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几家人、百年史
2020年初,当我初次读到徐则臣的小说《北上》时,便被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文情怀深深打动,一心想要将其搬上话剧舞台。徐则臣生于江苏东海、长于运河岸边,对运河的深情流淌在字里行间。后来,恰逢我与李伯男导演在江苏排戏,因缘际会,我们成功获得了这部作品的改编权。
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始终与运河血脉相连。我们坚信,这座城市最有责任、也最具能力,以话剧的形式讲述这条母亲河的故事。因此,话剧《北上》的筹备早于同名电视剧,从最初就确立“最大程度尊重原著”的创作原则,以意大利人“小波罗”的运河寻亲之旅为主线,依托其特殊的外来者视角,勾勒出1900年前后运河两岸的中外众生相。这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并未依赖强烈的外部戏剧冲突,而是以舒缓深沉的笔调,映照出大运河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话剧结构中,我们重点选取杭州、扬州、淮安、聊城、通州等运河沿线的关键节点,让舞台成为运河时空交错的精神道场。整个创作过程,于我而言,是一场身为运河儿女的自觉奔赴。我们希望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不仅呈现运河曾经的苦难与辉煌,更传递其奔涌不息的生命力,尤其对于年轻观众,愿他们能从中读懂这条河承载的民族记忆与情感,并在未来继续书写属于运河的新篇章。
这条跨越两千多年的人工长河,是中华民族生命的图腾,它无声地见证着一代代人的聚散浮沉,也沉淀了整个民族的集体命运与精神故乡。在杭州这座人文气息浓厚的城市里,运河更赋予我们无尽的灵感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