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桂西北的年味
来源:文艺报 | 吴美群(仫佬族)  2025年02月14日11:18

春节的脚步飘然而至,家乡的年味便由此弥漫开来。

家乡的年味是家人团聚的亲情味。我的家乡位于桂西北仫佬山乡,春节是仫佬山乡最大的节日。

如果把过年比作一台戏的话,那么年关则是这台戏的序幕。年关把人们的思乡之情唤醒了,搅浓了。“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外面工作的游子们纷纷回家过年。家乡的车站顿时热闹了起来,每天人流如潮,熙熙攘攘,返乡的游子带着喜气洋洋的笑容,给家乡平添了一种节日的气氛。

年关还是家乡人备年货的黄金时辰。这时,家乡的街市可热闹啦!街市上,人流似涌,声浪翻飞;买足年货,乡亲们便各自归家。于是,乡村公路上,笑声阵阵,久久飘荡在家乡的天空中。

记得山里还没有修通公路的时候,山妹们赶街大都要准备好两套衣服:一套穿着作挑山货用,一套穿着赶街用。每每临近街市,山妹们便放下肩头的山货担子,择个僻静的小河边,梳妆打扮起来。脱下赶路穿的衣服,穿上赶街用的衣服。之后,以河水为镜,用双手当梳,忙中有序地把自己装扮起来。待一切满意之后,她们便匆匆赶往街市。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一条条公路从城市延伸进乡村。乡村公路的修通给乡亲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山妹们赶街再也不用准备两套衣服了。每到赶街的日子,镇上都有班车或面包车到村口拉客。坐车赶街,既体面又省时,还不用肩挑手提,不到一个小时就轻轻松松地来到了街市上,要多方便就有多方便。

家乡人对大年夜甚为重视。除夕一大早,人们便忙开了,买菜备菜,打扫居室,准备年夜饭。年夜饭除了猪肉外,还一定要有鱼,因为寓意着“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景,这是乡下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的。杀完鸡,弄好鱼,剁好肉,煮好饭,一切办妥之后,一家人围在桌前,其乐融融,阖家欢乐。大锅里盛满吉祥,酒杯里倒满祝福,话语里飘满欢乐,屋子里充满喜气。

吃过年夜饭之后,便是守夜。一家人围着火炉,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鞭炮声同时在村子里此起彼伏,响彻云霄。过年的鞭炮声,增添了喜气,家乡的年味变得更浓了。家乡以其巨大的吸引力,吸引住每一个游子的思亲之心。家的方向就是年的方向,在和家人的团聚中,亲情得到最彻底的体现和最温馨的展示。

家乡年味的别具一格,这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年俗活动上,有舂糍粑、喝年酒、挑新水等极具特色的活动。

仫佬族山乡素有过年舂糍粑的传统习俗,家乡人一般时兴大年初三舂糍粑。据说,大年初三在黄历中属“赤口”日。所谓“赤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吵嘴”。在这一天舂糍粑,意思是可以用糍粑封嘴,日后不会跟别人吵嘴。这一习俗,体现了以和为贵的文化内涵。

舂糍粑时,先将蒸锅、舂棒、石臼清洗干净备用,然后将提前浸泡好的糯米进行淘洗,倒进簸箕滤水。待糯米滤干净水之后,便放入蒸锅中蒸煮。等到糯米蒸熟,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石臼中进行舂打。舂糍粑是个力气活,一般由年轻力壮的男子来舂打。舂糍粑也是个技术活,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后,要趁热舂打。若等糯米团冷却,则难以将糯米团打得黏。另外,舂打时,两人要相对站立,有节奏地对糯米团进行轮番舂打。只有这样,才能将糯米团打黏。糯米团打黏后,两人要及时把糯米团举起,稍晚一些,打黏后的糯米团就难以从石臼里拿出来。女人们捏糍粑时,需要在盛糍粑的竹具上面涂上一层山茶油,这样捏好的糍粑才不会粘在竹具上,晾干后才能够保持糍粑形状的完好无缺,以便于送礼和保存。至于糍粑的大小,一般都是捏成碗口大的扁圆形状。由于这种糯米糍粑是在过年的时候舂的,家乡人便称之为“年糍粑”。年糍粑做好之后,邻里乡亲互相赠送、共同品尝。这生动地诠释了“乡亲”的深刻含义,一个习俗一代又一代地深植着仫佬山乡和睦相处的根基。

仫佬族人过年一定要喝年酒。大年初一之后,亲朋好友开始互相走亲串户喝新年酒。年酒是重阳节左右就开始酿造的,酿就之后用坛子封装,藏到地窖里去,待过年才拿出来招待亲朋好友。那酒,味道芳香诱人、可口舒心,才打开酒坛的盖子,人就会沉醉在飘逸的酒香中。待真正喝上酒,那悠然,那情趣,那欢悦,可就甭提啦!喝年酒要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给亲友家的小孩送压岁钱,钱必须是崭新的,有祝小孩快快长大、茁壮成长的美好寓意。

在家乡的春节民俗活动里,我觉得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当数一年一度的“挑新水”。在我们仫佬族山乡,每到正月初一的一大早,大人们便带着小孩到河边挑新水。“新水”有“醒水”之意,希望在喝了新水之后,小辈们能有清醒的头脑,读书上进,将来能干上大事,光宗耀祖。因此,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忘不了挑新水,而且都争着第一个挑,想争一个好彩头。到这时,天还未亮,村前的小河边便闪亮着一道道手电筒的光,犹如夜幕中的繁星。不用说,那一定是一大早赶来挑新水的乡亲们。每次回到家乡过年,我在正月初一这一天都起早到小河边看乡亲们挑新水,从中感受家乡热情而欢快的年味。

去年春节,我回到家乡。天还未亮,我就来到了村前的小河边,想再一睹挑新水的热闹场景,但是却只见河边冷冷清清,毫无人影。“是不是现在有了自来水,家乡的父老乡亲不再挑新水了?”正在我疑惑和惋惜之际,只见一道道手电筒的光亮由远及近,正往小河边赶来,我惊喜地发现是乡亲们纷纷带着自己家的小孩到河边挑新水来了。

“大叔,新年好!”在小河边,我向一位带着小孙女到河边挑新水的大叔问好。

“新年好,大家都好!”大叔笑呵呵地回应。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了,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为什么还要到小河边挑新水呢?”我问道。

“这是传统习俗,不能忘记,一定要代代相传的。”大叔回答道。

听了大叔的回答,我肃然起敬。他让我认识到,家乡别具特色的传统习俗,不仅增添了过年的喜庆年味,更表达了父老乡亲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