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陈崎嵘:网络文学狂飙突进印证国人巨大的文化创造力 ——中国作协副主席、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访谈

来源:人民政协报 | 王琰  2016年09月01日08:52

★新闻背景

1998年,台湾作家蔡智恒在BBS上连载的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中国大陆各大网站被疯狂转载。这是中国网民与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18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史无前例、世界罕有其匹的文化现象。

据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由网络文学作品转化出版的图书有5000余部、改编电影515部、电视剧568部、游戏201部和动漫130部。2015年,网络文学产值达到70亿元人民币。有机构预测,2016年网络文学产值将高达90亿元。

网络文学的巨大力量,让决策层无法忽视。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周小平和花千芳作为网络作家代表出席。

2015年10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推动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繁荣有序发展”,既为网络文学正名,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同年12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宣告成立,唐家三少等网络作家成为正式委员,网络文学作家有了属于自己的正式组织。

在新的形势下,网络文学如何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持良好健康的发展态势?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作协副主席、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

虽身为传统文学“领军者”,陈崎嵘近十年来一直在关注、接触、联系网络文学工作。“网络文学的低俗化必须批评,但它的通俗化是必然的;网络文学的商业化不宜提倡,但它的商业运行却是必须的;网络文学的模式化应当反对,但类型化却是网络文学的强项”,应当遵循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来引导网络文学。言谈之间,陈崎嵘对网络文学的发展秉持着“宽容之心、包容之态”。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陈崎嵘更是有着“长远之目”。

“树木参天,必定有其适宜的土壤;狂飙突进,还在于形成它的气候环境”

记者:网络文学及其IP延伸产业,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海外影响力也日益扩大,成为与韩剧、日本动漫相提并论的大众文化样式。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如此汹涌的网络文学创作潮流?

陈崎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和历史现象。树木参天,必定有其适宜的土壤;狂飙突进,还在于形成它的气候环境。互联网的诞生,当然是形成网络文学重要的前提和技术条件,但全世界那么多国家,为什么没有出现类似中国的网络文学现象?可见,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国自身。

在我看来,主要因素大体有四:

改革开放后形成的良好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使得人们有钱有闲有兴趣有精力可以从事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这才构成了网络文学基本的供需关系,它是一切网络文学现象的基座。这就叫做“当春乃发生。”

与我国传统的出版发行体制机制有关。我们把网络文学称作“异军”,就是因为它绕开了传统出版发行的常规渠道,另辟蹊径,用“零门槛”、“低成本”、“供需方直接见面”的形式,规避了传统出版发行的限制和缺陷,极大地解放了文学生产力。而在其间,我们的政府部门和专业团体对网络文学采取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网络文学得以“自由而野蛮生长”。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影响所致。以网络长篇类型小说为主体的网络文学,实质上是一种大众通俗文学。它与唐宋传奇、宋元话本、清末言情小说、现当代武侠作品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无论是创作者还是阅读者,皆从中获益,或借取题材,或生发灵感,或产生共鸣,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审美的网络文学。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民间资本的大胆介入,文学网站商业盈利模式的成功开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人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创造力。

“先成‘大神’,再做‘大家’,立志成为‘大师’”

记者: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网络文学也因其商业化、低俗化、模式化饱受诟病。那么,具有文化产业大众性特质的网络文学,如何在海量之下求质量、出精品?

陈崎嵘:多出精品、多出大家,是网络文学界当前的关键。怎么才能出精品、成经典?这是一篇大文章。应当遵循网络文学的发展规律来引导网络文学,根据法律法规来管理规范文学网站,允许网络文学有个大浪淘沙、自我成长的过程。

首先,网络作家们要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上高原、攀高峰的文学理想,先成“大神”,再做“大家”,立志成为“大师”。

网络作家还要立足现实、扎根人民、接上地气,创作与中国发展进步有关、与老百姓生活有关、与世界前途命运有关的作品。

网络作家也要向传统文学、传统作家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把握重大题材、重大事件、鸿篇巨制的能力,让自己创作的心态静下来,让自己的写作速度慢下来。

要建立关于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用符合网络文学特质、有别于传统文学规范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网络文学作品,推出网络文学中的“经典”,告知社会,引导阅读。

“各有千秋、平分天下,各美其美、逐步融合、殊途同归是总趋势”

记者:网络时代,应该如何推进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融合发展,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陈崎嵘: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都是文学。它们各有千秋、平分天下,各美其美、相互包容,逐步融合、殊途同归,大概是总趋势。

我们更多地提倡网络文学在探索网络文学审美形态、艺术形式的过程中,多向传统文学学习。主要理由:传统文学发展已经几千年了,文学实践很丰富,很成熟,艺术表达炉火纯青,文学理论非常完整,自成体系。传统文学的一些基本要素,是文学的普遍真理,是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要义,是文学能成为生活的“阳光雨露”,成为精神情感的“心灵鸡汤”的奥秘所在。

我们提倡多向传统作家学习。传统作家生活阅历和创作实践比较丰富,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烈,对当下现实生活善于认识和把握,审美判断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较强。当然,网络作家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思想活跃而富于创造,想象力丰富而新颖,知识广博而前沿,语言灵动而时尚,善于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营销方式。

有鉴于此,我们倡导开展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结对交友”活动。通过互动、互帮、互学,寻求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共同进步,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比翼齐飞,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各取所需。

“引导网络作家走正路、出精品,做好网络作家的娘家人、代言人”

记者:有学者认为,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正式下达为标志,我国网络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您认为这对于网络文学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陈崎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把全党全社会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我概括为“四新”:首先是认识之“新”,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网络文学彻底正名正位;政策之“新”,中央号召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是“大力”,而不是少量和少数,更不是停滞和禁止;举措之“新”,坚持“重在建设和发展、管理、引导并重”的方针,实施网络文学精品创作和传播计划;景象之“新”,社会舆论为之一变,网络文学生态环境焕然一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和各省市网络作家协会,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记者:网络作协承担着什么样的职能和使命?

陈崎嵘:从根本上说,网络作协与传统作协的宗旨是一致的,按照中央提出的“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职能,开展工作。

当然,因为网络作家的特殊性,再加上各地网络作协的体制架构也不尽相同,体现在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上肯定会有所不同。网络作协主要任务就是引导网络作家走正路、出精品,做好网络作家的娘家人、代言人。

具体工作有以下五项:大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网络文学界的贯彻落实,同时做好社会宣传,为网络文学正名。引导网络作家贴近现实,扎根人民,组织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高管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进行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围绕网络文学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抓紧建设网络文学研究基地和评价体系。组织好网络文学高层论坛和代表性作品研讨,推出一批网络文学IP和精品,扩大网络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探讨成立全国性网络作协组织的形式和机制,把更多的网络作家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