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何为“中国风”童话
来源:中华读书报  | 孙建江  2025年08月07日09:32

《国风童话小镇》出版面世了。

晨光社这套丛书规模不算大,首批推出四册。计有廖小琴《风神的绣花袋》、刘珈辰《狸猫村》、小河丁丁《桐油纸船》和曾志宏《拉太阳》。

虽然规模不算大,但特色倒是还比较鲜明,中国风当然是其中最鲜明的特色。

童话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童话这一文学样式都源远流长。

不过,自觉意义上的童话,是晚近的事,是伴随着自觉意义上的儿童文学的出现而出现的。权威的说法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儿童文学第一次以一种明显和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说的是西方儿童文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安徒生童话。

在中国,自觉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1923年,叶圣陶出版的童话集《稻草人》,具有标志性意义。鲁迅认为:《稻草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虽说中国自觉意义的童话萌发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但中国事实上的童话早已存在。不同之处只是在于,这些童话是非主流、民间散落、自然生成的。

像口耳相传的《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葫芦娃》《骆驼泉》,夹杂在典籍中的《叶限》《异鱼记》《九尾狐》《鹅笼书生》等即是。这些作品或多或少影响到了中国人的精神建构和审美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周作人在其《古童话释义》一文中说:“中国虽古无童话之名,然实固有成文之童话,见晋唐小说,特多归诸怪之中,莫为辨别耳。”说的正是这一情形。

从这个意义上说,童话的中国风也是对中国古老童话的一种承继和弘扬。

第二个特色是大自然。

童话源自于民间,来自于山野田间,童话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关注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并非标新立意,而是本该就有的事。

收入这套丛书中作品,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讲述的对象多与动物、植物、物件及传说想象人物相关,如银针、顶针、豌豆花、兔子、鼹鼠、蛤蟆、绣花袋、服饰、狸猫、蝙蝠、蚂蚁、信天翁、燕尾蝶、丹顶鹤、千足虫、野猕猴桃树、萤火虫、秸杆眼镜、桐油纸船、刀螂兄弟等。作品的背景多设置在乡村、田野、山林、天空、河流、大海,与大自然关系紧密,花鸟鱼虫山川大地都被赋予了拟人化的生命意识。他们与人类一样,需要被尊重、被倾听,需要被平等相待。

这种亲近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生态观。作品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自然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少年儿童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促使他们学会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尤其是面临日益严重生态危机的现代文明世界,作品之于自然的歌颂与描写,之于呼唤一方净土的向往与追求,对培养少年儿童正确的生态观,对美丽中国生态建设,皆裨益多多。

现代社会再发达、再富有、再快捷,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映衬、反观和自省。大自然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自然的存在可以让焦虑的现代人发现内心的需求。人类不断走向自觉的过程也是伦理文化发展和道德进化的过程,二者相得益彰,一同推动着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生态整体利益无疑是人类利益的延伸和深层展现,遗忘了地球生态系统也就遗忘了人类最后的家园。

当然,注重大自然书写的童话,并不只是对大自然的简单摹写。优秀的作品,总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由现象及本质;总是将眼前的景物转化为超越现实的反省和隐喻;总是好看又有意味。

再一个特色是艺术上的追求。这套丛书(首批四册),做了近五年。这在当下的童书出版中,算得上是慢节奏了。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那就是可以打磨作品的艺术品质。

丛书首批四位作者,廖小琴、刘珈辰、小河丁丁和曾志宏皆是当下活跃和有实力的作家。

廖小琴的创作有多种面貌和不同向度的追求。收入《风神的绣花袋》书中的作品,风格颇为统一,皆充满了浓郁的民间故事意蕴。在廖小琴那里,民间故事类型是一种叙事手段,作者看中的是形式背后的意义和呈现。作品强调传递善良、爱心、忠诚、陪伴、执着勇敢、坚忍不拔等中华传统美德,而这些恰恰也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品质。“过去”和“现在”融汇到了一起。作品注重故事“三迭式”中重叠、错位、出乎意料又情理之中的讲述,注重叙述推进中的巧思预设、情节次第展开中的陡转、故事圆满中的惊喜。她的创作,勇于承继,勇于探索,勇于开拓;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艺术成色日渐饱满,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风格。

刘珈辰的《狸猫村》,一部系列短篇童话集。“狸猫村”是作者营造的一个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狸猫是有情感、有个性、有故事的精灵。“狸猫村”所代表的幻想世界,与真实的人类世界又有着一定的重合度,两个世界的交织带来狸猫与人类的交集。这种交集,有时是误会和冲突,但更多的时候是情感的交流与交融。狸猫和人类作为生命的两种不同形态,其本质似乎又没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有生活的烦恼和快乐,都有成长的坎坷和欢欣。“狸猫村”这些故事看似日常,但其内核都指向爱、友谊、成长等母题。亦真亦幻,有人间的烟火味又有想象世界的轻盈,温暖又有力量。

小河丁丁是一位勇于探索的作家。在《桐油纸船》中,既有传统艺术形式意义上的书写,也有非传统艺术形式意义上的尝试。作品涉及童年性、幻想性、民间传说、神话人物、历史掌故、乡土民俗、传统文化、侠义世界、冒险精神的探索和开拓。在这些源自现实的幻想世界中,小河丁丁从动物视角、儿童视角出发,探视自然万物的灵性与美丽,体味奉献精神,感受亲情和友情,见证追梦旅途中的执着与成长。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这部作品展示了中国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某种样态,同时,也是现代童年书写的创新尝试。小河丁丁为读者提供了现代语境下根植本土、根植传统、根植自然的精神家园。

曾志宏,一位童话感觉良好的作家。她的童话,取材多样,内容丰富,构思别致。与本书同名、取材中国神话故事的《拉太阳》,故事中出现的句芒、扶桑树、伏羲等就直接来自中国神话人物。

少年句芒为了拯救朋友锦之,决定拉近太阳,开启春天。历经漫长的努力,句芒终获成功,春天到来,锦之也得以重生。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句芒是掌管树木发芽生长的人,他的另一个名字叫春神。神话人物的司职特征巧妙地融入了故事。她的作品贴近儿童,故事性强,注重形式上的创新,又不乏当代意识。

这是来自东方的风,这是来自东方中国的风。

期待童话在中国的风中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