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且看先秦至唐代法书原始留影 ——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限量影印出版

来源:文汇报 | 李婷  2017年02月23日08:28

仿真影印出版的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高度还原原帖装帧风格和版本状况。(上海图书馆供图)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影印本局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图)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命翰林侍书王著精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墨迹,摹勒刊刻《淳化阁帖》。这一被誉为“帖祖”的大型汇帖,是“先秦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历代的传刻版本中,以“南宋泉州本”尤为著名,至今仅存两部,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 近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仿真影印出版,昨天上午在上海图书馆首发,帖学专家对其艺术价值、文献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保存大量已绝迹的名家书法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丛帖,流传至今已有千余年,堪称绝世瑰宝。该阁帖共10卷,收录书家103人,计420帖。其中,卷一收录先秦至唐代19位帝王书法;卷二、卷三、卷四收录历代名臣法帖;卷五收录历代书法名家法帖;卷六、卷七、卷八收录王羲之墨迹;卷九、卷十收录王献之作品。碑帖研究专家仲威告诉记者,从文献研究和书法艺术的角度,《淳化阁帖》 的价值无可估量,不仅其所收的书法作品字体多样,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还为后人保存了大量已经绝迹的历代名家书法。以书坛备受推崇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例,时至今日,“书圣”王羲之的真迹已荡然无存,王献之的作品也屈指可数,而《淳化阁帖》收录的“二王”作品有233帖,且大多是短笺书札。这些随意的书写尽显晋代意蕴无穷的行草书风,令人叹服。为此,已故著名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启功称赞《淳化阁帖》是“彩陶般的先秦至唐法书的原始留影”。

《淳化阁帖》不仅保存了诸多珍贵而又难得一见的书法作品,而且通过历代传刻,广为流布,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仲威说,历代书法真迹多为帝王贵族所有,民间人士基本无从得见。《淳化阁帖》的刊刻是有史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书法艺术普及运动,它打破了书法名帖为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使广大的文人、士大夫乃至庶民百姓都有机会观摩、临习历代杰出的书法作品。而从该阁帖诞生之日起直至清代,它都是碑帖临摹的经典范文,拥有大批的研习群体,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书法的进程。正如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言:“书法之不丧,此帖之泽也。”

南宋“泉州本”颇具传奇色彩

而在历朝历代的传本中,又以泉州翻刻本影响最大。所谓“泉州本”,即南宋时刊刻于泉州,主持人为庄夏,故又称“庄夏刻本”。关于“泉州本”由来,有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据明代陈懋仁 《泉南杂志》 记载,元军攻入临安后,南宋末帝赵昺携“阁帖”石刻逃至泉州,后来石刻虽渐渐湮没地下,仍“时出光怪”,以致“枥马惊怖”,得以发掘出来重见天日,即“马蹄真迹帖”。这种近乎离奇的记载,恰恰反映出人们对于“泉州本”的推崇。据文献记载,至明代,南宋“泉州本”已经极为罕见。时至今日,传世“泉州本”仅存两部,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所藏 《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历经袁枢、袁赋诚、朱汝修、许焞、张镜菡、张玮等名家递藏,卷尾有张伯英、张玮题跋,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版本研究价值。此次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高度还原原帖装帧风格和版本状况,限量发行200套,配以定制楠木书箱,使古韵墨香,展卷可得。

近年来,上海古籍出版社与上海图书馆通力合作,先后推出了《四欧宝笈》《翰墨瑰宝》(第一至三辑)等书法艺术精品,被誉为中国高雅艺术品印制的典范,《翰墨瑰宝》第四、第五辑的出版工作也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