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展示 >> 正文

《戏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02月05日15:09 来源:中国作家网 葛亮

  目录  1                                                                                         自序:此戏经年  1                                                                                         泥人尹  35                                                                                         英珠  65                                                                                         威廉  111                                                                                          戏年  192                                                                                         代跋:书想戏梦话江南

  自序

  此戏经年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在江苏昆剧院看过一出《风筝误》。当时看得并不很懂﹐只当是才子佳人戏。主题自然是阴差阳错,古典版的《搭错车》罢了。多年后再看,却看出新的气象来,演绎的其实是理想与现实的盟姻。书生与佳人,生活在痴情爱欲的海市蜃楼里。周边的小人物,却有着清醒十足的生活洞见。〈题鹞〉一折。世故的是个小书僮,对寒门才子韩世勋的风月想象给予了善意的打击,并提出了李代桃僵的社交建议。道理很简单:“如今的人,只喜势利不重孤寒,若查问了你的家世。家世贫寒,连诗的成色都要看低了的”。说白了,就是价值观。在现代人看来,几近恋爱常识。朱门柴扉,总不相当。才子却是看不到的,听后自然击节。女方也有奶娘扮演实用主义者﹐与大小姐讨价还价,“媒红几丈”,“

  后君子先小人”说得是理直气壮。世态炎凉,实在都是在生活的细节处。书生们总是很傻很天真。太美好的东西,是不可靠的。要想成事,还是得靠心明眼亮的身边人。他们说出粗糙的真理来,并不显得突兀。这些真理即使以喜剧的腔调表达,内质仍有些残酷,残酷得令观者对目下的生活感到失望。然而,大团圆的结局却教人安慰。因为这圆满是经历了磨砺与考验的,有人负责戏,有人负责现实。人生才由此而清晰妥帖,真实而有温度。

  《戏梦人生》电影里头,有句一唱三叹的话“人生的命运啊!”,这是由衷的太息。李天禄一生以艺人之姿,在布袋戏舞台上搬演他人的喜怒哀乐,可谓稳健娴熟。到了自己,唯有心随意动地游走。

  京戏《三岔口》在影片开首的出现,除时局的映射,或许是贴切的人生隐喻。由日据至光复,毕生所致,一重又一重的迷梦与未知。

  主义或时代,大约都成为了“人”背后茫茫然的帘幕。性与死亡,虽则亦时常出人意表,却每每切肤可触。

  电影三分之一是他的回忆。侯孝贤是懂得他的。这“懂得”用静止与日常来表达。

  “片段呈现全部”决定格调必然的平实散漫。侯导与剪辑师廖庆松说:“就像顶上有块云,飘过就过了。”一百五十分钟,一百个长镜,只有一个特写。素朴到了似乎无节制的程度。

  《白蛇传》《三藏出世》是戏中的梦,在民间悠远地做下去。生活另有骨头在支撑。影片中重复多次的吃饭场景,那是一种“人”的历史。电影的原声音乐。

  陈明章的《人生亦宛然》大概是最为切题的,恬淡自持。也有大的激荡磅礴,是唢呐的声音。说到底,还是回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无关时代起落与变迁,直至影片结尾升起一缕炊烟。

  此去经年,往复不止。

  人生如戏,戏若人生。这是根基庞大的悖论。将戏当成人生来演,“戏骨”所为,是对现实的最大致敬。而将人生过成了戏,抽离不果,则被称为“戏疯子”。

  《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是不疯魔不成活的悲情教材。

  《蝴蝶君》宋丽伶,爱恨一如指尖风,却清醒到了令人发指。

  庄生晓梦,有人要醒,有人不要醒。没有信心水来土掩,醒来可能更痛。

  所以大多数人,抱着清醒游离戏噱的心来过生活,把激荡闳阔留给艺术。希望两者间有分明的壁垒,然而终于还是理想。譬若文字,总带着经验的轨迹。它们多半关乎人事,或许大开大阖,或许只是一波微澜。但总是留下烙印,或深或浅,忽明忽暗。

  提醒的,是你的蒙昧与成长,你曾经的得到与失去。

  是的,有这么一些人,不经意置身于舞台之上,是树欲静而风未止。写过一个民间艺人。他是与这时代落伍的人,谦恭自守,抱定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然而仍然不免被抛入历史的浪潮,粉墨登场。这登场未必体面,又因并非长袖善舞,是无天分的﹐结局自然惨淡至落魄。忽然又逢盛世,因为某些信念,亦没有与时俱进,又再次格格不入。在全民狂欢的跫音中,信念终至坍塌了,被时代所湮没,席卷而去。

  又有一些人,活在时间的褶痕里,或因内心的强大,未改初衷。比较幸运的,可在台下做了观众。看哑剧的上演,心情或平和或凛冽。而终于还是要散场,情绪起伏之后,总有些落寞。为戏台上的所演,或是为自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