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书话
来源:辽宁作家网 | 周明  2017年07月07日16:01

小时候,我最得意的是拥有一箱“小人书”。

“小人书”就是连环画,是父亲陆陆续续给我寄来的。我三岁就远离父母,父亲是抚顺一所中学的校长,是“走资派”、“臭老九”,经常要挨批斗。无奈,遂把我送到铁岭乡下爷爷家“避难”。

在那个寂静的平原乡村里,“小人书”成了我的精神伙伴。那是一个文化荒漠的年代,父亲煞费苦心,给我买了几乎能买到的所有“小人书”:既有《小英雄雨来》、《刘胡兰》、《王二小》,也有《红灯记》、《沙家浜》》、《金光大道》、《艳阳天》……300多本“小人书”成了我的最爱。爷爷专门给我准备了一个木箱,我把这些小人书一一编号,放在箱子里,每天都要看上几个小时。从“小人书”里看外面的世界,对一个孩子而言,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几十年后的今天,儿时看“小人书”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后来,父亲告诉我,给你买“小人书”,就是从小培养你阅读的兴趣。父亲慨叹:那个年月,能看的,也就只有“小人书”了。

有了“宝贝”,就要嘚瑟。于是我呼朋引伴,招来左邻右舍的小伙伴,向他们显示我的“富有”。那时农村极穷,见我拥有如此之多的“小人书”,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于是,他们喜大普奔,欢呼雀跃,纷纷来看我的“小人书”。我也慷慨地倾囊而出,向大家炫耀,与小伙伴们“资源共享”——爷爷家简直成了村里的“儿童图书馆”了!多年以后,回乡与发小欢聚,其中两位已是中学教师的同学还忆起看小人书的情形,他们都说:感谢你的“小人书”,那可是我们接受的最好的“早期教育”了!——看来,父亲买的“小人书”影响的还不仅是我呢。

我十二岁时,文革即将结束,父亲的境遇也有了改变。他被平反后,接我回城。回到家,我第一眼就被震撼了:我发现我引以为豪的“小人书”和父亲的“大人书”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父亲不但自己做了两个顶天立地的大书柜,还巧用空间,用木板拼了一个足有六七平方米的藏书间,里面放满了书。我们不大的家里除了书,还是书,到处都是书。天,我哪见过这么多书啊!那时候我们上半天课,父亲上班后,我就偷偷打开他的书柜找书看,还贪婪地钻进藏书间偷看。父亲是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历史类书籍多、古文书多,我似懂非懂,囫囵吞枣,胡乱翻看,也是一乐。父亲见我居然偷看他的藏书,甚喜,便把我招到身边,开讲古文。父亲拿出《古文观止》,我记得给我讲的第一课是李密的《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小小年纪的我哪里懂这些佶屈聱牙的古文?父亲便逐字逐句讲解,极耐心。讲完,还命我背下来。就这样,父亲一有空就给我讲古文,讲完一律要求我背诵。当时我老大不情愿,不乐意背,但父命难违,我还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背诵了很多篇:《兰亭集序》、《前赤壁赋》、《桃花源记》、《捕蛇者说》……;唐诗宋词就背诵得更多了。我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教我背诵岳飞的《满江红》,不但要背下来,还得会唱。父亲一板一眼,一句一句地教我唱《满江红》,唱到动情处,父亲眼里竟然有了泪光……

后来,见我喜欢文学,父亲就带我去了抚顺市图书馆,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世界上还有这么海量的图书!置身书的海洋,我心花怒放,迷不得脱。父亲让母亲为我办了一张借书证。于是,除了家里的藏书,我还可以到图书馆自由选书。从此,我便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一有空,我就到图书馆看书、借书。遨游书海,我享受到了难以言喻的大乐趣。父亲还细致地给我开列了一个长长的“必读书”书单,其中多为中外文学名著。父亲喜欢读巴尔扎克,于是我在图书馆借的第一本书就是《欧也妮.葛郎台》,然后是《高老头》…….

父亲酷喜读书。他戏称自己是“书呆子”。记忆中,父亲一有闲暇,就在读书。晚上,他让我们先睡,然后,他轻轻点亮台灯,继续夜读;每次出差,他都要带几本书看;每到一地,他必去书店逛逛。逢书店图书打折,父亲和我就去“淘宝”。父亲的这些习惯,深深影响了我,都被我“克隆”了。父亲常告诫我,读书是人生至乐。开卷有益,什么时候也别忘了读书。

长大工作后,我和父亲的交流话题也总离不开书。回家看他,一见面父亲总要问我:最近看什么书啊?有什么收获?或是他看到了一本什么好书,便如获至宝,向我推荐。父亲不喜谈家庭琐事,最喜读书话题。谈到兴起,老人家可以滔滔不绝说上好几个小时。听父亲谈读书,成为我最亲切、最温暖、最难忘的记忆。父亲不止一次对我说:“我没什么遗产。我死了以后,能给你留下的,就是这些书了。”

我女儿小时候,和爷爷最亲。女儿刚懂事,爷爷就给孙女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集》等儿童文学名著,还教孙女背唐诗。看着爷孙俩一块读书,我就产生了“穿越感”:想起了小时候父亲教我学古文、想起了父亲给我买的那箱“小人书”……。于是,我也如法炮制,给女儿买了许多儿童文学读物,当然比“小人书”可“高大上”多了……

一次,父亲到一位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乔迁新居,房屋装修得颇豪华。父亲回来后,脸色很不好,他忿忿地嘟囔说:

“他们家那么大,那么阔气,却连本书都没有!庸俗!庸俗不堪!”

我劝他别生气,说现在是市场经济了,大家都在向钱看,都在追求物质享受了…….

父亲冲我眼睛一瞪,正色道:“你记住:不读书的人,就是精神乞丐!”

我诺诺。

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十多年了。我很想念他。我知道,怀念父亲的最好方式就是谨遵父命,好好读书。几十年来,读书已经成了我的习惯、我的生活方式、我的深入骨髓的至爱。当我忙于俗事或懒惰不想读书时,我眼前就浮现出父亲那严厉而慈祥的面容,耳边就响起父亲那意味深长的警示:

“不读书,你就是精神乞丐!!!”

我诚惶诚恐,慌忙走进书房,从大书柜里迅速搜出一本书,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捧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