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哑弹》:在寂静处聆听时代的轰鸣
来源:中华读书报 |   2025年08月05日09:38

当《哑弹》的终稿沉甸甸地置于案头,正值初夏时节,暖风轻拂,嫩绿的枝叶洒下清澈的阳光,仿佛书中那片守护城市的警徽光芒也映亮了出版人心头的责任。这部以排爆警察家庭为核心、横跨战争伤痕与和平守护的儿童小说,其诞生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儿童文学深度与广度的“排爆探索”。当师晓晖社长将编辑这部作品的重任交付于我时,我的心头仿佛压上了千钧责任。我深深地知道,这部作品将以独有的文学张力与出版价值,为我们践行“以精品童书滋养心灵,以文学之光守护成长”的初心使命写下生动的注脚。这份嘱托既是信任,更是我身为责任编辑必须扛稳的担当。

在策划之初,师晓晖社长就敏锐地捕捉到儿童文学中一个近乎“沉默”的领域——和平年代隐秘战线上的英雄,尤其是排爆警察这一特殊群体及其家庭,他们的故事鲜少进入孩子的视野。这颗被岁月深埋的“题材哑弹”所蕴含的能量无比巨大,它能为孩子们理解历史的延续性与和平的珍贵提供具象而震撼的载体。

故事精巧地编织了两条守护线:父亲杜震宇守护城市安全,排除“物理哑弹”;而母亲和女儿飞飞则用爱守护着家庭的完整与心灵的安宁,排除恐惧、误解与分离焦虑这颗“情感哑弹”。两条线在哑弹事件、父亲重伤入院等关键节点激烈碰撞、相互映照,深刻揭示了大家与小家、大爱与小爱之间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发现这颗“哑弹”的价值是出版专业敏感度与时代责任感的共同驱动。我们意识到,将这样沉重的题材转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是对新时代少年儿童精神版图建设的积极开拓。

将排爆警察的真实世界引入童书,无异于在刀尖上舞蹈。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真实性、安全性(心理层面)与文学感染力。编辑团队如同书中的排爆手,以极大的专业敬畏与匠心,小心翼翼地拆解着可能伤害小读者心灵的“引信”。故事内容严格限定在飞飞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之中,即使是描写排爆现场、父亲重伤等高压场景,也决不僭越。例如,父亲杜震宇挖掘哑弹时内心的恐惧、秦警官的伤残案例,这些内容仅通过父亲的回忆或同事的只言片语,以飞飞能捕捉到但不完全理解的方式呈现。编辑在处理这些信息时,反复推敲措辞,确保信息量足够推动情节和人物理解,但避免过度的细节描写引发小读者的不适。

出版《哑弹》不仅是为孩子们的书架增添一部优秀的儿童小说,更是为他们的童年投下一束坚定而温暖的光。我们相信,当孩子们在阅读中与飞飞一家共同经历了恐惧、伤痛、理解与重生之后,他们心中关于何为英雄、何为责任、何为爱的认知将更加清晰和深刻。这正是文学的力量,也是我们作为出版人在沉默处发掘惊雷,于伤痕中点亮星光的永恒追求。

( 王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部主任。曾策划编辑《哑弹》《生命的十二乐章》《北方森林的动物故事》《金角鹿》等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