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尔吉·原野《上盐湖》:“在真实的砧石上才能锻造出精纯的美善”
《上盐湖》,鲍尔吉·原野著,贵州人民出版社、蒲公英童书馆,2025年8月
在80岁生日的篝火晚会上,爷爷不顾家人阻拦,执意实现自己去盐湖的愿望,随后,两个孙子陪同爷爷一起启程——这是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儿童文学新作《上盐湖》的开篇,没有刻意的悲壮和矫饰的温情,一个草原老人的生命抉择就这样在篝火的噼啪声与儿孙的追问中,悄然拉开了序幕。接下来,读者跟随爷爷和两个孙儿一起踏上盐湖之旅,沿途随着动物脚印寻找泉水,望见山岩间散落的长短不一的兽骨,窥得喜鹊的狡黠和调皮,倾听夜间的昆虫鸣叫和泉水流过草叶的声音……通过爷爷的眼睛、耳朵,逐渐触摸世间万物各自的节奏与逻辑,以及其间的生命流转。《上盐湖》以盐湖之旅为叙事线索,将万物有灵的生命哲学与生命教育巧妙融合,既符合儿童文学用具体感知传递抽象命题的文体特点,又以独特的草原文化视角为小读者们展开了一幅生命流动的温暖图景,拓展了儿童对生命的认知维度。
儿童文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要用孩子能触摸、能感知的方式贴近其认知水平与情感需求,又不能回避世界的真实样貌,须将生命的本质状态如实铺展在孩子们面前。我们无法阻止现实世界风雨的到来,好的儿童文学也不能因主题的沉重就选择回避。“奶奶去哪里了”“院子里的桃树今年怎么没开花”“我的小猫为什么不睁开眼睛了”,这些问题里藏着孩子们对生命原始的好奇,也深埋着对“失去”本能的恐惧。所以,面对孩子,怎样讲述丧失、流逝甚至死亡,对儿童文学写作构成巨大的挑战。《上盐湖》以草原文化中的万物有灵解构死亡的沉重,构建儿童可真切感知的生命哲学,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与情感联结,让小读者们在阅读中共情,在共情中感受生命的本质,传递死亡不是消失,而是“换一种方式继续活着”的生命哲学。
《上盐湖》中的故事以生日晚会开篇,天然带有儿童熟悉的仪式感,爷爷选择在这一天开启特殊旅程,也暗含生命阶段转换的隐喻。去往盐湖的路上,移步换景手法的运用令路途中的诸多见闻、爷孙间的交流,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处于一种自然流淌的状态,叙事的流动性更与人物的生命体验形成一种共振。草原世界的自然肌理、代际的情感联结与万物有灵的哲思,被编织成一条流动的生命之河,这种文本设计既符合儿童文学具象化认知的审美规律,又以诗意叙事将抽象的生命哲学化作可触摸、可感知的生活片段。在去往盐湖的路途中,场景的转换始终以人物的脚步为轴,被火烧过的石头会疼痛、消失的肉干和狍子的脚印中暗藏着动物们大大小小的秘密,爷爷说:“土、石和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命……动物们和人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当三人的脚步最终停在盐湖边时,此前所有的移步换景都完成了对主题的铺垫。缓缓涌水的清泉、点燃的松枝和牛粪饼、夜色降临后满天的星星、兽骨的残骸……这些沿途的风景不再是孤立的意象,它们共同指向生命流动的核心命题:清泉会被路人饮用解渴,松枝和牛粪饼燃烧时可煮熟食物供人充饥,兽骨的生命已转化为草芽与风的呼吸,而逝去的亲人则变作天上的星星正注视和照耀草原。至此,爷爷去往盐湖的真正意图也终于揭晓,他换上带来的蒙古袍,躺在盐湖边坦然进入自己生命最后的终点。这种“移步”中的“换景”,本质是用儿童能感知的“具体”消解死亡的“抽象”,用自然的“流动”替换生命的“断裂”。移步换景的节奏始终与爷孙三人的心理状态同频,初出发时,孩子们兴奋、雀跃,脚步轻快,对一切充满好奇;行至中途,他们饥渴难耐,脚步开始放慢;接近盐湖时,三人在白雾的包裹中,脚步是沉缓的。这种节奏的变化,既是物理行走的状态,也是生命体验的隐喻,从对旅程的期待,到对衰老的感知,再到对终点的坦然,每一步都对应着生命认知的深化。小读者在“看风景”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代入人物的切身体验,进而理解抽象的生命命题。
爷爷曾在路上对两个孙子说:“别把死看得那么可怕,死是生命换了另外一个样子。山丁果子从枝头落下,树叶离开了枝头在大地腐烂。不是吗?万物一直在变化,老人变成小孩,小孩变成老人。人去世后在地里腐烂,血肉化成水,滋养青草,被牛羊吃下去。万物就这样转化能量。所以谁都没死,我不怕死。”这段话看似朴素,却深植于蒙古族文化根系中。在草原上的信仰里,生命从不是孤立的“我”,而是与山川、草木、动物共享呼吸的“我们”;死亡也不是终结,而是能量转化的仪式,是“我”以另一种形态回到万物循环的链条里。作者鲍尔吉·原野在访谈中也曾有过这样的表达:“拿虚幻的美与善去糊弄儿童是极大的不善,美和善应该建立在真的根基上。让孩子知道大自然的暴风骤雨,知道人世间的生死考验,在真实的砧石上才能锻造出精纯的美善。”《上盐湖》正是这样一部表达历经真实锻造的美善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终极使命是让孩子在认知世界真相的同时,学会与世界的残缺、生命的无常坦然相处,《上盐湖》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用民族文化的智慧,拓宽了看待和理解生命的经验半径,为小读者们铺就了一条真实而温暖的生命认知之路。
(作者系河北作协文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