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秦文君:现实中加入想象,小读者就能“飞翔”

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 樊文  2018年04月09日16:16

秦文君,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家,现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出版作品600多万字,其中包括《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一个女孩的心灵史》、《调皮的日子》、《逃逃》、《小丫林晓梅》、《小香咕系列》和《会跳舞的向日葵》等50多部作品。作品先后50余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0余次被改编成影视剧,10多篇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有10多部作品出版了日文版、英文版、德文版、韩文版、荷兰文版等发行到海外。

记者:您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时面对的中国童书市场是怎样的?在您看来,当下中国童书市场有哪些新的变化和特点?

秦文君:我是1982年起开始发表作品的。我发表第一部作品《闪亮的萤火虫》的时候,是一个新作者。当时国内大的专业少儿出版社没有几家,每年的出书品种也相对较少,但人们对于童书的需求很大。记得当时我作为新人,处女作《闪亮的萤火虫》并没有作任何宣传,也取得了一年印刷好几万册的成绩。相比之下,现在的童书种类多极了,可供人们选择的童书品种很多,幼儿启蒙、科普读物、卡通动漫图书、儿童文学、经典名著、儿童哲学等等,儿童阅读的选择非常多元化。

当下中国童书市场的另一个变化是,新一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亲子阅读方面的投入更大。中国现在约有3.7亿名儿童,并且随着“二孩政策” 的全面推行,这一数字将会更大,这为童书出版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如今,中国童书在出版、运作、营销上已经开始向欧美发达国家的童书市场看齐。很多好的童书通过全方位的推广和营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和不错的销售业绩。

同时,中国社会各方面对儿童阅读的推广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儿童作家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使得作者和小读者实现近距离的互动接触,这些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儿童阅读的社会化。

记者:您经常到国外参加一些少儿阅读方面的交流活动,您认为目前国外与国内在童书领域存在什么样的异同? 您认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在“走出去” 上有哪些优势? 哪些方面还需要改善?

秦文君:国外与国内在童书领域的差异表现在: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中,现实题材的少年小说是发展最好的。而包括童话在内的儿童幻想文学作品,则在“大格局”与“想象力”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相比之下,国外流传广、知名度较高的儿童文学作品则几乎全是童话或幻想文学类作品,如“哈利·波特”等。其实,幻想与现实永远是文学的两个翅膀,两者的结合是世界儿童文学最重要的表达方式。而目前国内的幻想文学创作是相对薄弱的,但同时我们的孩子们对幻想类作品的需求又十分强烈。所以,我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就是幻想类儿童文学作品。

当前,中国儿童文学的原创实力不断凸显和增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突破,在艺术水准方面也不断提升,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许多原创儿童文学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走进全球各个国家的书店。但还需要看到的是,与外国儿童文学的主流———以幻想作品或童话为主的经典作品在中国的热度相比,中国原创儿童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还比较有限。

中国儿童文学真正地“走出去”,是一条漫长的、催人奋进的路。在此过程中,我想,对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坚守自己的文学理想,不断超越自我,显得格外重要。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原创童书的国际表达这一问题?

秦文君:中国原创童书的国际表达,简而言之就是如何把中国的好故事讲给全世界的孩子们听,一直以来这都是中国童书界不断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选好“中国故事”,之后要思考用何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和讲述故事。

我在创作《我是花木兰》时就深有感触。在思考用什么艺术形式表现花木兰的故事时,我脑海中产生了一个新鲜的想法———能不能让1000多年前的花木兰和现在的孩子进行对话? 由此,我在创作中采用了双重视角和双线叙事,来展现花木兰的特质和天性。为精准把握儿童视角和语言叙述,我找来100多个孩子,每个孩子心中的花木兰都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对于花木兰的描述也各不相同。这也体现了儿童成长的无限可能性、丰富性。除了在文本上做到“东方审美,世界表达”,在绘画上,我也邀请到英籍华人插画师郁蓉绘图,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用国际语言表达出来。

记者:有观点认为,不应将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刻意细分,对此您如何看待?在您看来,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概念是怎样的呢?

秦文君:儿童文学要体现关于人和世界的玄妙之处,要体现世界的多元,同时还要注意到创作中应当要描绘哪些内容,还要隐藏哪些内容。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不能把儿童当成是一个极其单纯、没有任何社会背景、没有思想的人。的确,孩子是天地间的精灵,是纯真而可爱的。但孩子们身上其实也有许多作为人的复杂因素。作家要把儿童不仅仅看作是儿童,而是看作“人”。这样的转变就能够使得儿童文学产生一些“厚度”,使儿童的形象有深度。这样的儿童文学作品,孩子们能够从中读到“浅”的故事和道理,成人也能从中读到“深”的感悟。

记者: 当年看您的《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的男生女生如今很多已经成为了新生代的父母, 而他们的孩子则从小在互联网、智能电子设备的陪伴下长大,在此情况下,您作为作者,如何实现作品创新,从而吸引新一代的“小读者”?

秦文君:其实《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出版这些年来,每年的印数都有上升,甚至销售比新书还好。一方面,这是好书的魅力使然。当年那些深爱贾里、贾梅的小读者成了父母,他们会将书推荐给他们的孩子读,这也是优秀童书传播的最佳状态———“代代相传”。

另一方面,《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在当下也有创新发展,有了相关的延伸作品,如《小鬼鲁智胜》《小丫林晓梅》《贾里日记》《贾梅日记》等,形成了一套8本的“贾里贾梅”大系。近年来,我还出版了《王子的长夜》《小鸟公主》《变形学校》等幻想小说,努力探索幻想类儿童文学的创作。

我想,在现实中加入想象,文字一下就能飞起来,像长了翅膀一样,这个写作过程作家会感到非常愉快,希望也能带给小读者这种“飞翔”一般的感觉。

记者:生于互联网时代的新一代孩子在电子设备的陪伴下成长,动画片、漫画作品、游戏占据了孩子们大量的时间,作为作者,您认为如何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以纸质书为媒介的儿童文学上? 如何推广儿童阅读?

秦文君: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把电视机、电脑、手机当“保姆”,接受的信息呈现碎片化和无过滤状态,这使他们患了某种“现代病”,无法静下心来阅读。要想让孩子自发地去喜欢阅读其实是比较难的,儿童的阅读习惯必须经过培养而形成。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对书产生情感,然后再慢慢养成阅读习惯。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终生爱书的人。读书要从兴趣出发。孩子有可能一开始没有读到最好的东西,但只要他的兴趣在,将来还能读到好的东西。并且,我认为,推广儿童阅读不仅是学校和老师们的职责,作为儿童文学创作者,也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为儿童阅读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创作者要能够不断创作更多儿童喜欢,对成长有益的好作品,同时还要能够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指导孩子们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记者:随着童书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到童书领域,投身于童书创作。对于他们,您有什么建议?

秦文君:我从1982年起发表儿童文学作品,那时把写作叫“爬格子”,我们这一代人,以及前辈作家,都是一格一格地“爬格子”。我敬仰的那些前辈作家,爬了一辈子格子,所拥有的是笔、深度的眼镜、清贫的生活、一屋子书,创作心态是平和的,对文学怀有纯粹的爱和责任。发展到今天,因近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大火,市场前景也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市场上有一些同质化严重的儿童书,大同小异,缺少独特的文学个性,足以说明一些作家的创作心态是有问题的。希望有志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能锤炼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好作家并不一定追求语言的华丽,但保持语言的光泽是重要的。互联网时代,都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但真正的作家,调动写作语言,应该会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都是反复斟酌,千锤百炼的。

同时,也希望年轻人能做到“坚持”二字。成为一个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是一场马拉松。一个作家是否能成功,取决于他对艺术的态度,取决于他的心灵家园是否丰富, 艺术的造诣是否高,他的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本色,是否具有深度。而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沉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