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水浒传》和《西游记》中的“招宝七郎”是何方神圣?

来源:澎湃新闻 | 徐春伟  2018年07月02日08:40

《水浒传》第七十回“没羽箭飞石打英雄,宋公明弃粮擒壮士”写道:“雷横先到,张清手起,势如招宝七郎。石子来时,面门上怎生躲避,急待抬头看时,额上早中一石子,扑然倒地……”

当代读者看到此句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没羽箭张清摆出的“招宝七郎”姿势是什么样的?“招宝七郎”又是何方神圣呢?

摆出“招宝七郎”姿势的张清

招宝山的本尊菩萨

招宝七郎是佛教中的菩萨,全名叫“招宝七郎大权修利(有时会误作‘理’)菩萨”,在《西游记》中也有出场。

“招宝七郎大权修利菩萨”的名号,不仅在中国北方佛教寺庙中很难见到,甚至连古印度佛教典籍也无记载。但在我国古代众多名著中都有他出场,可见在宋元明时期影响不小。他其实是古代佛教东传后中国化的产物,是一位融合了印度、中国和日本文化的特殊佛教造像。

招宝七郎菩萨,顾名思义,和“招宝”二字有关,他的道场在今宁波甬江入海口的招宝山。日本近代临济宗最有名的学僧无著道忠曾撰有《禅林象器笺》一书,刊行于日本宽保元年(1741年),此书中较为详细地考证了大权修利菩萨和招宝七郎的来历。书中说:“亦是大权而已。大权修利是封号,本名招宝七郎。招宝山在鄮峰,此神祠于此,七郎盖行第乎。止此。” 鄮是宁波的古县名,镇海县和鄞县未拆分前,属于鄮县。本书又记载:“梅峰信和尚云:祀招宝七郎为护法,是唯局育王山。”可见,招宝七郎也是育王山的伽蓝菩萨(伽蓝是佛寺守护神的称呼,又名伽蓝神)。

《禅林象器笺》

然而,更多传说不但将招宝七郎和育王山、阿育王寺联系在一起,甚至还和阿育王本人联系在了一起。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宝幢鄮山南麓育王岭上,是著名禅宗寺庙,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为我国国内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古寺。它在中国佛教史、中国佛教交流史、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寺内舍利殿藏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大权修利菩萨是守护舍利的神。传说他本为天竺阿育王的第七个儿子,为了护卫育王山建造的舍利塔而来中国,留在了宁波的招宝山,于是有了“招宝七郎”之名。据日本《法灯圆明国师行实年谱》,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日本高僧心地觉心拜谒阿育王寺后,记载了“大权菩萨为守护神”。可见,这一菩萨的信仰由来已久。另据日本的《禅学大辞典》载:“大权修利是天竺阿育王郎子,为护育王所建舍利塔,以神力来中国,止明州(宁波)招宝山。”《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大权修理菩萨”条则言:“禅刹护法神,略称大权菩萨。原祀于浙江省定海县(即今镇海城区)东招宝山,故又有招宝七郎之称。”

那么,大权菩萨如何留在了招宝山呢?宁波是我国的佛教中心,唐宋元明时期曾经深度影响国外,吸引了大批日本、高丽和东南亚僧人学习佛教文化。古代外国使节和僧侣来华走海路的话,特别是后期的遣唐使和遣明使,必须经过镇海招宝山。《禅林象器笺》记载:“形势相控者,招宝山也,旧名候涛山,后以诸番入贡,停舶于此,故改今名。”当地雍正《宁波府志》更加详细地写道:“蛟门虎蹲,雄峙海口,招宝一山,屏障大洋。西南自岭粤,东北达辽左,延袤一万四千余里,商船番舶,乘潮出没,无不取道蛟门,经由招宝……”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招宝山又有了“第一山”之称,也成了佛教重要交流之所。明朝嘉靖时期的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题招宝山》一诗中有“山僧有真悟,对客说元经”之句,写的就是山上僧侣向外国僧侣交谈佛经的场景。山有了佛性,必定有相应的伽蓝,招宝七郎变成了此山的本尊菩萨。由于招宝七郎之故,招宝山又有了七郎峰的别名。

如今我们见到的招宝七郎佛像,一般身着唐朝王侯服饰,左手安置于膝上,右手加额作远眺状。在《水浒传》中,没羽箭张清投石之际,拿石子的右手举于额上,姿势像极了“招宝七郎”像。

唐僧和唐宣宗的守护神

当代人所熟悉的《西游记》一般指明朝中期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其实在它之前,还有本较有影响力的《西游记》,乃元末明初戏曲家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此书计六本二十四折,结构宏大且较为完整,为元杂剧中的鸿篇巨著。在此版中,招宝七郎大权修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菩萨。

为保唐僧取经,靠孙悟空三兄弟和白龙马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观音菩萨暗中求告玉帝派遣神仙帮忙。吴版《西游记》中对于观音求告玉帝的情节只是一笔带过,在杨版《西游记》中则详细写了这段情节。

观音菩萨一共邀请了多少人呢?本书说道:“观音引揭帝上,云:老僧为唐僧西游,奏过玉帝,差十方保官,都聚于海外蓬莱三岛。第一个保官是老僧,第二个保官李天王,第三个保官哪吒三太子,第四个保官灌口二郎,第五个保官九曜星辰,笫六个保官华光天王,第七个保官木叉行者,第八个保官韦驮天尊,第九个保官火龙太子,第十个保官回来大权修利,都保唐僧,沿路无事。” 孙悟空为何能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原来有十大高手为他作保。李天王、哪吒、灌口二郎(即杨戬)都是地位超然、法力高超的神仙,大权修利能和他们齐名,实力肯定也是不会差的。《第六本·第二十二出参佛取经》也道出了招宝七郎是为佛祖守卫佛经的亲信,“小圣大权修利菩萨。表我佛法旨,看守金刚大藏。为金光灿眼,常手掌护之,凡人称我为招提”, “(大权云)玄奘,我佛法旨,经文到处,着我随所守护,沿路上我当保障你直到中原……”

上文提及,招宝七郎身着唐朝王侯服饰。问题来了,佛教的菩萨为何穿着唐朝时期的王侯服饰呢?稍晚于无著道忠、在曹洞宗影响巨大的日僧面山瑞方在其著作《洞上伽蓝诸堂安像记》和《洞上伽蓝杂记》中也言及大权修利菩萨,说服饰是唐大中元年二月唐宣宗李怡(即位后改名李忱)所赐。招宝七郎不但是唐太宗御弟唐三藏的保护神,也是有小太宗之称的唐宣宗保护神。

传说唐武宗继位后怕有人会另立他的叔叔光王李怡来威胁他的地位,李怡则逃入佛门,唐武宗灭佛是为了让李怡无处可藏。李怡即位之前的事迹,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极少。史学家对他当和尚一事有争论,司马光表示怀疑;五代时的《中朝故事》、《北梦琐言》以及宋朝陆游的《避暑漫钞》都认为是真的。江南很多地区也有李怡避祸寺庙当和尚的传说。有则故事说,会昌五年(845年),李怡至会稽参诣释提桓因祠,祈复兴法门,神即托梦告曰︰“三年后登位,必自兴法。”后来果然应验,唐武宗崩,宣宗即位,改元大中。大中元年(847)二月,废除废寺令,度僧尼大兴法门,并敕释提桓因“招宝七郎大权修理菩萨”之号,赐予王侯服饰。

释提桓因全名为释提桓因陀罗(梵文: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现代常译为“帝释天”。帝释天是吠陀经典中最重要的神明,是天界之主,在古印度神话中有首要地位。“因陀罗”一词有王者、征服者、最胜者之意。帝释天在吠陀时代后期降为次要神明,不过位阶也仅低于梵天、湿婆与毗湿奴之下。既然招宝七郎是帝释天的本土化形象,他身着王侯服就说得通了。《水浒传》中,能摆出“招宝七郎”姿势的张清也展示了强大的实力,他连打梁山十五员战将;归顺梁山后,也排在比较前的第十六位位序。

东亚的航海守护神

招宝山为甬江口北面的唯一山峰,最高点海拔80.2 米,西侧一马平川,东面、北面皆是大海。古代驶向中国的航海船舶,就是以此山为标记而进入宁波港。《禅林象器笺》因此称:“招宝山,一名候涛山,四向海天无际,朝鲜、日本诸夷之域,皆在指顾中。” 招宝七郎右手加额作远眺状,这个动作是以示护航、招宝之意。渡海者可以通过望招宝山而遥祈护佑。于是,招宝七郎和观音菩萨(慈航道人)一样,又成了航海的守护神。

元僧清拙正澄的《大权赞》云:“护佛真身舍利,依前不识佛光。如何是佛光,斫额望扶桑。”这说的是,日僧来华求佛法,要渡鲸波之险,招宝七郎一直在守卫着他们到达扶桑。《道元和尚行状》载,招宝七郎为了弘法,和道元一起来到日本。宋宝庆三年(1227年)冬,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禅师自宋返日,在解缆发舶时忽有化神出现,道“我是招宝七郎,愿相随护正法”,说完自化成白蛇三寸许屈蟠入钵囊,随同道元赴日。至此,日本曹洞宗寺宇皆供奉招宝七郎为伽蓝守护神,一般安置在本尊右侧。

长崎县平户市是日本最早对外通商的港口城市,是日本遣唐使的始发港。作为日本人进出国的第一站,招宝七郎也顺着海路落户到了平户。平户城外有一座的龟冈神社,除了祭祀平户大名松浦氏外,还有座七郎宫。《禅林象器笺》说:“肥前州平户岛有祠,神名七郎权现,盖招宝七郎也。昔者唐船来,皆着于平户,故唐人祭之为护舶之神,犹如今时长崎妈祖。”于是,蕴含着印度、中国和日本文化内涵的招宝七郎大权菩萨(帝释天),千年来留在中国宁波阿育王寺、招宝山上,盛传于日本土地上,成为横贯印度、中国和日本文化交流的见证。

明代以来,长崎港的兴起取代了平户港,招宝七郎在日本影响逐渐缩小,只有曹洞宗佛寺还有祭祀。后起的福建系航海守护神妈祖(天后、天妃)在东亚的影响也超过了浙江系的招宝七郎,清代文学作品也就难觅招宝七郎了。

不过,巧合的是,妈祖封神也是始于镇海。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给事中路允迪从明州出发奉使高丽。回来时突遇狂风巨浪,舵折船覆,路允迪等求祷于神女(即妈祖),五昼夜后终于顺利抵达镇海。事闻于朝,宋徽宗下诏封林默为“湄洲神女”,赐庙额为“顺济”。招宝山上又建起了妈祖阁。明嘉靖年间,普陀山寺庙皆毁于倭寇之手,唯留有宝陀寺观音像;浙直总督胡宗宪奏请朝廷迁寺庙和佛像于招宝山,招宝山又为观音道场。如此,招宝七郎、观音和妈祖三大航海守护神都以招宝山为道场,也是少有的奇观了。

招宝山旧影、雪舟《定海县图》由浙江省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提供。

 

参考文献:

(日)二阶堂善弘著、刘雄峰译:《元帅神研究》,齐鲁书社,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