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月亮为什么会失眠——评《失眠的月亮》
来源:文艺报 | 王春林  2025年09月09日09:24

《失眠的月亮》是作家时晓发表在《十月》2025年第3期上的一个短篇小说。月亮怎么会失眠呢?看到这个标题,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大学期间从外语系同学那里听到的关于他们系主任的一个故事。这个多少有点古板的系主任不仅不解风情,而且也不解文学,或者说对他印象中有点“风花雪月”的文学有点反感。那天在课堂上,或许因为偶然瞥到校外的东川河,他突然大发感慨:“你们成天价说什么河水从我的心里潺潺流过,嗯,你看看,河水就在那里流淌,你要真有能耐,就让它从你的心里流一下让我瞧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他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对文学的不信任与否定。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联想,主要因为想到倘若老先生看到“失眠的月亮”这个标题,大概也会发表感慨:月亮又不是人,它怎么会失眠呢?是的,在科学的意义上,没有任何生命特征的月亮根本就不会失眠。月亮不会,动植物也不会,世界上唯一可以失眠的生物就是人类。事实上,在《失眠的月亮》中,真正的失眠者是女主人公徐丽,只因为徐丽失眠的那个夜晚,窗外有着很好的月亮(“窗户的光线源于室外,在那宽阔的飘窗外,不知何时,竟有一轮月亮升了起来”,“月亮更亮了。月亮圆圆的,悬在高处,像一面镜子,‘明镜高悬’,这是一个吉利的征兆”),所以,作家才把这篇小说不无诗意地命名为“失眠的月亮”。

徐丽何许人也?她是上海一位凭借自身多年努力而终于取得成功的中产家庭主妇。其中产地位,作家主要借助房屋及家居内饰的描写而给出巧妙的暗示。比如,“凭良心说,这个小区不算差,户型都是一百五十平方米以上的大平层,每一套房子市值都在一千万以上,在上海能够住在这个小区里的人,当然算不上富豪,但也算是正经中产了。”又如,“飘窗上量身定制了一层藕粉色的飘窗垫,配上藕粉色的遮光窗帘以及大马士革花纹的米白色纱帘,与房间里的樱桃木公主床造型,营造出一种温柔华贵的气息。”看似只是在以精雕细描的方式介绍徐丽家房屋的价值不菲与家居内饰格调的讲究,但读者透过这种表象看到的却是其家境的非同寻常,以及生活的优裕程度。正如叙述者已经明确强调的那样,如此这种情形充分说明了,女主人公已然跻身为上海滩的中产阶层。

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承认,徐丽和丈夫陈乔的生活,是他们多年来努力打拼的结果。这一点在徐丽的相关回忆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最早来到上海的时候,上海对她来说充满陌生感:“当时听到报站员说一遍中文之后,又说了一遍英语,感觉上海真洋气。上海对她来说,新奇而陌生,还令她有一些胆怯。”然后,就是她在上海第一份工作的情况:“当时她的工资大约是四千块,每个月花得一分不剩。”但很快,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晋升的机会。将这些场景拼贴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徐丽十多年来在上海的艰难奋斗史。当然,正如陈乔和律师都曾专门提及的那样,她和陈乔之所以能够很快在上海打拼成功,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经济学上所谓“康波理论”充分发挥作用的结果。

关键的问题是,拥有如此优裕生活的徐丽,为什么会在一个月亮很好的晚上失眠?她还会有什么难以排解的忧思吗?很大程度上,《失眠的月亮》正是一篇旨在透视中产阶层忧思的短篇小说。徐丽的第一个忧思,来自身为金融高管的丈夫陈乔突然被带走调查,“陈乔负责的信托项目爆雷了,数亿的投资款打了水漂。不仅如此,陈乔把别墅抵押了一千万的贷款也投了这个项目”,对此徐丽的本能选择是聘请业界有影响的刘律师,以打官司的方式争取让陈乔保释。这一过程中,徐丽最令人敬佩的一个地方是她坚持认定陈乔无罪,拒绝退款:“如果主动退款,意味着承认自己有罪。她坚持让刘律师为陈乔做无罪辩护,她不仅要做无罪辩护,她还要起诉陈乔的公司,他们也是受害者。”第二个层面的忧思,则与偶然间发现的陈乔的秘密有关。那天晚上,由于刘律师提到,“听陈乔说,家里还有一个备用手机,里面有些资料也许对案子有帮助,让徐丽回去找找看”,回家后,徐丽便想方设法打开那部备用手机。出乎意料的一点是,陈乔与一个名叫linda的北京姑娘有秘密:“她知道陈乔公司有个叫linda的女孩,甚至在陈乔举办的家属活动中见过她一面,青春靓丽,是个北京姑娘,总是围在陈乔左右。凭着女人的直觉,她感觉这个女孩对陈乔有好感。”虽然早有警惕,但由于陈乔告诉她这个女孩早就辞职回北京了,所以徐丽也就把她抛到了脑后。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家遭受劫难的时候,linda如此这般地再次浮出水面。怎么办?面对妹妹“想要人还是要道理”的及时提醒,徐丽最终做出的选择还是“要人”:“她拿出那部旧手机,把linda发来的信息打开,返回,选定,点了删除键。”这些交织在一起,让小说具有更丰富的人生况味。简单地归结一下,《失眠的月亮》一是对上海中产阶层的家庭情感生活的透视与表现,二是从结尾处徐丽那种难能可贵的理性与斗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某种坚韧生命力量的积极体现。

(作者系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