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纪实 >> 正文

《普洱之路》(66)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4月08日15:2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1934年,在普洱勐先、黎明、普义等地组建“互济会”组织。被压迫的思普贫苦人民,在罗有祯等的带领下发动武装起义。他们组织了500多人的农民起义,队伍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文化知识,分析贫困的原因,学习革命斗争思想。4月13日,他们的队伍攻打了江城县勐野井盐厂,经过几番激烈战斗,击毙盐厂董事娄际泰等6人,缴获了步枪、银元等,并开仓把食盐、铜钱、粮食等救济给当地的贫苦农民。

  消息传出震惊了全省,省政府立即调集了两个正规营兵力和5县民团配合进行同剿。由于叛徒出卖,罗有祯等英勇牺牲,起义失败。

  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乃至亚洲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人类历史是一次浩劫,对于江城是一次浩劫,江城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与损失。

  江城毗邻老挝、越南,虽然日本进攻重点不在江城方向,但战斗一打响便成为抗战前沿。

  抗日战争使江城人口从1932年的5759户25288人,锐减到1944年的3556户18160人。包含了1943年为支援滇越、佤山等抗日前线,在向滇越运送粮食路途中,由于发生恶疾,许多人客死他乡。

  1946年,国民党在老挝接受日本投降,国民党省政府派县长主持江城工作,有的不是来为民办事,而是来江城“捞油水”,对各乡镇强行摊派各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直到共产党的武工队进驻江城,江城人才真正当了家,做了主。江城解放后,全县各族群众积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经济,逐步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改善。虽然经历了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影响,却以稳健的步伐,一步步向着更美好的生活迈进。

  胡良波书记兴奋地说:

  ——改革开放后,三江大地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历史巨变。不论是县城还是农村,不论是经济,还是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甚或其他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与业绩,全县人民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美好生活,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江城的沧桑,是前辈们用热血、汗水和泪水为我们洗刷而来的,所以,我们才这般地幸福。

  江城与老挝、越南山水相连、一衣带水。近代以来,交往甚密。但随着乌得、约乌割让,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前后的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致使中国与老挝、越南的交往停留在了民间。

  然而,近年来,江城有了更大的动力、更好的条件与两国交流合作,就在一城连三国的江城,你不能不感受到三国间那丝丝入扣的兄弟情谊。

  我们了解到:

  ——江城南临老挝的丰沙里省,双边民间往来自古传沿至今,两地的民族语言相通,到了老挝,你都会以为这是不是在中国的某个地方。在他们家里的显要位置,时常粘贴着的毛泽东主席画像。毛泽东在老挝人心中,也有着和中国普通大众一样“神”的位置。

  他们相信,在家里贴一张毛泽东像会得到护佑。他们喜欢用中国的东西,一口锅、一个碗、一袋洗衣粉……包括钱他们也喜欢用人民币:国界对他们而言只是一山一水的事。

  在民间,每逢农历10月后(12月20日前后)的哈尼节,都有许多老挝、越南两国周边的哈尼人,自发聚集到曲水一个叫兴济村的寨子,吃团拢宴,唱《阿迷车》,叙幸福发展。

  江城与老挝的往来源远流长,江城是普洱茶重要的集散地,其实,也是中国商品面向老挝出口的重要口岸。

  过去,有洋碗、洋火、洋食品,从乌德、约乌等地销向江城以及内地,也有很多普洱茶、糖以及中国产的家具农具销往老挝,中老商品贸易往来犹如无屏,十分自由,人们也从中感受到了便利。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繁荣,国界意识有所增强,双方便在两国交界附近地区,开设了互市市场,把各自的商品运到市场里交换。鉴于民间商贸往来达到一定规模,双方政府积极向上级申请打造国家级口岸建设,在中老7号界碑旁建设了勐康口岸,以及相关的出入关检查检疫系统、商品自由贸易区、免税区等。老挝方相应也积极打造兰碓口岸,两个陆上口岸相距不足千米。

  江城与越南以山为界,山水相连,有着“思君不见君,同饮一江水”的情愫。越南邻近江城的民族主要以哈尼族和傣族为主,哈尼族人靠山住,傣族依水居,生活习俗与我们基本一致。

  我们来到勐康口岸采访时,看见那些边民,根本无所谓边境不边境,在口岸办个手续,就轻松过关,晚上又回到这边。

  江城县县长金文圣告诉我们:

  ——这些边民,与老挝那边大多都是亲戚,持有专门的“边民证”,关口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们,所以人家往来两周十分自由。

  中越边境周边民众之间有一个同族情节,在曲水乡土卡河、龙富寨子里居住着一些归侨和原先是越南籍的农户,他们长期穿行于两国间,对他们而言,两国只是语言和山的问题。如同放牧在那里的牛,不时会穿越国界到水草丰盛的越南阿巴寨。无论边民还是黄牛,这里的国界仅是几座界碑和界碑间起伏不大的山梁。

  从龙富寨子到边境线公路8公里,新建一座中越街,每天都有两国边民在街上互交互换,有买有卖。这里每10天赶一次街。

  赶街时,来自县城或到江城游玩的人都会去看一看,采购一些本国没有的商品,人数多时达几千人。

  我们来时,看见越南妇女都戴着草绿色的太阳帽——这在以往越南电影中,越南军人便戴这种帽子。记住当年胡志明主席等越共领袖访华时,就戴这种帽子。

  我们看见:

  ——街上有两国间的不同水果、糖果、家具农具、烟酒、日化产品等交易。当然最受欢迎还是开设在互市街上的肉食汤店,他们经营汤锅,除牛肉、狗肉、羊肉以及家禽等家养的,更有从山野间猎获的野猪、麂子、鹿、竹鼠、刺猬、野鸟等。

  两国民族间也喜于用这样的快乐来共处,这是他们之间长期形成的对和谐的理解。

  中越街位于十层大山脚下,十层大山顶上矗立着中老越三国友谊的缔结——三国界碑。我们专门停车拍照,以此留念,因为除了江城,在全国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见到“三国碑”了。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景致,也是江城县的骄傲和自豪。

  从中老街仰视十层大山,山顶直入云端,层层山脉间,清流激荡,山间风抚林木,飞禽闹吵之声不绝于耳。一幅“云来山更佳,云共山高下”的奇异画卷,不禁让人赞叹,自然与人如此和谐,可以如此亲近。

  走进江城,你不会知道,哪里是江城人所说的公园,哪里是他们所说的绿地,因为那林中城,城中林让每一个人都糊涂于被绿树点缀的小城绿色到底在哪儿。

  沿勐烈河畔,一排排青翠的绿树,一丛丛骄艳的花朵,让青年忘却了人生的艰辛,让孩子忘却了课业繁重的不快,让老者忘却了年龄的衰退。在河边走走,坐坐,看看,听听,感受县城发展带来的进步。

  在江城是没有富商的,都是百姓。百姓做完活计,带着他们一天的快乐回家,等待着他们的,有晚间的健身与民族歌舞的展示,等待他们的,还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对美好未来的畅想。

  (四)走进古老的银生

  其实,来普洱,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景东。

  这儿有转不完走不尽的弯弯山道,从北京刚来,我们被转得头晕目眩,一路呕吐不止,深夜到达目的地后,还打起了吊针。

  然而,我们想说的是:“的确不虚此行”。

  因为这里处处是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