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纪实 >> 作品展示 >> 正文

信念(75)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0:21 来源:梁孟伟

  10月4日新昌县委常委会上,周月林同志要求“到新昌安置”被提了出来。县委书记俞辉华首先表示,同意周月林同志回新安置,其他常委也一致同意。次日新昌县委办回电答应周月林的请求,周月林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她逢人告知着返家的喜讯。

  说走就走,归心似箭的周月林,被单位派车送到榆次火车站,然后从济南转车到杭州,再从杭州乘汽车到新昌。10月15日,周月林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她看着朴实的乡亲,握着亲人的双手,激动地说:“梁柏台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家乡的人民,他非常想回到家乡,回到家乡人民中间。但他为革命牺牲了,再也不能回来了,就让我替他回来,替他来了却这个心愿吧!”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漫步大街小巷,徘徊公园商场,人们一旦知道眼前这位老太就是梁柏台的夫人,都会肃然起敬。因为她是一位红军战士,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坚强女性。

  那么家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要让周月林住在家乡,爱上家乡,就要认识家乡!县领导派人陪周月林走访了一个个地方。因为上次周月林来新昌,不可能有机会,也没有心情进行走访。

  新昌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光秀丽。

  这里有大佛寺。寺外群山环抱,山崖壁立,奇岩突兀。寺内大佛开凿于南朝齐梁年间,高大巍峨,气势磅礴,佛像庄严,神态逼真,世称“江南第一大佛”。而与之毗邻的千佛院,内有1075尊小石佛,有“越国敦煌”之称。

  这里有穿岩十九峰。那绵亘的山脉、台地和蜿蜒回旋的江溪,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奇岩怪石、飞瀑流泉、小溪碧潭、幽谷洞壑,享有“漓江之美,桂林之秀,雁荡之奇”、“浙东张家界”之称。

  这里有沃洲湖。

  这里有天姥山。

  “想不到家乡这么美!”周月林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月林久久地徘徊在知新中学(以前为知新小学),真君殿前,注视着一草一木,抚摸着一柱一砖,她告诉陈刚,梁柏台不止一次说起过知新小学和真君殿,他是从这里开始认识宗泽岳飞,开始立志做许国大丈夫的。

  10月19日,周月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梁柏台老家,当被抬过查林村后那座长长的木桥,只见绕村而过的一湾碧水还是那样蓝,两岸杨柳翠竹还是那样绿,淳朴的乡亲还是那样亲,周月林激动得落下了眼泪,心中默默地诉说,“柏台,我替你回来了!”

  走进大道地,46年前与张亮母子第一次来到柏台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可惜已物是人非时过境迁。那慈祥和蔼的婆婆,那坚强善良的小芬大姐,那深情执着的莲珠姐姐……周月林含着热泪轻轻抚摸着梁小芬、陈莲珠和梁柏台的遗像,口中轻轻呼唤着:“小芬姐,莲珠姐,公公婆婆,我回来了,就我一个人,没有柏台,没有沙洲,更没有依斯克拉和伟列。”周月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感情的闸门,嚎啕大哭起来。

  由于新昌城关的房子正在安置之中,周月林就在梁柏台故居住了下来,也就是在陈莲珠继子梁志洪家里暂时过渡。梁志洪全家非常敬重这位革命老人,总是做出最好的饭菜款待。周月林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她指指自己的儿子一家,又指指梁志洪一家,笑嘻嘻地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都是我的亲人。后来周月林安家新昌,梁志洪每逢节假日,也要把周月林接到查林小住,以尽自己的孝心。

  “周月林还活着”、“周月林定居浙江新昌”的消息飞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美国著名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1986年出版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向世界披露了“中央政府办事处副主任梁柏台的夫人周月林”,“长期被指控为叛徒”,“已恢复了名誉”,“仍然健在”的消息。

  福建省委组织和公安等部门受陆定一的委托,为前妻唐义贞长征后生儿一事进行调查。周月林为唐义贞在长汀县四都乡圭田村产下一子,作出了确凿的证明。其实早在1965年和1966年周月林就做过相似的证明。1983年9月23日,已经父子相认的陆定一的儿子陆范安定,感激地说:“周月林老妈妈1966年的证明,救了我蒙受诬告的养父,公安机关释放了范其标。1980年证明,促成生父陆定一和我相认,真感谢这位老妈妈。”

  1985年7月,原中央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委员范乐春和林伯渠的儿子邓苏生(又名林苏生),从赣州来信了解母亲的事迹。《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幕后人(收发报机组装者)、传奇木匠涂作潮之子涂胜华,从北京来信,了解父亲的史料。

  周月林被安置在县城紧靠棋盘山的老干部宿舍,单家独院,很是幽静。

  于是,在棋盘山的幽径上,人们总能看见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太,拄着拐杖,徐徐而行,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和淡定。欣赏着棋盘山上的奇花异草,聆听着大佛寺的暮鼓晨钟。

  周月林担任了新昌县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会常委,常应邀参加革命传统报告会。她向年轻人述说着自己革命斗争经历,告诫年轻人不要忘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像一支灯塔把山城照亮,很多年轻人与这位革命老奶奶交上了朋友,新昌县电信局、县百货公司、石城大酒店等单位党团支部和一些学校先后与她结对。那个时候装一部电话机要3000多元钱,为了方便老人的通讯联系,新昌电信局出三分之一,石城大酒店出三分之一,周月林自己出三分之一。当周月林在电话中听到远方朋友亲切的声音,心里真比吃了蜜糖还甜。

望穿秋水等归来

  梁柏台父亲梁开钱早在1925年就离开了人世,等不到儿子柏台“少则二年多则三年就要回返”的承诺。遗下三个女人艰难度日,生活酸辛可想而知。农村家庭没有男人,就等于没有了支柱。常年的重担谁来挑?天大的事情谁来担?三个女人的肩膀实在太纤弱,三个女人的小脚实在太纤细,三个女人的地位实在太卑微,一些外族外姓根本瞧不起,就是个别本族无赖也常来欺侮。母亲胡玉兰带着满腔的幽怨和期待,于1946年8月19日喊着“柏台”“柏台”的名字离开了人世,享年81岁。梁小芬含着眼泪,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把梁柏台读书时的课本、作文、日记、信稿和簿册及学习用品100余件,连同自己的无限思念,珍藏进一个竹制的书箱。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由无数烈士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梁柏台为之奋斗的这一天,在自己的家乡终于得到实现。梁小芬与陈莲珠兴奋不已,彻夜难眠。她俩一次次伫立村口桥头,站在公路边上,迎送着一支支人民解放军的部队,希望队伍中突然走出一身戎装的梁柏台,挥着手微笑着向他们奔来。梁小芬一次次清理着弟弟的物品,等待着柏台的归来。陈莲珠则一次次对镜自照着满头华发,想象着梁柏台又会是怎样。

  1950年2月17日(大年初一),政府首次派人来到梁柏台老家,送来慰问粮,挂上“光荣”匾,还贴上了年画春联。到了1953年,梁柏台一直没有消息,到底算“烈属”还是“军属”?那年开始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机关干部实行工资制,梁柏台老家的优抚待遇也被取消了。梁小芬开始寻找梁柏台、周月林和他们的子女。开始给毛泽东主席写信,不久收到了中组部的回信,回答是“不详该同志下落”。(原件存中共新昌县委党史研究室档案室。)

  梁小芬又找到新昌县委办公室,请求组织出面帮助寻找梁柏台、周月林及其子女的下落。1955年八月上旬,新昌县委办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我们从档案中查到,梁柏台、周月林都到苏联学习过,都在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梁柏台担任过苏维埃中央司法人民委员,已牺牲,但关于他的情况我处无材料,以后有材料,可续告。周月林在一九三五年三月在福建被国民党军队俘虏,以后下落不明。”(原件存中共新昌县委党史研究室档案室。)

  1955年12月中旬的一天,当梁小芬和陈莲珠听完新昌县委办回复的信函,两位女人呆呆地坐着,泥塑木雕一般。虽然早就有过传闻,终究未被证实。而现在,最后一盏希望的灯,已被现实吹灭;最后一片希望的帆,已被无情吞没。她们沧桑的脸上流下两行热泪,然后转为轻轻地抽泣,开始时如琴弦凝涩,幽咽泉流,继而又银瓶乍破、铁骑突出,那种肝肠寸断的嚎啕大哭,那种撕心裂肺的声声呼号,石人也会掉泪,铁人也会动容。梁小芬任凭涕泗滂沱,声声呼唤着“柏台、柏台”的名字;陈莲珠则捂着手绢,更多的是哀哀而哭。哭吧哭吧,太多的思念,太多的委屈,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期待,都付与这泪珠一串串。1956年,新昌县委派人来查林村进一步了解情况,并给陈莲珠落实烈属待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