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倾听广阔田野上的声音——向迅散文读记
来源:文艺报 | 张娟  2025年05月26日08:05

向迅是近年来一位较有影响的青年散文家,已出版《与父亲书》《声音博物馆》《谁还能衣锦还乡》(“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3年卷)《斯卡布罗集市》《寄居者笔记》等多部散文集。近五年来,向迅的散文频频获奖,2021年出版的《与父亲书》一书就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江苏省第八届紫金山文学奖等,并入选多个文学榜单。

沉默的父母,呼噪的自然

在向迅的散文中,仿佛有一条浩浩荡荡从乡村流往城市、从过去流到现在的时间河流,银白色的月亮给这些时光赋予了神性的光泽,向迅就在河流中打捞那些或沉默或喧嚣的记忆。让人记忆尤为深刻的,是向迅作品中的声音景观。这种声音景观一方面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沉默”与“隔绝”,另一方面是大自然的虫鸣兽啸、植物招摇。通过对各种声音景观的听觉呈现,向迅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属于鄂西的地方书写,展现出独特的乡村美学的质地。

《与父亲书》由六篇散文构成,通过碎片化的叙事拼贴出乡村生活的图景。在向迅的书写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沉默”。这种沉默存在于父子之间、夫妻之间,弥漫于日常的伦理生活中。《时间城堡》中写道:“父亲从不唱歌,也没有谁见过他偷偷地哼过一句。他巨人般的身影在房间里移动的时候,我们把正要说出的话紧急收回,让它们在舌头上打转,让它们顺着发痒的喉咙回到肚子里。”生活中的父亲勉力维持生计,性格粗暴简单。而在《巴别塔》中父母之间紧张而孤独的关系,以“玉米面饭”式的生存循环作为隐喻,形成了一种乡村式的孤独。

向迅笔下沉默的父母并不是个案,而是“父亲们”“母亲们”的集体象征。《弧形绳索》中的祖父同样是粗暴的父权形象。盛夏时分,苹果成熟的时候,孩子们抵抗不了诱惑去偷摘,就会被祖父咒骂和惩罚。“祖父漫长的一生,都与怒火为伍”,而与之相反,“祖母的一生,就耗费在园子里”,被不停的劳作填满。父亲是沉默而严厉的,母亲是沉默而隐忍的,“母亲的一生,都被父亲的影子覆盖”。虽然父亲看似是强势的一方,但他也并不快乐,祖父和祖母都不爱父亲,“父亲的一生,像个孤儿”。还有村庄里孤独的祖母们:“村子里的祖母们总是这样,她们擅长隐身术,把自己隐匿在厨房,周身浸满油烟味,连手帕上都是;把自己隐匿在玉米地里,汗水打湿她们的每一寸皮肤,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把自己隐匿在苹果园里,苹果花在她们头顶上一朵一朵盛开……”她们的生命充满了无休止的劳作、沉默而失语的付出。由于孤独,她们只能养鸡喂猫,在它们的身上获得慰藉。“祖母们都是孤独的。她们需要一群鸡,需要它们‘格鲁格鲁’哼鸣起来,需要它们不管不顾地奔跑起来。她们失去的羽毛,在长长的梦境中,重新生长出来。”父亲们用沉默构建起堡垒,以此掩饰内心的虚无和孤独,母亲们成为生活与情感上的失语者,这种沉默的心灵景观比呐喊更让人震撼。

在向迅的文学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乡村伦理关系中“震耳欲聋的沉默”,但同时也可以听到各种自然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能来自动物的悲鸣,来自植物在风中的招摇,也具有一种“自在性”。加拿大学者梅尔巴·卡迪-基恩在《现代主义音景与智性的聆听:听觉感知的叙事研究》一文中,将声学概念与叙事理论相结合,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听觉叙事进行研究。她指出,耳朵可能比眼睛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对世界的认识,但感知的却是同一个现实。在乡村世界,广阔的田野让对声音的倾听变得日益重要。

向迅的作品里描写了村庄中各种各样的声景。《声音博物馆》描写村里杀猪的情景,将其称为“一场事先张扬的屠杀”,“猪绝望的悲鸣,像一道道雪亮的闪电,在天使们内心深处的空旷地带裂开,无数个回声,就像森林里潮湿的落叶,叠在一起”。《鼠患之年》中描写夜晚老鼠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因为吃得太饱,每个晚上总会有一只得意忘形的老鼠从滑溜溜的玉米棒上摔倒。那个声音,如同一小袋面粉忽然侧翻在地时发出的声音,沉甸甸的”。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沉默,放大了自然界的声音景观,同时也使这种声音景观成为一种具有抚慰性的听觉体验。

柔美而神秘的乡村书写

向迅是鄂西人,他的鄂西书写萦绕着独特的氛围与神秘,这种神秘与马尔克斯式的魔幻现实主义异曲同工。在《谁能还给你一个故乡》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村庄:“月亮不声不响地自东山露出了马脚,似有身披袈裟的僧人在河里走动,雪白的经文铺了一地。”这里有各种来自山野的植物,形成了一种充满山野气息的南方景观:村里西边悬崖上的波斯菊,“到时间了,它就在悬崖上燃烧起来。我猜,它褐色的茎秆里面,藏着流动的时间之钟”。还有结香花,当地叫“梦花树”,“它们总是先开花,然后才长出密不透风、柔软而又脆弱的绿叶。它们的枝条韧性十足。用梦花树的枝条绾一个结,同时许一个愿,便可成真。祖母说”。到了春天,“映山红开得遍山遍野,像是从山顶泼下来的云霞”。乡间有着可以把表妹香迷糊的黄玉一般的兰花,众多花草植物自由成长、蓬勃有力,呈现出一种幽寂孤绝的乡野气质。

《时间城堡》中鄂西农村似乎还生活在前现代的环形时间里,漆树上住满了猫的灵魂,墓地里居住着死者。“有时,他们还以蛇的身份回来。有时,他们还以蛐蛐的身份回来。有时,他们还以蜜蜂的身份回来。有时,他们还以蝴蝶的身份回来。有时,他们还以风的身份回来。有时,他们还以雨的身份回来。”《弧形绳索》里描写盛夏之日,“金属的烈焰在天空熊熊燃烧,斑斓绚丽的花朵在阴影里兀自发光”。向迅的乡村书写结合了鄂西巫傩神秘文化与伦理叙事,承接了南方的婉约和浪漫,又具有亦巫亦鬼的魔幻色彩。

向迅的乡村书写还呈现出一种忧郁气质,但这种忧郁又是不断延展与破局的。在伦理性的“沉默”与自然界的声音景观中,向迅着力表现的是传统伦理关系在时光中的重构,比如《与父亲书》中的父亲书写:随着儿子日益长大,父亲逐渐衰老患病,父子重新获得反思彼此关系的可能。向迅在《与父亲书》的自序中,提到了父亲从北京、贵州、乌鲁木齐等地给“我”写信。信中的父亲,和现实中的父亲截然不同,写信的父亲以“吾儿向迅”开篇,透露出一丝温情与暖意,缓和了现实生活中紧张的父子关系,让他们得以进行持续的沟通。就像卡夫卡只能在书中向父亲倾诉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不敢说出的话,向迅的《与父亲书》也是用文字的方式打破了现实中父子之间“终于哑口无言”的尴尬局面,通过书写一条“可以通往对方内心世界的小径”,与父亲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长谈,重构了流动的美学图景。

(作者系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