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汤成难:时间之河
来源:中篇小说选刊(微信公众号) | 汤成难  2025年07月25日01:55

《江水苍苍》的构思来自我对瓜洲古渡的某种执念。我经常开车去江边,看看江岸的芦苇,它们如帷幕般起伏,听江水以亘古不变的节奏冲刷沙岸,那些被江水吞没的街市,被泥沙掩埋的断碑,以及随风飘散的传说,都成了孕育小说的种子。

张若虚曾在这里写下“春江潮水连海平”,杜十娘过江时“怒沉百宝箱”,无数的唐、宋文人在渡口吟咏……这片江岸承载了太多。我也将故事背景放在这里,让三个时空进行交织——杜十娘的爱情悲剧、1949年的家族复仇,以及当代“我”与小越的情感疏离。这种结构源于对时间本质的思考。杜十娘以百宝箱自沉捍卫尊严,毓秀以投江反抗强权,叔骐以同归于尽完成复仇——他们的选择虽被江水淹没,却在时间的长河中激荡出永恒的涟漪。江水滔滔,带走了古瓜洲城的繁华,却带不走人性的挣扎与选择。

而小说中的“我”,为创作舞台剧脚本,在江边寻找断碑,实则是在寻找自己与小越情感的锚点。十六年前共同发现的断碑,如今深埋沙中;曾经的青涩爱恋,也在异国分隔中逐渐风化。这种对照似乎正暗合了时间的“变动”与“恒常”——江岸会北移,城市会坍毁,但人的尊严与情意总能在废墟中显影。

芦苇年复一年地生长,以蓬勃之姿与江水争夺地盘;断碑上的“瓜洲古”三字,被时间侵蚀得只剩残片;古钱币流转于不同时代的手心,成为记忆的载体。它们的存在,提醒着人类的渺小——小说结尾处引用了地方志:“瓜洲城最终全部坍入江中,昔日繁华街市,名园佳景,连同红尘恩怨,一同付诸江流。”

《江水苍苍》的创作,于我而言是一次对时间的朝圣。江水带走了一切,却也让一切沉淀。当杜十娘的百宝箱沉入江底,当毓秀的血性与叔琪的豚毒湮没于泥沙,当“我”与小越的脚印被芦苇覆盖,唯一留存的是人性中不可磨灭的光辉——尊严、情意、选择的力量。而这些光辉,或许正是文学得以对抗时间侵蚀的根基。

时间,或许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古钱币,它从明朝万历年间流转至今,锈迹斑斑却轮廓犹存。时间之河苍苍茫茫,而我们终将以故事为舟,渡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