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千三万《我敬人间》:答人间百问、述行业困顿、与现实共振
来源:网文视界(微信公众号) | 翟羽佳  2025年08月01日08:53

简介

《我敬人间》是千三万基于自己的真实生命情感体验创作的一部行业类网络文学作品。该作聚焦医疗康复与园艺治疗行业,书写行业的人情冷暖、困顿现实和发展愿景,同时对弱势群体深陷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困境给予了真切呈现。在文本中作者以巧妙安排、相互串联的叙事结构展现行业精彩纷呈的人与事,并以此为中心向广阔社会现象辐射,以行业发展探讨社会议题,以行业之事观察命运明暗,以人性之光表达关怀慰藉,在温情叙述中答人间百问,在真挚书写中引发读者深刻的思考。

推荐语

呈现新时代各行各业风雨前行的奋进面貌、书写青年一代风劲帆满的成长篇章、关照广阔现实的新风新貌、奏响新征程的昂扬旋律是近年来行业类网文的创作趋向。阅文新手作家千三万积极迎合这一方向,将创作主题与时代社会接壤,以温暖含光的人文关怀创作理念,为网络文学读者奉上了一部正在连载的行业类现实题材真诚之作——《我敬人间》。

延伸阅读

基于自己的真实生命情感体验,千三万在创作《我敬人间》时聚焦医疗康复行业主题,以此为中心,在叙事安排中用一个个的“小人物大事件”向外辐射,细致而又深刻地描绘了医疗康复行业中的人与事。从生理身体上的康复问题讲述,到病患的心理困境的关注,作者以园艺理疗为之提供精神疗愈为身体康复叙述的并行线,呈现出园艺理疗师这一小众行业精彩纷呈的现实面貌。同时作者又没有因袭一般的行业文学创作,仅仅停留在对医疗康复这一行业的现实揭示和知识普及上,而是对小众行业发展困顿、园艺精神治疗方式、医闹医患现象、残疾人群体的精神问题、孤独症、抑郁症乃至青年“工作狂”群体、子女教育的矛盾探讨、中学生升学压力等广阔而贴合现实的社会议题给予了深切关照,通过行业之事揭示社会议题,通过行业之人观察人性明暗,从而表达对社会现实人生的关怀,对人如何生存的问题的思考,在看遍人生无常、看到人性有光的叙述中答人间百问。

这一温暖含光、洞察宏阔的人文关怀创作理念,超越了行业的界限从而延伸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小说主线讲述女主角应届生许南风带着职业焦虑成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后,在帮助和见证着各位不幸病患从一蹶不振到重拾生存希望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长的励志故事。男主角林景仰是一名园艺治疗师,他们一个关注身体的康复,一个关照心灵的回归,但作者并非按照寻常构思把二者的爱情线或者过于戏剧化的感情、利益纠葛作为作品的叙事之重,而是将感情线弱化,把更现实的社会问题放置到行业书写中,关注行业内人的真实生存状态,将康复治疗行业中诸如亲子关系矛盾、职业焦虑和发展困境、医患之间的信任难以建立等等真实问题做出大篇幅呈现,以真实底色的层层铺绘,实现了题材与时代社会的接壤,由此扩大了题材的表现范围,提升了作品的广阔度。

以行业直现的人间百态为纵,以百态生命发出的困惑为深,《我敬人间》满怀社会责任感地反映了弱势生命群体的生存艰难。从考取重本却意外残疾的廖穿林、身患自闭症的“星星的孩子”楚延新、无法行走的小朋友勉勉和病友木木,到晚年接连失去两个孩子的丁兴旺夫妇、拼命工作不顾健康的代礼、升学压力太大而抑郁封闭的高三生李晴,千三万通过对这些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病患人像的个体描绘,取代了单纯的象征符号书写,在叙述中表达自己对这些社会问题的态度倾向,为生命的意义发问,又落笔温情作答。“肯纳症(自闭症)很多会被上天切断与其他人的社交共情能力,但似乎没有切断他们和父母亲人建立亲情的通路。”如作者所言,纵使他们身体不够健全,但他们同我们一样生来就有渴望爱的灵魂。作者以充满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文学创作为他们发声,也促进我们对健康、工作、家庭、亲子关系等关乎自我生存的基本问题重新思考,呼吁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困境与精神压力,从而使得写作突破了行业的桎梏而普及到整个社会。

文学仅仅呈现现实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情感,这种情感还必须是真挚的情感,既不应有功利偏私过于高歌赞扬,也不该是虚假情感的无病呻吟,千三万很好地平衡了这一点,她以真挚纯诚的写作态度给予了这部作品的另一个闪光点。近些年部分行业文创作者时有剑走偏锋,通过对自己所熟知的行业知识或内幕做出大量揭秘式的书写来博眼球,有些作者甚至直接在文本中插入很多未经纯熟艺术加工且完全不考虑读者群体接受能力的专门知识,看似“高大上”拔高了作品的水准,但实则有炫技和注水的嫌疑。千三万以真挚淳朴的书写初心规避了这一点,从叙述中的语言和情感指向两个方面便可看出。一方面,针对作品的行业选题略显小众这一情况,作者不轻易将晦涩术语放进文本,而是尽可能采用俗常化、生活化语言加工后再将其置入合适的情节语境,这既增强了作品的知识性、可读性,也不影响作品的文学性。例如在介绍园艺疗法时作者是这样引入的:“许南风回去在网上查询园艺疗法,结果让她意识到自己确实孤陋寡闻。国内外都有许多园艺疗法的案例,植物的生长荣枯,对应人的生老病死。人在植物的互动当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的刺激,让人在同样的生命规律里得到共鸣,或放松,或感悟,或启发,来治愈心灵。”作者以准确的文学语言将之自然放进情节做出科普,避免生搬硬套。另一方面,作者将真挚感情融入客观文本构思,实现了由行业观察到专业写作的转换。《我敬人间》中,千三万并未因这一行业的服务和医疗性质就对其全篇大加歌颂,而是力求做出客观准确的描绘,因而我们既能看到这一行业的荣光,亦能读到团队之间的质疑争斗和暗自对立的另一面。同时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上,作者没有发出那种带有可怜意味的、同情弱者的喟叹,而是照耀出一种鼓舞人心、积极改变的力量光芒,因而作者写道:“在渺小的不可见的希望里等待自己恢复从前是最难熬的事情,这段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你可以告诉他要想变好需要多大的代价,而不是不痛不痒的一直安慰他:‘你可以好起来的再等等,再等等。’”这也显示作者真正站到了患者的角度,明白单是一味给予言语安慰无法真正改变他们,可执行步骤才是努力的方向和真正的希望所在。

事实上,《我敬人间》作为新人作家之作,也必然存在着一般行业文学在创作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弊端,例如缺乏具有历史深入感的思考、叙事节奏在张弛度上把握不够等。但总体而言这部作品瑕不掩瑜,千三万以精彩鲜活的书写,反映出贴合人民、贴合时代的社会生活,在对残疾人、孤独症等弱势群体的生存和精神困境的思索中闪耀着人性光辉,在康复行业的故事讲述中描绘出广阔社会图景,期待作者能够一直保有这份带有善意的明净文心,走向未来更纯熟的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