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草原牧医》: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来源:文艺报 | 胡笛  2025年07月21日08:39

《草原牧医》入选了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乡村振兴主题”。小说一开始就是母牛难产的场景,主人公林雪君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兽医临床技能化险为夷。整部小说情节紧凑,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主人公解决草原上层出不穷的动物急难杂症,是一部畜牧业的行业文。

明明是一部具备现实行业文诸多要素的小说,却在故事的设定上加入穿越元素,为什么非要如此?其中有何价值和意义?带着这个问题深入阅读这部小说,可以理清作者构想故事的思路,及对人物命运走向的思考与安排,以此探究穿越网文的新视角新价值。

穿越之前,林雪君是新世纪农业畜牧专业的研究生。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文中也透露出大城市兽医的边缘性,这导致了主人公的失落。穿越之后的林雪君在20世纪60年代祖国边疆的草原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上个世纪落后的边疆草原,人和动物的生存都非常艰难。林雪君凭借先进农业畜牧业知识,实实在在地解决了牧民们遇到的难题,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拥护。小说借用人物的话道出:“渴望被认可的人,想要实现自我的人,得到了这么多殷切的倾听者。”

林雪君穿越后遇到了年轻时期的行业泰斗们。她凭借后世的信息差,将全球性的发展态势、国内畜牧业发展的知识和技术普及给过去时空的人。她点拨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加快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进度,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大多数穿越爽文“爽感”的实现,主要是满足个人的欲望和抱负。显然,这部小说的立意和格局要更高。它表达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志向。林雪君不仅仅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要通过先进的农业畜牧业知识和技术来提速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改善百姓的生活。

小说前半部分主要解决林雪君的生存困境。因为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小说花了大量笔墨描写草原的一日三餐,将各种粮食的生长、储存、烹饪写得烟火气十足。“劳动最光荣”不再是一句生硬的口号,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小说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但也有不少浪漫主义的遐想。比如林雪君的人物形象,出场时她像一个草原神女,带有神话或武侠色彩,通过驯养各种动物,让狼、猫头鹰、驯鹿成为伙伴和战友,成了一个在草原世界解决所有问题的“侠女”。

小说后半部分主要是对人物前途的规划。林雪君在过去时空堪称天才,是稀缺资源,哪里都需要她。她一次次解决动物手术难题,获得了更高级别人物的关注和青睐。与此同时,她也用自己的远见帮助周围人的成长。除了她的专业技术,小说还设置了一条线索:林雪君写文章投稿,出版著作。她先通过散文打响知名度,然后再用专业性文章获得名气。书籍是那个年代有效的传播途径。小说中还提到知识分子严志祥造福百姓的故事,“名字已被祖国大地上无数同胞,以不同的腔调念诵——它被人民安置在方寸之间,无需尘扫,时时记挂”。青史留名大概是知识分子最高级别的“爽感”了。

林雪君一方面通过专业技术声名远播,另一方面通过著作获得业内关注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由此很多机会出现在她面前,包括北京高校的教职。就个人发展而言,高校是不错的选择,却与整部小说的主旨相背离。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林雪君选择“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当然,小说最后非常理想化地解决了她的出路问题:林雪君留在草原,成立研究所,还迎来全国性荣誉。这种过于理想化且毫不费力的“爽感”,让小说的后半部分不如前半部分有张力。

《草原牧医》的语言质朴生动,一些生活化的句子特别打动人心。如牧民的表达贴合他们的身份:“这牛不是单眼皮吗?睫毛忽闪忽闪的,我这心都跟着忽闪起来了。”还有一处描写林雪君拥抱阿木古楞,给这个男孩带来的巨大心理冲击,“惊醒了他的整片草原”,充满灵性和诗意。文中还有很多描写草原风景的优美句子:“在窸窣响动中,白天里融化的雪水悄悄凝结成冰,反射过夕阳最后一抹余晖后,与天色一起静默下来。”“四野笼入暗幕,白日里瞧不见的雕鸮睁开金橙色的眼睛,野狼泛着幽光的眼眸于草野中若隐若现——属于它们的夜晚来临了。”这些描写都很有文学情调。

(作者系上海网络作协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