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大美唐布拉》(41)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3月17日16:51 来源:中国作家网 鹏鸣

  小伙子还没走近姑娘的毡房,就被猎狗给发现了,他被老巴依家的手下毒打,还被猎狗猛咬。可怜的小伙子遍体鳞伤,这一切被姑娘看在眼里,她从窗口爬出来,冲到小伙子身上替他挨打。老巴依气昏了头,当即就打死了小伙子。姑娘见心爱的人死在自己怀里,她伤心极了,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流。

  后来,姑娘伤心过度,一病不起,郁忧而死。姑娘死后的第二年,就在她和小伙子常去约会的地方出现一个小泉眼。后来泉眼越来越大,再后来人们发现泉水是咸的,同时还可以治许多病,于是就说,这泉水是姑娘伤心的眼泪。姑娘的泪水非常神奇,许多医治不了的病一洗就好了。于是,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就给这温泉起名叫“布隆”,意思就是神奇的眼泪。

  游人既然来到布隆温泉,不妨享受一下过去只有帝王才可以享受的温泉浴。据说温泉有“八美”,也就是它的纯,它的润,它的和,它的畅,它的雅,它的趣,它的神,它的奇。具体它是如何美,那就要看入浴者是怎么样地去理解、去感受、去品味了。还有人总结了温泉的五种特殊功效,就是一养颜,二养德,三养性,四养心,五养生。更有人锦上添花,把温泉浴文学化了,总结了“四可”,就是可避冬之寒,可消夏之暑,可洗尘之嚣,可存人之精。

  看,温泉浴有多好啊!

  且不说别的,设想一下,你静静地躺在温泉中,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出真实的自我。你在一大片温馨的包围之中,让暖暖的水流与你的肌肤相亲,那份平静与轻松,会使你在不经意间陶然忘我,疲惫的身心在温泉水的抚摸下渐渐放松,疲倦不知不觉地消融了。在温柔泉水的抚摸下,你的童贞被唤醒了,那泉水的抚摸,犹如母亲抚摸睡在摇篮中的你,你在母亲轻唱的儿歌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

  在温柔泉水的激荡下,你初恋的记忆被唤醒了,那温温的、柔柔的泉水的激荡,不就是你的初恋情人与你尽情地拥抱,与你甜蜜地热吻吗!你在温泉的怀抱里醉了!

  奴拉赛古铜矿遗址遐思

  我国上古时期,有一个十分美丽的神话,讲的就是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的故事。“炼”五色石,那可是需要火的,而“五色石”是不是矿石呢?要知道,人类最早开始利用的金属就是铜。铜是第一个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金属,掌握铜的冶炼技术是文明时代降临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女娲娘娘炼的“五色石”可能就是铜矿石吧?我们的老祖先女娲娘娘已经掌握了炼铜的技术!

  当然,这不过是一个大胆而又浪漫的联想。而实际上,从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制品和炼铜遗物科学分析的结果测算,这些遗物距今至少有2500年的历史!而且,从其结构和组成上看,这些还都不算是我国炼铜技术最原始阶段的遗物,就是说,也许还有比这些更早的呢!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而已。

  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战争不相信眼泪!

  战争不同情弱者!

  战争的本质是杀戮和掠夺!

  人类社会奉行的是丛林潜规则——弱肉强食,小诸侯国纷纷被强大的诸侯国侵略吞并。

  同处一个历史时期的西域,尤其是伊犁河谷流域,相对而言较为平静。这里并非蛮古洪荒之地,塞种人放牧游猎,采矿冶炼,繁衍生息。

  这个神秘的族群,很早就掌握了高超的炼铜技术。塞种人墓中出土的做工精美、造型迥异的青铜器包括:青铜武士像、三足铜釜、四兽足铜盘、铜刀、对兽铜项圈、喇叭状高足承兽铜盘……

  距今2500余年的尼勒克奴拉赛古铜矿遗址,足以见证西域的青铜文明。

  2013年夏初的尼勒克,风光优美,气候宜人。在当地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距县城3公里的喀什河畔一条名叫奴拉赛的山谷,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就位于这条山谷里。

  这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沟谷,矿脉顺沟谷展布。

  深山里2500余年前的洞穴,深邃幽暗,对于喜欢探险和读盗墓小说的年轻人来说,足够惊险刺激。

  尽管2001年尼勒克奴拉赛古铜矿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正因为“不出名”,才让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多年来保持着它的原始形态,散发着神秘气息。

  下车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奴拉赛古铜矿遗址的真容,穿越时空遐想古塞种人在晴天朗日下开采和冶炼的壮观繁忙场景。

  目前已发现10余处地下采矿竖井洞口,每个井口大约1米见方。由于年代久远,洞口都已坍塌,并被碎石、沙砾和草丛所覆盖。仅存的两处竖井洞口井深达20多米,宽约 5米,井壁陡峭且异常漆黑,陡峭的矿壁上横空支撑有许多水平原木,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层尚存十余根原木,原木两端分别楔入矿壁内,更多的原木已塌折,与大量矿石、采矿、砸矿用的石器工具、泥土混杂在一起,成了厚达4—5米的堆积层。

  从这些竖井洞口的情况来看,这些采矿竖井在地下是相互连通的,形成了网状采矿巷道,从而构成了规模较大、开采时间较长、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铜矿采矿遗址。

  看到那些古人采矿使用的工具,不能不令人感慨。那时候,没有铁器,古人是如何在坚硬的山石上开挖矿洞的?又是如何采下铜矿石的?难道就是用石斧、石锤、石凿之类的“原始工具”?如此落后的工具挖洞采矿该是何等的艰难啊!可以肯定地说,两千多年以前,在这里风餐露宿、胼手胝足地采矿炼矿的普通劳动者,是一群勤劳坚忍、充满智慧的人。

  在距采矿遗址不远处的奴拉赛沟的平坦处,是当时的冶炼遗址。在距地约1.5米深处,埋有木炭炉渣层,长20米,厚 0.5米,并发现经过粗炼后呈圆龟形状的白冰铜块,经光谱分析含铜量最高达60%以上。另外,在奴拉赛沟内还发现多孔的炉渣层,孔内残留有木炭和木质纤维状的印痕,说明当时是用木炭作燃料来炼铜的。

  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开采、冶炼的是硫化矿石,使用了“硫化矿—冰铜—铜”工艺,流程经历了一次冰铜熔炼和一次还原熔炼。在还原熔炼中添加了砷矿物,冶炼的最终产品是砷铜合金,还原熔炼产生的砷冰铜(黄渣)等副产品中的铜通过返料操作在冰铜熔炼工序得以回收。

  让人惊叹的是,这种独特而成熟的用硫化矿添加砷矿物冶炼砷铜的技术,中原东周时期的一些诸侯国也在采用。这对揭示伊犁河谷流域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探讨砷铜的起源与传播以及硫化矿冶炼技术的交流将有重要参考意义。

  时令5月,靠近洞口二三米远,仍感觉寒气袭人。工作人员进洞看了看,摆手说里面都是泥,有新塌方迹象,为安全起见,还是别进去了。

  据工作人员介绍,现整理出较大的采矿遗址为5处,这5处矿洞保存较好、较完整。能进入的矿洞也就是采矿区的1、3、4号矿洞,2和5号矿洞因为塌方严重,现完全关闭,无法入内。刚才查勘的1号矿洞,是5个矿洞中最长的矿洞,长约300米。

  2009年,在国家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和自治州文物局的支持下,奴拉赛古铜矿遗址围栏、矿道加固、台阶整修、临时看护房等保护方案通过批准。2010年6月为做好对奴拉赛古铜矿遗址维修保护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相关部门投资130余万元,主要对包括奴拉赛古铜矿台阶等设施进行了加固维修。

  站在石山上,极目远眺,雪峰隐隐,白云悠悠,碧蓝的天空像是少女温情的眼眸。2500多年前,是否有人像我们一样发思古之幽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问同行的人,奴拉赛是什么意思?

  传说以前这里是冬窝子,住着一个名叫奴拉赛的放牧人,是他发现了铜矿,所以后人便将铜矿命名为奴拉赛铜矿。这个放牧人是什么民族,有人说奴拉赛是蒙古人的名字,也有人说是哈萨克族人的名字,直至现在尚无定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