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人生活法,不变的是古镇根脉
长篇小说《朱溪凡人三部曲》是一部用一百多万字来记述自20世纪20年代至当下这百年光阴里发生在上海西郊朱溪古镇上的故事。虽是一部叙事小说,但更像是一次绿树对根的深情表白。漕港河畔的朱溪古镇是个“商业重镇,历史中的鼎盛时期曾行业齐全、商号千家,影响远达江浙五县、百里乡镇”。朱溪古镇就是小说作者支希钧的故乡,他生于斯、长于斯,对朱溪古镇的生活了如指掌,透过文字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对故乡有着发自血缘和心底的挚爱,在作者的笔下漕港河就是一条生生不息流淌着的母亲河。
小说借说人、讲故事,在起笔落笔之间将古镇生活中的市井百态、人情世俗、风物地理,犹如全息影像般描摹得引人入胜、逸趣横生,又将古镇的古文化、水文化、俗文化、商业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书中读者可以真切地看到江南乡镇面貌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及社会各阶层民众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生存状态。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读来既生动、有趣又真实。在《朱溪凡人三部曲》一书中有许多朴素的、口语化的句式,这些方言是作者语言个性的体现,也让故事增色不少。
《朱溪凡人三部曲》如一幅无比灵动的水乡《清明上河图》,通过发生在金(金鲲)、白(白弟)、毛(一尘)等三代人身上商海沉浮、情感纠葛的故事,一步步把读者带进那世事无常、变幻莫测的百年时空之中。
《朱溪凡人三部曲》是一部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让读者从城隍庙的香火、圆津禅院的木鱼、天主教堂的钟声、北大街和美周弄的烟火中体会到时代变迁、朝代更迭带给尘世凡人的喜怒哀乐和冷暖人情。
这部书的书名就起得饶有深意,这个凡人并不是个单数,而是一个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永不言败认输、平凡但不平庸的古镇民众群体。这里不乏行侠仗义、扶弱抗暴的义人如金鲲父子、沙海师傅,有社会贤达米行东家夏老板、悬壶济世的陆医生和草根知识分子、文化馆长薛文君,也有唯利是图的奸商毛一尘、姚振德、钱厂长,有过河拆桥的曹老板和心术不正的赵晓云,还有腐败分子宫镇长等市井庸愚和仗势欺人的小辫子、巡警队长等狐鸣枭噪的泼皮无赖,但更多的则是如陈金贵、春霞、章德明、曹月娥那样心地良善的平民百姓。
这些城乡百姓都各自行走在自己的命运之中,在同一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在很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感之中,有互相算计,也有互相帮扶,他们的人生故事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时间为脉络,从金鲲的悲惨身世讲起——金麻子、金掌柜、金会长、金老板、金厂长……其实都是一个人,他就是给人家吹喜吹丧吹寿的吹鼓手。金麻子的一生大起大落,无论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给人吹喜吹丧的“喇叭”始终没有放下,这“喜”和“丧”不就是隐喻了人生的坎坷和生命的无常吗?
对于无依无傍的金麻子,在与发小夏雨兄妹和阿萍相处中懂得了忠义是朋友间的相处之道;在和竞争对手毛一尘、曹老板的过招缠斗中知道了诚信是经商之道;在困厄的日子里,从扶危助困的米店老板和儒医身上学到了善待弱者的为人之道。还有知恩图报的宋慧明、古道热肠的沙师傅、正义善良的梅姨……正是从这些平凡不平庸的兄长朋辈身上,金麻子获得了道德的滋养,使得他能在残酷的商战中经受住一次次的失败挫折,又能一次次振作、雄起,终于成为在朱溪镇上举足轻重的“红心白皮”的商会会长。
小说第二部,以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两代人在计划经济时代跌宕起伏的人生。
《朱溪凡人三部曲》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是在追溯历史,是以金鲲、金龙父子和白弟、白小弟父子为故事的主角,第三部则是在书写当下。第三部的主角已是金白两家的第三代,大学毕业的金文和白丽开始走到了舞台中央,站在了聚光灯下。
贯穿《朱溪凡人三部曲》始终的是水乡古镇的文脉和优美的风景。朱溪如一块黛色的翡翠,而漕港河清澈的河水与两岸青砖黛瓦的古镇建筑融为一体,便是一幅水墨江南。夜晚的朱溪镇更是别具一番风味,“人人悠闲,个个潇洒,木船从市河延伸到放生桥漕港河”,好似将秦淮河搬来水乡古镇一样。还有动人的田山歌,曲调固定,歌唱者只需见景抒情,随情吟唱,书中每一次唱起田山歌时,都使人身临其境……朱溪的每一座桥都有故事、每一条街都有传说、每一家百年老店都叙说着古镇的前世今生。行街、摇快船更是朱溪世代传承的“非遗”,变化的是社会生活,不变的是古镇的文化基因。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而脆弱的,从起点到终点,不过就在咫尺之间。在这个凡人相依相存、共生共荣的水乡古镇,多少人和事都随着时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此,感谢作者为朱溪古镇记录下了这一段历史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