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散文 >> 作品展示 >> 正文

《红枫林的琴声》(27)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5月03日16:18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向阳

  清明节前的感慨

  也许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连续几天降雨,让疲惫的心更增加了几分伤感,清明时节是怀念亲人的日子,也是在家喝酒消愁的日子。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谣指杏花村。”  此刻,北方的寒风还在号叫,惊心动魄的悲哀携风雨而来,昨天的温暖不在,眼前百花凋落的忧伤,如梦幻泡影,猝不及防,仿佛午夜梦回。

  此刻,树上已经开始发出嫩芽,小草钻出土地,大地已经是一片绿色,毛毛喜雨却正好滋润了土地。

  窗外雨潺潺,我轻轻吟诵诗篇怀思寄远。好似在梦中看到了天堂的母亲,父亲和许多的亲人朋友,他们在世的音容笑貌和关切的话语至今在脑海,在耳边回旋,如今许多亲人们已经远离我的身边,但是无穷的思念和无尽的乡愁始终困绕着我,我只觉,一夜白头的不仅仅是伍员,不仅仅是练霓裳,还有我,因为有无穷的思念的折磨。

  我轻轻唱着:“妈妈,妈妈,儿今天叫一声妈,止不住泪如雨下!”可惜,妈妈是永远不会回答了。

  楼下的一排杨树已经迫不及待地生了绿叶,阳光轻洒在院子里,让楼下养老院的老人们都把椅子搬到室外坐着沐浴那初春的阳光,我不由的想到我的父母如果活到现在,我一定把他们安排进这家最好的养老院,让他们得到最佳的养老服务。可惜,他们一生只待在面积仅仅16个平方的小屋,养育了我们七个儿女,最后默默地离开,没有享受一天好日子。

  回顾那些令人心痛的往事,原来真有心痛的感觉,痛起来时,纵然是竭力克制,仍似蘸饱了墨汁的毛笔,轻轻在宣纸上一触,就迅速地渗了开来。与往时不同,清明节前的心痛,乃是人之常情。

  我在潍坊插队的村子里城里仅仅12华里,刚插队的时候村子里许多老人对我讲起1949年解放军攻打潍坊的情景,那时村里驻扎着一个连的解放军,战斗打响以后,战士们全部冲上去,到晚上仅仅炊事员回来了,号啕大哭。原来,早上出发的一个连战士全部牺牲了,再开进村子里一个连队,又是伤亡惨重,驻守在潍坊的秦三部队拼命顽抗,后来,解放军用挖地道的战术炸毁了城墙,攻进了潍坊市。这场战役,是一场硬仗,在毛主席选集中提到了这场艰苦的战斗。我在农村教学的时候,曾经利用周日带着全校的同学去烈士陵园看望了那些无名英雄:空旷的陵园里,一排排无字碑静静地矗立,听着管理人员的介绍:我流下了眼泪,孩子们都哭了。有这样一个故事太凄惨了:“由于城墙太高,敌人居高临下开枪很难攻打,指挥员决定挖坑道进城,有一个连队从三里庄就开始挖,一直挖到城里,由于地面情况不熟悉,竟然挖到了一个荷塘的底下,那一个荷塘的水全部灌进坑道里,那一个连队的战士都这样牺牲了。没有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他们来自何方,只有这白色的大理石无字碑在祭奠着他们,陪伴着他们的每一天”。

  清明节就要到了,现在,还有人组织孩子们去看望,祭奠这些无名英雄吗?暮色益发浓郁,路灯一盏盏亮起,地面的积水将光线映出,与微微一丝天光相响应,我走在小雨中,只见路上人行匆匆,我只能瞥见他们的轮廓,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也不例外。只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渴望,追求,谁又会关心一个衰弱苍老无助的人呢!

  清明过后,夏天就要到了,青岛的夏天是沸腾的夏天,浪花在开放,大海在沸腾,但是,我们的青春早已经离去, 刘伶说:“死便埋我。”也许,另一个世界正在缓缓向我们走来。

  雨丝轻落在身上,透过小雨,我看到一个梦境套着一个梦境。我想起了一首老歌的歌词:“我来了,我来了,我年老背又驼,我好象听见有人轻轻在,把我来召唤!”我想起了这首歌的名字:“老人河!”

  “一个个梦境一个个愁,崎岖小路无尽头。推起小车大步走,莫管明天风雨骤。”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办法总会有的,美梦是要做的,日子还是要过的,亲人还是要祭奠的,清明节浇愁的酒还是要喝的,外出郊游的计划是不会改变的!

  谈谈美与艺术

  我们看任何事物,包括看一幅画或者读一首诗,获得人们认同的方式,首先要看到的是从事物和诗(画)的表面,一个有灵魂,有语言或图形色彩堆砌起来的合理结构;深入一点,我们会通过这些事物的灵魂和语言或者色彩去建构符合时代的故事和形象体系;接下来,我们会从这个故事当中寻找心灵外化出的故事的自我,从中看到作者自由境界,体会到他的灵魂结晶外化成的作品,达到美的共识。

  黑格尔说过:“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是说美是具有内容和形象的,那何谓理念呢?用一句极其简单的话概括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能够说出来的道都不是真正的道。这样讲吧,“理念”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们所说的文学也好,诗词也好既然是对美的创造,那就不能局限在反映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上了。

  在七十年代,我还在服务业工作,在工作之余,认识了我国著名的画家杨克山老师,那时他在青岛市展览工作室从事美术工作,当他来到我的工作单位回访我的时候,我正在写黑板报表扬我们企业的好人好事,他很想帮助我, 主动对我讲:“我在您们院内这面墙上画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像好吗?”在哪个时代,在我们接待全国各地客人的服务性企业也就是需要那样的素材,但是那时也不允许画脱离政治以外的任何艺术作品,杨克山老师那幅壮丽的画卷一直在院子里呆到1978年,我们单位的房子大修,院子粉刷装修后才没有了。后来,听说杨克山老师去了北京军事博物馆,成为我国著名的画家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我想:为什么苏轼的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可以传颂千古?为什么凡。高的《向日葵》可以价值连城?为什么罗丹的雕塑可以万人瞩目?因为艺术是现实的反映,他们反映现实,我们也在反映现实,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其实这种差异不在于别的,而在于人生境界的高低,在于个人对社会对人生对自我的把握程度。

  艺术一直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北京的故宫,等都是人类文明的艺术创造,这里还有中国古代神话、先秦散文、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国的四大发明,敦煌的窑洞壁画都是明证。古往今来,哲人学者对艺术都有研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在游览一个伟大的古建筑,就象读一首诗,是否能读懂古建筑的内涵,其中的故事,然后再发出由衷的感慨。每个人的艺术修养的不同,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不同,所以创作出作品的内涵也不相同,人们总是寻找与自己心灵最契合或最接近的部分产生回应,所以从对别人作品的回应能反映出自己内心的风格,这当然是无庸质疑的。 

  所以说艺术家也好,诗人也好,一个作者的创作过程就是精神修炼的过程,无论他用什么表达方式,他所表现的都是自己,高尚也好,卑劣也好,任凭众人评判。换句话说,就是真正的艺术家或者诗人肯定具有高尚而富有诗意的灵魂,他的经历坎坷而又丰富多彩,而一个见识短浅,性格闭塞,灵魂卑劣的人是不可能写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与民众,所谓的“阳春白雪”很难表现出“下里巴人”的生活,人在世界上的最终目的是生存,也就是说人类最大的敌人是死亡。怎样表现人类生存的方式,放眼观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生活:有人追求财富,有人追求权利;有人追求理想,有人追逐爱情,有人皈依佛教,寄希望于来世;有人醉生梦死、放浪形骸;也有人得过且过。看起来丰富多采,实际上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所以,人们创造了诗词,人们创造了文化,人们创造了艺术,人们创造了美,美学的至高境界也就是艺术的至高境界。

  很喜欢读红楼梦和我国的唐诗宋词,也很喜欢读毛主席诗词,喜欢那种意境,那种气魄,假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阿房宫,三百里,装不下金陵的一个吏,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雄关漫道金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多么豪迈的诗句。也是鞭策和鼓励我们这一代人的警句和导语,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艺术没有止境,人民对美的追求也没有止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