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甘博镜头中的五四运动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 秦素银  2018年04月18日11:35

1917至1932年,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甘博(Sidney D. Gamble,1890-1968)三次来到中国,以一个社会学家的角度拍下5000余张照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其中有些照片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就是其中之一。这些照片不但可以直观地反映那段历史,更因为甘博对每张照片都做了编号及简要说明,使照片可以起到与文献史料相印证并补充史料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感受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到目前为止,甘博拍摄的有关五四运动的照片有的已经广为流传,有的却鲜为人知,有些照片甚至常常被人误用,本文试结合史料对甘博拍摄五四运动相关照片做一简要梳理。

一、 一战胜利狂欢——五四运动的序幕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战胜而结束,中国因加入协约国作战而成了战胜国。消息传来,从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承受战败屈辱的中国人欣喜若狂,从民间到官方,全国各地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庆祝活动从11日持续到了月底,而且从那时起到第二年4月,中国社会各界表现出对“公理战胜强权”深信不疑的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更假定德国自1898年以来占有的中国土地和所有权会归还中国,大战期间在日本威胁下所签订的中日条约会在战后会议中得到重新调整。但实际上,1919年4月,中国得到的消息是中国从巴黎和会中一无所获,而日本攫取到的山东权利却被明文规定下来,这种从希望到失望的急剧转折引发了当年5月4日北京大专学校学生抗议强权的游行示威活动,即五四运动。

甘博用镜头记录了1918年11月间北京各阶层庆祝一战胜利的一系列活动,让我们清楚地感受到国人的喜悦与激动。

1、 克林德碑被拆

克林德碑是清政府为纪念1900年义和团事变期间在北京街头被清军杀死的德国公使克林德(Ketteler,1853-1900)而建的,是中国人民耻辱的象征。1918年11月13日,一战结束两天后,北京政府下令拆掉克林德碑。拆掉的克林德碑随后被迁往中央公园,坊额被改成“公理战胜”。甘博拍摄了该坊被拆之前、之中(图1、2)及迁到公园之后(图3)等4张照片。[1]

图1,克林德碑位于北京东单北大街,时“克林德碑”坊额已被卸下,周围大量围观群众

图2,檐楼部分被卸下

图3,矗立在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的“公理战胜”坊,甘博1924年到中国时补拍,檐楼部分有变化。

2、11月14日学界游街大会

1918年11月11日至18日,世界性组织欧战协济会发起全球募捐,解决一战后军人和劳工的善后问题,邀请中国参与。欧战协济会募捐督办穆德博士(J.R.Mott,1865-1955)在致中国电文中指出,中国对于欧战,本出力不大。捐助将会使外国加强对中国的敬爱之心,“且于和会时讨论关于中国所有利益时,亦足以增加其民族代表之尊严”。为了上述目的,北京政府教育部宣布11月14日京内各校放假一日,穿制服赴东交民巷使馆区集会,表示赞成捐助活动。并打算将活动照片寄到美洲,表明学生之热诚。据报载,11月14日,北京各校男女生三万余人午时齐集天安门会场,备有军乐队,排队步行至东交民巷及繁华街市,友邦人士甚为欢迎。后又折回会场,开演说会,由蔡元培主席,美、英、法公使等七人相继演说,最后同声三呼万岁结束活动。

[2]15、16日两天,北京大学向教育部借了14日演讲的临时讲台,单独举行了演讲大会,蔡元培、胡适等都登台演讲,乐观的情绪弥漫在整个北京。

11月14日的这次集会被称为游街大会,实际变成中国方面庆祝一战胜利的一项活动,甘博有9张照片记录了游行队伍的情况,可见当时的盛况(图4、5)。

图4,女学生游行队伍

图5,游行人群手中旗帜

3、11月15日西什库教堂祈祷大会

11月15日上午,为庆祝一战胜利,北京各国公使在西什库教堂举行战捷告祭祈祷大会。据报纸记载,这是协约各国召集本国官商侨民举行的活动,无论老幼贫富一律到堂祈祷。[3]活动还邀请了中国政界要人,外交总长陆徵祥、参议院院长梁士诒、原国务总理段祺瑞及孙宝琦等参加了活动。[4]甘博共有6张照片记录了这次活动(图6、7)。需要指出的是,甘博这组照片的说明是“11月13日胜利庆典”,而照片编号却排在11月14日的学界游行之后,实际上这次活动发生在11月15日。在这组照片中,有一张照片(图8)拍摄的是中华门(1959年拆除,现址为毛主席纪念堂)前的牌楼。据报载,这是一战胜利后北京政府内务部募集工匠搭建的最新式的花彩牌楼,装有电灯,牌楼顶上悬挂各参战国国旗,翻飞掩映,非常壮观。[5]从照片可以看出,坊额为“公理战胜”。

图6,庆祝队伍走向西什库教堂

图7,出席祈祷大会的来宾,左起陆徵祥、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林懋德、法国公使包朴、段祺瑞、日本公使林权助、比利时公使莫耶。

图8,中华门前彩牌楼

4、11月28日总统大阅兵

北京政府方面决定于11月28日在紫禁城太和殿举行欧战胜利庆典,检阅各国军队。据记载,当天上午10点15分,中、英、美、法、比利时、日本、印度、安南等八国军队将近万人列队于太和殿下,等候检阅。同时,观礼群众和嘉宾在10点30前在太和殿集合,其中女宾在太和殿前二层台阶上东首集合,各国公使参赞等嘉宾在太和门集合。10点50分,总统徐世昌抵达太和门,等候在此的中外嘉宾随同总统巡阅中外部队。然后总统登上太和殿,美、日、英、法、比、中各国官兵分两行手持国旗登上太和殿。总统向各国国旗鞠躬致敬,并发表致词。致词结束,总统与各军官行握手礼后退入中和殿。捧旗官兵由西边台阶归队,中外军队列队出天安门。当天还有南苑航空学校飞艇两艘,在空中回翔,抛下各国国旗。同时有军用鸽数百只飞鸣空中。中外男女来宾参观者多至数千人。[6]

这是中国元首第一次在首都检阅中外军队,中国军队首次与欧美列强军队共同排列,国人引为盛事。此次活动甘博共拍照片17张,当天正值感恩节,甘博把这组照片标注为“感恩节阅兵”(Thanksgiving Day Review)。甘博记录的内容包括受检阅部队(图9)、受邀女宾(图10)、徐世昌总统致词(图11)等。

图9,受检阅军队

图10,太和殿下的女宾

图11,徐世昌总统致词

二、学生演讲、被捕与监禁——五四运动纪实

1919年5月初,巴黎和会传来日本夺取到的山东权利被明文规定转给德国、北京政府的外交代表正准备签字的消息。5月4日下午,愤怒的北京十几所高校学生三千余人云集天安门,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打出“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抵制日货”等口号,要求惩办签订“二十一条”的中方代表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学生游行队伍到达曹宅,痛打章宗祥,造成曹宅失火,军警逮捕学生32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四事件”。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被捕学生于7日被释放。

此后由于同情学生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教育总长傅增湘辞职及政府用武力镇压学生活动,北京学生于19日实行总罢课,并向政府提出不可在和约签字;惩办曹、章、陆;挽留蔡、傅等要求。6月2日,北京政府决定对学生采取严厉政策,逮捕了7名贩卖国货的学生。作为对政府行为的反击,北京学生决定第二天进行街头演讲,政府随即下令逮捕演讲学生,监禁在北京大学法科校园。6月4日,更多的学生走上街头演讲。当晚,被捕学生达到1000余人。政府的这种高压手段立即引发群众对抗政府的风潮,6月5日起上海、南京等城市罢市、罢工。7日,政府派代表向学生表示歉意,请学生出狱,但到8日学生才胜利返校。两天后,北京政府批准曹、章、陆辞去职务,实现了学生运动的一个目标。6月24日,学生们惊闻政府已训令中国专使在和约上签字。27日,巴黎和约签字之日的前一天,几百名学生露宿在总统府前请愿,日夜不散,要求总统下令拒绝签字。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中国代表拒签对德和约,标志着以“五四”游行开始的群众抗议政府行动获得胜利。

甘博的照片记录了1919年6月里学生演讲、被捕、被监禁及在总统府前抗议等史实。不仅如此,甘博曾在1920年1月29日的《大陆杂志》(Continent)上发表《当学生试图推翻政府》(When students overthrew a government)一文,详细介绍了1919年6月里学生的行动,是对他所拍摄照片的最好注释(以下甘博记述全部引自此文)。

1、6月3日学生演讲

甘博有5张照片分别记录了学生演讲队伍出发、演讲、围观群众、演讲时学生与军警交涉等情景(图12-15)。这些照片经常被用于讲述五四运动的历史。需要指出的是,甘博对这组照片的注释是“1919年6月3日,基督教青年会学生讲演”(June 3 1919, YMCA Students Speaking),让人以为讲演的人为“基督教青年会学生”,实际上我们可以从照片中人手持旗帜看出演讲人的学校(图12),甘博之所以这样命名,可能是由于学生在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前演讲。

据报载,6月3日上午10点,京中各校及清华学校的学生组织十人讲演团,以十人为一队,前往城内外各处讲演。讲演团在各处高树白旗,大声疾呼,讲演外交问题与维持国货之必要,听众甚多,而且都深受感动。有站岗警察开始想制止学生演说,但此处制止,学生又在别处开讲。警察不得已退到旁观者的位置,用所持枪杆驱逐听讲的底层民众,却不敢对穿着体面的人非礼。学生于是斥责军警,车夫不是国民吗?为什么不让他们听讲,为什么对他们使用暴力,警察也不辩白,只是道歉。[7]

甘博也对这一幕作了现场报导,得出结论是“警察很无力”:“交通警察试图解散人群,但是发现没有用。学生中的一个与警察辩论,另一个继续演讲。与学生谈判之后,一个头目去给上级打电话,很快他就回来了,在演讲学生旁边安静地站着。很快,一队骑兵出现了。这队人马到了学生演讲的地方下了马,其长官很有礼貌地与学生进行谈判,但并不成功。于是他也去打上级打电话。当他回来的时候他的队员骑上马控制了人群。听众被分散开来,但是学生坚守住他们的阵地,向群众呼喊:不要离开!我们后退一点接着演讲。于是他们开始移动,先是学生,然后是马夫们和群众。转移好后学生继续演讲,和警察的游戏也再次重复。”

但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就变了,警察开始逮捕学生,当天逮捕178人,北京大学法科被军警占据,作为临时拘留所。[8]

图12,北京财政商业学校学生队伍出发,学生面对镜头微笑。

图13,学生在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前演讲,这张照片被广泛使用。

图14,学生与警察辩论

图15,演讲场地移动

2、6月4日大逮捕

6月4日,更多的学生带着毯子和食物走向街头演讲,随时准备入狱,当天军警逮捕学生达千人。甘博当天一直关注军警的动向,有6张照片记录军警及逮捕学生的情景(图16-18)。据甘博的记述,当天的北京城多了许多士兵,主要交通要道都有40-50名士兵驻守。北大法科已被包围起来,军警的帐篷搭在墙外。通向法科门口的桥被重兵把守,不允许人通行。每隔几分钟就会有士兵或警察把一组学生带到这里。我们从照片可以看到军警是一幅公事公办的表情,而学生面对镜头竟然是开朗的(图19)。据报载,学生多人因演讲被捕路过街市,就像“得胜兵奏凯而回”,行人向他们脱帽行礼欢呼进行勉励。还有市民千余人围在北大法科周围,见到被捕学生送入法科就大呼“中华民国万岁”“学生爱国万岁”,掌声震天地。[9]

需要指出的是,甘博对图18的注释是“被捕清华学生挥舞旗帜”(June 4 1919, Student Arrest, Tsinghua students waving banners),但从图中学生手持旗帜可看出他们为国立法政专科学校的学生。

图16,士兵驻守在交通要道

图17,北大法科所在地北河沿军警帐篷

图18,军警押送学生到北大法科。

图19,学生微笑面对镜头,这张照片也被广泛使用。

3、临时监狱情况

学生被监禁后,遭到社会各界严正抗议。他们认为学生如犯罪可依法处置,但大学则为国家机关,不能无故占领作为囹圄,受到非法侵犯。此外,民众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在监狱的生活,尤其是吃饭睡觉问题。据报载,京师警察厅开始没有为如此多的学生准备饮食。监禁第一日,学生们只能食粥一碗。各校教职员不忍学生挨饿,捐款购买馒头、面包送给学生。学生因饥饿而病者不乏其人。后京师警察厅请各校为学生准备食物,才有十余车面包运到北大法科。学生有被褥铺盖,是家属送来的。[10]甘博拍摄了学生临时监禁处北大法科内、外部照片7张,包括北大法科的食堂、大讲堂、教室、操场等(图20-22)。可以看到学生们睡在由桌椅组成的临时床铺上,可读书看报,自由活动。

据甘博的记述,从5日的晚上起,政府就向学生表示屈服,撤销了对北大法科的守卫,但是学生并不肯离开。他们还在临时监禁处成立几个委员会,其中一个负责法科门口的治安。如果没有正当理由的话,所有学生不能离开这里,访客也不能进来。所有访客被要求告知姓名、住址、事由,才能发给一个通行证,进入法科校园。进去之后需要由一个专门的人陪同去找学生的领导再拿一个通行证才能离开。这组照片中有两张照片拍摄地点为北大法科门口,既有持枪的军警,也有带礼帽、穿长衫的学生,这些学生可能就是负责维持治安的(图23)。

图20,北大法科大讲堂

图21,北京高等师范学生在临时拘留所(应为法科教室)。

图22,操场上自由活动的学生

图23,北大法科门口

4、总统府前抗议

甘博有3张照片记录了6月28日的请愿活动。据报载,6月27日下午1点左右,山东请愿团、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代表请愿团、京师总商会、在京的留日学生、报界、基督教、陕西学生联合会等各界人士四五百人,手执旗帜,来到总统府(新华门)请愿。各界推出代表7人,向总统提出“不要在欧洲和约签字”等三项要求。但从中午到下午,一直未得到总统接见。晚上11点,代理内阁总理龚心湛才接见各界代表,他表示会向总统汇报,劝各代表散去,但各代表坚持表示要见总统,于是代表留宿颐年堂,其余请愿人员,主要为学生,露宿于新华门外。直到次日上午9时,总统徐世昌才接见了请愿团代表,表示已电令外交总长陆征祥切实保留山东权利,否则不签字,谈话进行了将近两小时,在得到龚声明政府定竭尽全力后代表才出来向学生报告。但学生仍未散去。此时天津代表赶到北京,与北京代表合在一处。当晚六点徐世昌接见天津代表,再次表示山东问题持保留主义,座谈一小时,代表始出。到晚上八点,所有代表和学生才散去。[11]当时媒体报道请愿学生有150余人,包括两名女生,他们在新华门前停留三十个小时,仅食面包及汽水少许。[12]

甘博给这三张照片命名为6月28日,学生和总统(June 28 Students & President),拍摄对象应为学生。我们从照片中可以看到他们有饮水(图24),露宿时可能睡在草席上(图25)。

图24,棚子下的学生

图25,卷起的草席。

三、抗议“福州惨案”——五四运动的延续

中国福建省会福州地处沿海,为日货冲斥之地。五四运动中,福州学生组织了大规模的抵制日货游行。1919年11月12日,日驻闽领事馆捏造了日商货物被截,日人受到威胁的新闻。16日,日本领事馆组成六七十人的“敢死队”,在福州台江袭击并殴打过往的中国平民,中国巡警前去劝阻也惨遭毒手,日本暴徒沿街砸抢中国商店、餐馆等,造成十余人重伤,轻伤数十人,财产损失三千余元,史称“福州惨案”,也叫“台江事件”。对于日本暴徒的残暴行径,中国警民奋起抗敌,当场抓获凶犯,并缴获凶器。然而福建当局竟将凶犯送交日本领事馆。事后日方贼喊捉贼,反诬事件为中国学生截夺日商货物而引起冲突,并从日本调来军舰,以武力进行威胁。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学生们的极大愤慨。11月29日,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声讨政府,激励民众,游行人数达万人。上海、南京、杭州、镇江、济南、开封、苏州、南昌、九江、太原、成都、徐州等地举行了数千人至数万人参加的国民大会,声援福建。北京政府在人民督促下,于11月22日向日方发出抗议照会。日本政府也不得已会同中方到福建调查。经一年调查、交涉,在确凿事实面前,确认肇事者在日方,日本撤换了驻闽总领事,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第一次胜利。台江事件的胜利与五四运动一样,主要取决于民众对政府的压力,被称为五四运动的延续。

甘博有7张照片记录了1919年11月29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示威的情景(图26-28),甘博没能拍下1919年5月4日当天学生集会的场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些照片感受到五四当天的情况,除了衣着,其他都是非常类似的。

图26,天安门前的集合人群

图27,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

图28,手持标语的学生队伍

注释:

[1] 现于篇幅,本文选择部分照片刊出。甘博拍摄照片现藏于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杜克大学图书馆授权使用。

[2] 《本校极力赞助之欧战协济会》,《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1月12日第二、三版;《申报》1918年11月16日。

[3] 《祈祷会与祝捷会》,《申报》1918年11月18日(六)。

[4] 《北京庆祝战胜近讯》,《申报》1918年11月19日(六)。

[5] 《北京之庆贺战胜声》,《申报》1918年11月17日(六)。

[6] 《庆祝日大阅兵之详志》,《华兴》1918年第15卷第48期,第29、30页,《北京庆贺战胜大会记》,《申报》1918年11月29日(六)。

[7] 《三日之学界风潮》,《申报》1919年6月6日(七)。

[8] 《北京大捕学生之惨象》,《申报》1919年6月7日(七)。

[9] 《北京大捕学生之惨象》,《申报》1919年6月7日(七)。

[10] 《学生拘留之实况》,《申报》1919年6月8日(五)。

[11] 《北京各界赴府请愿别报》,《申报》1919年6月30日(六);《代表团晋见续报》,《申报》1919年7月1日(六)。

[12] 《北京电》,《申报》1919年5月29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