常见名篇的例子来说吧。

《登鹳雀楼》作者,典籍记载有王之涣、朱斌、朱佐日三说,这是诗的互见。

“姑苏城外寒山寺”那篇,现在一般认为题目是《枫桥夜泊》,但该诗最早记录的《中兴间气集》之武进费氏影宋本,题目是《夜宿松江》。

署名杜牧的那首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集和《全唐诗》都没有收,应该是南宋后出现于民间,到《千家诗》方附会给杜牧。

李白《静夜思》中的两个明月,可确认是明代李攀龙所改。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是明代杨慎拟题。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在保存孟集初貌的宋本中的题目是《春晚绝句》。

这些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代研究不可谓不多了,尚且如此,一般作者传误情况更为严重。比如花蕊夫人,根据浦江清之研究,旧说后蜀孟昶妃费氏是错的,根据宫词的内证,应为前蜀王建妃徐氏。徐氏姐妹二人皆事王建,旧说是姐,浦考定为妹。此为作者之纠纷。《全唐诗》收花蕊宫词156首,其中伪作近60首,包括唐王建、杜牧和宋代王珪等人诗。而《鉴诫录》所载徐氏姐妹的诗,则应并入。所涉费氏“更无一个是男儿”诗,其实本为王仁裕诗,费氏或略改以对问,或其事本出文人附会。举这些例子,是要说明唐诗流传纷歧的情况,远远超过一般读者之认识,没有对文献典籍的通盘清查,很难做出令人信服的整理。

我近年在对唐诗全部文本彻底清理基础上,认识也有许多提升,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唐诗编纂应该尽可能地恢复唐人最初写诗时的面貌。二是前代古籍校勘学更多希望通过文本校刊,改正文本流传中的讹误,写定一个错误较少的文本,但对唐诗来说,仅此远远不够。我近年更多认为要把唐诗文本形成、刊布、流传中的多歧面貌充分地揭示出来,为后人的研究展开立体空间。三是一代全集编纂的目的是储材备用,要全面吸取前人的成绩,尽可能地避免主观臆断、好奇逞气、标新立异,有层次地将文本演变传讹的过程揭示出来。

文学作品的传异和传讹是传播中的特殊和必然现象

就诗歌本身的校录来说,我认为完整的校录应该包括以下各项:一、诗题,二、诗序(少数有启、书),三、本文,四、署衔或附记,五、本事。

诗题看似简单,今人见到《全唐诗》里的诗题,以为全部出自唐人手笔,其实不是。

诗题的最早文本是在唐诗实际形成过程中人际交流的记录,即彼此多用敬语,文本较为庄重。在中国敦煌、日本所存唐写本、部分刻石和少数文集中,还可以见到此类题目。稍次文本为作者或亲朋编录文集时改定的题目,庄重的敬语或已改为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文本。后世诗歌流传中,题目是变动最多的部分。总集、选本编录时要划一体例而改动诗题,后人引录时经常未必需要全引作者长题,后代诗话、选本、类书中不断将原题简化或删除,而在民间流传中则经常将作者与诗题都忽略了。许多诗歌最早见于史书、笔记、诗话的本事记录中,并没有题目,明清编录总集时,为了称引的方便,分别代为拟写题目。

《张说之文集》中有开元间几次大规模宫廷唱和诗的相对完整的作品保存,每一次都有一篇长序,说明此次唱和的原委。武后时的石淙唱和也是如此,刻石还在嵩阳书院附近,完整拓片也易见。日僧空海、最澄、圆珍归国送行诗原卷尚存,都有序说明原委。敦煌写本中有时诗前有书、启等不同说明文字。后世文本流传中,有的诗序始终作为整体保存,但也多有分别保存的。将诗序一并收录,对了解诗意极其重要。

诗歌本文当然是录诗的主体。需要说明的是,一首诗存在大量异文,或有完整残缺的记录,原因很复杂。必须考虑作者本人修改和作者诗意重复的因素。杜甫说 “新诗改罢自长吟”,何尝不是所有诗人的写照。即便率性作诗的李白,也可找到确切本人改诗,乃至将原诗改得几乎完全不同的记录。至于作者本人之诗意重复,如大历诸人与晚唐李频、方干等人有许多案例,我认为原因在于才情有限而应酬不断,以致如此。就此而言,杜甫在人生困境中大量写诗,句意很少重复,实在难得。

本事是诗歌写作缘起、过程以及影响等具体事实的记录,很多见于史书、笔记、诗话、小说中。有时诗歌原本也存,可以和本事记录比读,如乔知之《绿珠怨》的本事,虽然事实的三种记录稍有差异,但与诗歌本身可以印证,是理解诗意的第一手记录。

有些本事本身就依据作者原诗之诗题加以敷述,如《本事诗》所录刘禹锡玄都观诗、元稹黄知县诗等即如此。有时本事记录极具传奇,但核诸史实,并非虚构者,如韩翃《章台柳》、崔曙“曙后一星孤”之类。有些因为原诗和其他记录俱在,可以确认传说全出虚构者,如宋之问灵隐寺作诗偶遇骆宾王指点之类。由于许多诗歌仅因本事记录得以保存,其诗其事事实已经成为一个整体,无从割离,如崔护人面桃花、顾况红叶流诗之类皆是。我近年特别憬悟到,文学作品的传异、传讹,是文学传播中的特殊和必然现象,虽然无法完全给出合理的解释,但辑录其变化轨迹,对学者进一步研究极其珍贵。

唐诗文本的新写定关键是弄清诗歌的保存途径

存世唐诗的总数,就我不太精确的统计,为53000多首。这一数字的依据是,《全唐诗》存诗49403首,去除重复、误收大约4500首,加上补遗诗8000多首(最近20年陆续有新的发现,但感觉总数还没有达到9000首)。

虽然与明清两代数量巨大的文本比较,这一存诗数不算太大,但因为唐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典范地位,历代对于唐诗阅读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以及清代已经有《全唐诗》而须达到足以升级换代的高度学术要求来说,唐诗文本的重新写定是一项极其繁复的学术工程。而要达成上述目标,前期文本调研和学术审视极其重要,关键是弄清这些诗歌通过哪些途径得以保存,所涉典籍具备哪些特点和问题,从而确定整理方案。

就唐诗保存途径来说,最主要的是三方面,即别集、总集和其他。我在初步研读后认为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层次:

一、别集中能保存唐人第一手写作原貌的别集很少,但有孑存者,如日存唐写卷子本《翰林学士集》而实为许敬宗集残卷者,如《窦氏联珠集》和《李卫公文集》中的部分内容,其特征是诗题保持唱和应制时的原貌,并保存完整的署衔。总集中的《松陵集》也如此,因此而特别珍贵。

二、唐代由作者本人编次,或身后家人或门生编次,虽已经不具备最初人际交往时写作的面貌,但还能保存唐人原编面貌者。根据诗人手迹校录的文本,如许浑乌丝栏诗真迹、李郢自书诗卷,皆弥足珍贵。

三、与初编面貌已经有所不同,经过唐末、五代或宋初人改订,但基本格局未变,或稍变而未作重新编次。可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集为例。以上三类别集,除极个别的作品误收外,所收诗大体无误,可以相信。凡出唐人原编者,其编次不分体,不分类,也很少编年,大致存前后顺序,又不太精密,另略附同时唱和诗作。这是唐人原编集的基本情况。

四、北宋人编次者,有三类编次体例很常见。其一是区分古体、近体,但不再细分,如王洙编《杜工部集》二十卷本即如此。其二是分类本,如李白、韦应物、孟郊、姚合诸集皆如此,各集编次水平相差较大。其三是保存文本来源记录者,如宋敏求编《刘宾客外集》保存据各种唱和诗集采诗的依据。

五、南宋人编次唐集,留下具体记载的不多,如杜审言集。但留下南宋刊本者较多,尤以蜀刻本唐集二十四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二十三种,台湾藏欧阳詹集近年世界书局影印)和书棚本唐集为可珍贵。宋刻本不仅印制精美,时间较早,而且因当时风气,很少随意伪造、篡改唐诗文本,虽然有刊刻、校勘水平上的差别,但一般没有明人那样的随意编造甚至恶性造伪的情况。我特别要说明的是,明代以后直至近代出现大量的仿宋本、翻宋本乃至所谓影宋本,假的很多。如近代号称江标影宋书棚本《唐人五十家小集》,即属伪托。

六、金元至明初本唐集,大体仍存宋之遗风,大体可信。明初唐诗文献大体可以 《永乐大典》《唐诗品汇》《诗渊》为断限。《诗渊》错误很多,那是水平差,不是造假。

七、弘治、嘉靖以后,为尊唐的时风所趋,出现数量很大的唐集,且经常以源自宋刻的面貌出现,其实很多出自书坊的伪托。其间佼佼者则为据唐宋常见书编录唐诗集,所据最多的文本为《文苑英华》《初学记》《唐文粹》等。诸书当时虽宋本不难见到,但因编录草率,错互极多。明代有多种唐集汇刻丛书,其内容大同小异,就是彼此因袭的结果。更恶劣的则是根据各种文献伪造唐集。《全唐诗》所依据的季、胡二书,即是以这些明本为主要依据而编成的,因此造成数量巨大的重出误收情况。当然,明人编刻唐集不是一无是处,但要区别对待。多种明人编刻唐集所收诗,在唐宋类书、总集中可以找到全部文本来源,文字显然更为优长。是否还都要依据别集整理,确实值得认真斟酌。

八、《全唐诗》成书后的唐集编刻,既有学术水平很高的精校精刻本,也有根据《全唐诗》摘出而成的坊俗本,后者如褚亮、魏徵各集皆是,续修四库收张蠙集也是后出的文本。

总集情况需要分别叙述。最重要的是《文苑英华》,存诗约200卷,逾万首,为保存唐诗之最大功臣,也是明人采编唐集之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