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还记得那个砸缸少年吗?
分享到:
来源:新浪网 | 陪你闹教育学   2018年05月31日09:15

原标题:司马光砸缸救的人究竟是谁?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更是将这个故事作为儿童故事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可是你知道七岁的司马光,他救的那个“幸运儿”究竟是谁吗?

这个历史故事发生在宋朝的河南光山。当时的七岁的司马光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耍,有一个调皮的熊孩子看到了院子里的水缸,觉得特别的好玩,就爬到了水缸上面。结果一不小心,直接一头就扎在了水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孩子们都没有水缸那么高,想要解救这个孩子说不定还得搭上自己的小命。

孩子们吓的都躲到了一旁,这个时候机智的司马光相出了一个好办法,拿出一块大石头,使出吃奶的力气,在水缸的底部砸出了一个大洞。顿时水如泉涌,那个调皮的熊孩子最终被解救了出来。这也让年幼的司马光在当地声名远扬。

在光山县上官家族的族谱上就记载了这个幸运儿的名字,他叫做上官尚光。这个人后来的成就并不及司马光,他的出名其实都是沾了司马光的光。上官尚光和司马光是邻居,从小就是光屁股长大的好基友。两人年纪相仿,自然能够拉近两人的距离。每次上官尚光发现了新鲜玩意儿,第一个就是想到给自己的小兄弟司马光分享,发生了那样紧迫的事情,司马光能够挺身而出,不仅是因为自身的正义感,也是为了解救自己的好兄弟。

后来的尚光上官为了表示对司马光的谢意,还特意盖了一座“感恩亭”,来纪念这段友情。史书中对于上官尚光并没有过多的记载,至于他的一生,肯定是不及当上政治家的司马光的。后世之人为了纪念此举,更是将后来上官尚光搬迁至的龙堤南坡改名为上官岗。

访谈更多

李洁非:通过写作勾勒当代文学史的基本轮廓

“我自己希望通过这一写作,整理出一个当代文学史的‘精神脉络’,可能达不到一览无余的程度,但把基本轮廓勾勒出来。”

原创推荐更多

散文 | 何处人生不作别

关于离别的断想及其他

诗歌 | 庭院的月光(组诗)

石磨“吱呀,吱呀”响着/只有她知道/哪个关节响起的

小说 | 我与落日的长河

后来,我没有彻底留在草地,也没有彻底离开草地,我只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轨迹

散文 | 青云河畔

一位老人的离去,常意味着一个无名家族数代记忆的断流。在乡土中国广袤的血脉传承里,无数如我家般普通的家族,其智慧与故事,大多仅赖口耳相传,其生命不过七八代人。

散文 | 山月

《山月》以山水为镜,映照生命哲思,语言朴实如溪石,意境澄澈若山月,在自然与人生的交织中,完成对灵魂归处的永恒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