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将阅读推向深圳每个角落 文化学者胡野秋谈阅读与城市气质
来源:深圳商报 |   2018年07月18日08:12

胡野秋,文化学者、作家、导演。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深圳大学城市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出版专著有《胡腔野调》《冒犯文化》《闲人,书生活》等。导演电影故事片《爱不可及》、纪录片《触摸》等。

1996年第七届全国书市首次在深圳举办,22年后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又将在深圳飘起满城书香。这对于多年来始终热切关注深圳文化发展步伐的文化学者胡野秋来说,内心不仅充满期待,而且更有一番深切的感触。胡野秋是深圳文化建设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他是深圳读书月策划人之一,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山城等开展系列讲座,将阅读推向深圳每一个角落。

昨日,记者采访了胡野秋,听他讲眼里的书香深圳,谈阅读与城市气质的关联以及对城市的影响。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作为深圳的文化学者、阅读界人士,可否谈谈深圳在阅读方面给您留下哪些印象?

胡野秋:深圳在阅读上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我1992年底刚到深圳,那时还没有像样的书店。对于深圳读书人来说,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到北京出差带书回来。那时就盼望着深圳什么时候有自己的大书店,能够买到人文社科类或者经典的书籍。

我清楚地记得1996年发生的一件标志性事情。不仅是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深圳书城罗湖城也同时落成,深圳有了自己的大书店,读书人不需要跑那么远去买书了,这个书店创造了很多深圳阅读人的记忆。后来,福田、南山、宝安都有了书城,深圳还成为“图书馆之城”,这在全国应是少见的。

另一个重要事件是2000年首届深圳读书月的举办,这在深圳掀起全民阅读的浪潮,更多人把读书作为自己本职工作外更重要的事情。每年11月,深圳人被裹挟进这股浓郁的阅读氛围中。阅读让城市气质和城市文明得到很大提升,让这座城市的气质与众不同。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可否谈谈您对于本届书博会的期待和建议?

胡野秋:书博会重新花落深圳,我非常期待。这次书博会从形式、内容到实质都有许多提升。今年书博会比当年范围极大地扩大。1996年全国书市在深圳举办时,还只有一个书城。而这次书博会举办,深圳多个区都有书城,民营书店也参与其中,而且体量都很大,这是值得自豪和高兴的事情,也体现了深圳市民阅读福利得到很大提升。希望这届书博会不要仅仅当成出版发行业的机会,还应是读者的机会和福利。让读者都能走进书博会,和书近距离接触。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在您看来,这次深圳书博会和香港书展有何呼应作用?

胡野秋:这两大阅读事件有相近的地方,都是出版业的大聚会,同时也是读书人的盛会。香港书展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它不仅人流量极大,每天还有大量高质量的讲座,有名作家和读者面对面的交流。这次深圳书博会相信也会和香港书展有得一拼,双方互相滋养。我有很多香港朋友过深圳来看书博会,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可见这是互动影响的。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可否展望深圳未来的文化发展?

胡野秋:第七届全国书市的举办是深圳文化出发很重要的节点。未来深圳会进入文化发展加速期,深圳文化战略眼光已经打开,由速度型转向质量型发展,品质也将得到极大提升,阅读将走向更深更广的范围。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本届书博会上,您有哪些活动要参与?

胡野秋:南山分会场和中心书城都有我的专场讲座,欢迎读者关注。

(刘娥/文 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