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统照《夜行集》题签本
来源:文汇报  | 陈子善  2025年10月11日06:41

王统照(1897—1957)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以长篇小说《一叶》《山雨》等享誉文坛。他也钟情于新诗创作,出版有新诗集《童心》(1925年2月商务印书馆初版)。朱自清编《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1935年10月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初版),选入了他的《微雨中的山游》《花影》《小的伴侣》等五首诗,不能算少,惜未具体品评。

但是,后来的文学史家对他的新诗评价并不高。陆耀东在《中国新诗史》第一卷(2005年6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初版)中对王统照是这样介绍的:

1919年开始创作新诗。1925年将1919年至1924年所作结集为《童心》出版。作品特色并不突出,思想并不激烈,但主导倾向积极前行,感情隐含怨艾和疑虑,心境有社会阴影和折射。早期诗作,常借用文言中的旧词……其二十年代后期所作收入诗集《这时代》,视野较前开阔,感情激越一些,诗句流利一些。他采自由体,《童心》中有不少小诗。作者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方面。

《夜行集》是王统照继《童心》《这时代》之后的第三本新诗集,狭长小32开平装,1936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初版。全书无序跋,分四辑,第二辑专收他赴欧洲考察文学和艺术时所作,第四辑则为“散文诗四首”。这本诗集显示王统照在新诗创作上进行了新的探索,特别是他开始致力于长诗的写作。第一辑中的《她的生命》,第二辑中作于印度孟买的《他也有他自己的国土》,“记威尼斯之游”的《水城》,作于罗马的《雪莱墓上》,写于“波兰原野的黎明中”的《九月风》等,都是激情澎湃的长诗。如果要写一部中国现代长诗史,王统照这些长诗是应该提到的。且录第三辑中一首较短的《来客》:

黑影嵌进了迷瞪着小眼睛的纱窗,/轻轻,——街头黄昏后的提琴飞响。/一层淡青的薄晕从四周挤到身边,/弦音淡漠,把薄晕劈成柔丝轻漾。

我来了,这是你自由沉思的时候,/让我稳稳地压上你的心头。/薄晕散开,调和着弦音清幽,/挑起了藏在你心底上的哀愁。

无尽的哀愁失去了平准,/安排着与那些枯叶们相同的命运。/那来客空自有颤慄余劲,/他们,——呻吟着幻灭的悲吟。

忽然扫一阵惊秋的风雨,催寒,/把幻想哀愁都碾成轻烟。/这时间只能给你急切地听看,/黑影去了,谁与你空费缠绵?

我所藏的这本《夜行集》,虽左上角有点破损,却为我所特别珍爱。这是因为此书前环衬第二页上有王统照的整页钢笔题签,力透纸背:

在上海抗战期中与亚平相晤,颇非易事。此集乃近二年中所作,(有几首是旧作)持赠亚平,炮火秋夜,偶一阅览,当另有所感也。

统照 念六年九月四日,飞机声中。

书中还夹有一枚小纸,上钤“亚平”阳文印一方。原来此书是王统照1937年9月4日在上海题赠另一位新诗人王亚平(1905—1983)的。当时正值“七七事变”之后,“淞沪会战”已爆发,上海军民正奋力抵抗日本侵略军,王统照主编的有名的《文学》月刊也即将被迫停刊,所以王统照才会这样题写。这是两位新诗人在纷飞战火中同仇敌忾,互相勖勉的真实记录,极为难得。八十八年后的今天,重睹王统照的亲笔题签,也不能不使人深切感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