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化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专访滕俊杰

来源:解放日报 | 龚丹韵  2017年11月10日07:31

人物小传 滕俊杰,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现为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影视集团监事长。

美国洛杉矶、杜比剧院里,正在上映中国首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

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细腻动人的唱念做打;层层叠叠的空间山峦,时时互动的出屏瞬间;一会儿,项羽把榜文抡到你眼前;一会儿,虞姬舞剑,剑剑穿心;一会儿,汉兵楚将在你头顶上跟斗而过;战场上的呐喊、风声、水声,各种声音,随剧情从四面八方涌来……

声音丰富、画面惊艳,海外观众情不自禁与角色的情绪同起伏。

好评纷至沓来。此后两年多时间,这部影片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地区受邀上映,创下纪录。

该片导演滕俊杰,其实是第一次拿起3D电影摄影机。他从上海世博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转换成了电影导演。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上,他的秘诀就是创新与坚持。

真正的艺术和科技,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

上世纪90年代初,港台流行歌曲席卷大街小巷。现已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的黄英,当年第一次捧回了令人瞩目的法国巴黎国际声乐大赛的年度最高奖,却少有喝彩,孑然一人拖着行李箱,走在寂静的安福路上,她感到孤独和困惑:美声没有市场,自己该不该放弃?

几天后,滕俊杰在电视台的一档游戏节目现场看到她,惊讶地问:“你怎么会来?”黄英解释说自己法国获奖之后一直无事可干。

这触痛了滕俊杰。他想,社会上都在号召不浪费一度电、一滴水,而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他顶着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执导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美声歌曲MV专辑《心韵》,这是滕俊杰真正迈开影视生涯创新之路的第一步。从此,他更加关注经典艺术和传统文化。

一直发自肺腑地喜爱——这或许,是他能把京剧电影拍成如此这般的前提。

解放周末:您此前一直在电视领域耕耘,近几年怎么会想到拍京剧电影?

滕俊杰:过去做电视节目的时候,我就很关注经典文化。除了大家知道的那些作品,再加上多明戈、帕瓦罗蒂、波切利、廖昌永等上海音乐会的导演工作,不知不觉中,我被贴上了一个符号,大家认为我是一个特别喜爱与古典音乐家及乐团合作的电视人。

解放周末:曲高和寡,也面临市场压力吧?

滕俊杰:的确面临市场的压力。但我认为这是艺术,必须得有人去做。一旦坚持去做、倾心倾力去做,对上海这座城市会产生多重价值,终究是会赢得市场的。

解放周末:以您的资历想推动传统文化,选择有很多种,为什么偏偏是拍京剧电影?

滕俊杰:想推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内心早已有之的想法,但京剧电影的拍摄,起初说不上主动选择。

起因是2013年3月,当时我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为引进世界劳伦斯体育颁奖典礼作最后的谈判。谈判过程中突然接到国内电话,说要启动国家“京剧电影工程”,我是导演人选之一,希望我回国后赶紧赴京参会。听明白要求后,我很惊讶,也很兴奋:真有机会拍电影了。转念我意识到,拍京剧电影投资小、难度大,任务要求高,可能难有喝彩。但我还是欣然领命。

解放周末:从电视转到电影,对您来说难度大吗?

滕俊杰:上世纪80年代,我曾受聘于当时有700多万份发行量的《大众电影》杂志社,做了5年的摄影记者,跑遍了各式各样的片场,看那些大导演在现场指导主演们走位、演对手戏以及布置爆炸点、调度群众演员……年轻的我,当时也确实想过,如果有机会,要挑战大银幕。坦率说,早年那个当电影导演的梦并没有实现。后来在电视领域一干就是30年,那个梦想也渐渐放下了。

解放周末:这次虽然是个机会,可京剧电影并不好拍。

滕俊杰:确实如此。所以,我做了大量敬畏经典的准备工作,除了“恶补”京剧知识和《霸王别姬》的史料之外,还专程去一些戏曲剧场观察,发现观众不多,多数白发苍苍。我问自己,如果把京剧的舞台表演原封不动地搬上银幕,有更大的吸引力吗?有更多的人来看吗?

那时候我意识到,新的京剧电影不能简简单单一拍了事,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设法吸引更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我于是带着问题到几所大学做调查,又从数据中发现,那几年美国电影年度票房,前10名几乎全是3D电影,我想:当下的年轻人是互联网一代、多媒体一代,他们也许不是人人都进戏院,但几乎人人都会进电影院。用最新的电影手段有态度地表达国粹,或许能成功。

于是我下决心:采用现场实拍3D、用发明不到两年的全景声技术来导演、制作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以达到最佳的视觉、听觉效果,观众可以尽享沉浸式的情景体验、情感互动。

当时,业内有个别人竭力反对,但我精心准备、毫不动摇,因为我坚信这样一个论断:“真正的艺术和科技应该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常常在山脚下分手,又在山顶上重逢”。

首映一定在中国,这是一种文化主张

当技术程度复杂的整套3D 摄影机在现场拉开架势,难度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例如一边拍摄,一边要生成大量系统数据,数据一个不对,就要重拍。出品方上影集团、上海电视台和来自北京、中国香港的剧组同仁们抱团努力,给了滕俊杰很大支持;上海京剧院的艺术家和演员们怀着巨大的热情和信心全身投入,两位领衔的主演尚长荣、史依弘更是倾情付出、堪称表率;全景声制作也花了数月不断修改。时间虽被拉长,但团队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最新电影科技的驾驭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由此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部现场全程实拍、全景声电影。

2014年,美国杜比剧院,全球电影的艺术殿堂,每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就在这里举行。

那天,滕俊杰的第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杜比剧院海外首映。全场1100多位来宾,一半老外,一半华人。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生气勃勃的面孔。还有多位好莱坞电影制作人,包括奥斯卡奖的四五十位评委,竞相前来。

放映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艾伦这样对滕俊杰说:“贵国的京剧让我致敬。但我以前访问的时候,当地以隆重的规格请我看京剧,不瞒你说,我看了一半就昏昏欲睡。这一回我很惊讶,你这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从头至尾与我在互动,让我兴奋,毫无睡意。”

解放周末:当时挑战的勇气来自什么?

滕俊杰:来自文化自信,来自对结果的渴望。

我希望中国文化既“走出去”更“走进去”,真正走进西方的主流社会、主流媒体中,起到突破性作用。

拍电影还是要有人关注、有人看的,不然拍完直接进博物馆,对不起国粹。

每一次创新,都需要挑战自我。轻轻松松就创新成功,没有这样的好事。创新是我血液里的东西。用竭尽全力的创新让别人追赶,而不是模仿别人,这应该是做影视专业必须坚定的理念。我宁可输了,也要做一个创新的探索者,常常“豪饮孤独当美酒”。

解放周末:您怎么会想到去杜比剧院进行海外首映?

滕俊杰:不是我主动,是对方邀请。起初,我还不太起劲,有业内人士告诉我,有不少电影公司特别想在杜比剧院首映,甚至愿意加价出钱包场,仍然被杜比剧院婉拒。它是世界电影的方向标。美国也只有12部电影在杜比剧院首映,并且还没有一部美国以外的电影在此首映。

我记得当时发来的邀请函大意是这样:鉴于您的这部电影的独特价值,它是东方古老艺术和最新科技的结合,我们慎重邀请您来这里做世界首映。我后来提出,这是中国的国粹,全球首映一定是在中国,我可以把海外首映放在杜比剧院,对方后来答应了。

当时正值中美建交35周年,为这个独特的项目,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给予了积极帮助,国家外交部门也把这一海外首映,列为中美建交35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放周末:听说海外首映的同时,美国五所大学及国会图书馆在洛杉矶举行了一个隆重的收藏仪式,收藏这部3D全景声版《霸王别姬》电影拷贝,这在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可见评价之高。

滕俊杰:是的,这是国粹京剧获得的又一个礼遇,更是进入美国主流社会、进入美国知识群体和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标志,我十分看重这一意义。

传统不能颠覆,但传统可以被激活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拍摄前,有人支持,有人担忧。“拍3D是死路一条”等声音扑面而来。

遥想当年,梅兰芳、周信芳,一直引领京剧改革风气之先。他们还不约而同,借鉴西方话剧的元素,甚至把大衣柜搬上舞台。上世纪20年代末梅兰芳率团去美国巡演前,对美国观众想看什么以及舞台服装、灯光、道具的发展做了大量研究并进行了创新。

滕俊杰向老艺术家和专家们承诺,自己的宗旨是“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绝不以解构京剧、损伤京剧的精髓为前提来创新,“传统不能颠覆,但是,传统是可以被激活的。而真正的激活靠创新,只是这种创新是理性的、符合艺术规律的、有所克制的。”

解放周末:您怎么把握其中的度?改了什么,不改什么?

滕俊杰:戏曲诞生于农耕时代,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舞台设备简陋,比如需要手工拉大幕。现场闷热,演员演得汗流浃背,常常需要到后台抹汗、补妆,换衣服也费时间,这就成了戏曲的舞台演出必须拉长时间的理由之一。

但在电影里,蒙太奇的转换是无远弗届的,现在的观众还有快速的脑补能力,因此,节奏就可以调整、改变,剧情可以适度详略重构,尽展精华。如开场两分钟,光是乐队音乐,人却不出来,台上空空,已经不适合电影的审美习惯。我们要遵循电影的叙事规律和镜头语言规则,把观众最要看、最想看的内容,精准地捕捉,专业、即时地送到观众眼前。

解放周末:实际上您还是有所保留的,京剧的表演程式基本都在。

滕俊杰:是的。如《萧何月下追韩信》中,既用最新电影视觉方式刻画了萧何历经艰辛的追赶,也特意拍摄了“麒派”圆场的一系列精彩、精妙,两者虚实结合、详略结合,拍出来很有动感,也拍出了京剧的韵味,让不少京剧迷们感到过瘾。否则,也是失败。

不能停步,也不能“用力过度”

2017第二届中加国际电影节上,滕俊杰凭借第二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 《萧何月下追韩信》 获得了最佳导演奖,加拿大著名导演、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得主比弗利女士为滕俊杰颁奖。这是该片去年在美国洛杉矶获得第十二届中美国际电影节“金天使”奖之后赢得的第二座国际影赛奖杯。

一位加拿大记者对滕俊杰说,这样的作品应该早点发现,好好推广,它对了解中国文化很有价值,对今日社会也有普遍意义。

原来,只要找到了理解和共鸣的切入点,老外也能被2000年前的中国故事打动。

解放周末:与第一部《霸王别姬》相比,您觉得拍第二部困难更多,还是更少?

滕俊杰:《霸王别姬》拍完以后,我们收获了经验、掌声和国际主流电影的重要奖项,难能可贵的是,许多老艺术家及专家也纷纷表达了赞许,对我建立起了充分的信任。我自己反倒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停步,也不能“用力过度”,还是要从京剧的艺术规律出发,从当代电影的美学要求出发,以获得新的视听再造。所以,我一年后拍第二部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时显得更加理智、成熟一些了。

事实上,第二部是有新的难度的,它里面全是男演员,没有女性角色,丰富性、色彩性、刚柔相济的戏剧对比相对少了。它还是一部基本上没有“坏人”的戏,矛盾冲突自然就没有很大的跌宕起伏。但是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讲了一个人才的故事。即使今天,也有年轻人会想,我也很有本事,怎么就碰不到一个赏识我、挽留我的上司?我恰恰看中这部戏的家国情怀和对人才的求贤若渴,故事有当代价值。

其次,它的节奏比较快,符合现在的审美,有点接近话剧。矛盾、悬念、层层翻转,彼此之间的误解,韩信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绝、被抛弃,这个悬念最后变成很有意思的喜剧结尾。我们可以借此反观当代职场关于人才这样一个人人知道重要却又常常无解的问题。

解放周末:相比第一部,有哪些创新和突破呢?

滕俊杰:举个例子。萧何追韩信,我并没有简单处理成“你追我赶”,而是用了一个人在往前跑的姿势,背景往后移。这个“背景”是多媒体上精心设计、制作的实景呈现,3D现场拍摄一气呵成。

还有,萧何追到一片旷野下,我利用电影语言,对舞台做了意象的改造,自喻为“大自然在这里进行了一次庄严的日夜交替”,太阳下山、月亮升空,短短几秒的画面预示着萧何从白天追到黑夜,时空轮转,已经追了很长时间,终于到了“月下追韩信”这个时空主题。

另外,影片从头至尾,多处用了影子,这是一种借代和隐喻。在刘邦眼里,韩信是一个不屑一顾的影子。而韩信虽踌躇满志,也是多愁善感的人,影子代表了他意神不定、犹豫不决的心绪。

解放周末:您的第二部作品更加内敛了。

滕俊杰:其实我不是技术派。京剧是写意的艺术,电影是写实的艺术,虚和实必须结合,而不是扔掉京剧的虚拟艺韵全部写实,比如让角色穿着高靴,真的骑在马上唱京剧,那样很别扭。

一枝独秀,成不了气候

在海外的剧场里,小孩子刚进来时蹦蹦跳跳,跑来跑去,然而一开始放映,他们安安静静从头看到尾。

这幅画面让滕俊杰莫名感动。

也许京剧的种子,就在这些孩子的心里种下了。

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两年多来已先后受到美国、法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地区的邀请上映,有英文、法文、日文多个版本,近期又收到波兰的邀请,正在译制波兰文版在华沙放映。

这是近年来,一部中国电影在对外宣传领域少有的现象,纪录片《走向世界的中国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多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今年9月,《霸王别姬》这一剧目又有创新举动,在美国纽约刮起了一股“中国京剧风”。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策展部主任在上海看到了3D 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的片花后,非常高兴,当即发出邀请。9月15日至24日,上海京剧院与弘依梅文化公司一起率《霸王别姬》剧组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连演14场,主演尚长荣、史依弘还到了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讲学、表演;

同时,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当年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球首映的影院连映3天,两位主演同样到场介绍京剧的美妙,接受全场的欢呼和致意。

这是中国当代顶尖京剧艺术家同时领衔主演的舞台剧目和最新3D全景声电影联袂在西方的呈现,门票一售而空,十分火爆,以至于团队已离开纽约,还有美方要求加映、加演的联系电话打来,创下了中国经典艺术联手组合“走出去”、“走进去”的新的第一次。

解放周末:两部作品在海外评价那么好,这次海外放映是免费还是商业化的?

滕俊杰:这次加拿大和美国,我坚持一定要卖票,不能送票。市场是要培养的,这次每一场票子都售罄,说明中国京剧是有价值的,这种文化在海外是有知音的。

解放周末:放映之后,有没有和国际电影人、艺术家交流?

滕俊杰:在纽约放映后,专程赶来的世界著名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团长艾丽森给予电影高度评价,双方当场商定,上海爱乐交响乐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创作一部以中国京剧为元素和理念的交响作品,2018年由两团联袂全球首演。

此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一个放映后的圆桌会议上,我用“京剧为本、电影为用”的观点回答了一系列问题。来自多伦多大学、康内迪克大学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十多位教授和我面对面交流,他们说:当代世界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自己古老的文化,在今天传播时遇到了瓶颈,找不到方向。而3D全景声京剧电影提供了启示。但有人也提出,会不会有某种危险,把传统的东西弄丢了,变得面目全非了?

我表示这是必须警惕的,同时,也是可以防止的。我们不做数典忘祖的“创新”,绝不能“气派”做大了,“格局”做小了。而现在,我刚刚全部制作完成的第3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又有了值得期待的新提升。

解放周末:您觉得这种戏曲创新,到什么程度了才算成功?

滕俊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戏曲电影这条路远远没有走完,还有很多东西有待探索,有些成功的经验尚未普及。

一枝独秀,成不了气候,希望未来会有一批类似努力制作的戏曲新电影诞生。满园春色,才是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