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奠基人”曾敏之:家国情怀与四海文心
十年前,曾敏之先生离世。那时,我专程来到广州,参加曾老遗体告别仪式。
“奠基人”一说,正出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唁电:
敏之先生一生笔耕不辍,治学广博……是世界华文文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长期以来,敏之先生不遗余力地向海外传播华文文学,积极推进海内外中华文化交流,谱写了华文文学走向世界的壮丽诗篇。敏之先生的逝世是世界华文文学界的重大损失。
“奠基人”这一崇高称誉,言简意赅,充分表明曾老对于世界华文文学事业的巨大贡献,名至而实归。
“敢为天下先”,“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是开创性的。
当年,潮起东南,汹涌澎湃。年过花甲的曾敏之先生,奉调赴港,担任香港《文汇报》副总编辑、代总编辑、评论委员会主任,兼任《文艺》周刊主编、文汇出版社主编。离开那天,曾先生伫立罗湖桥头,回望深圳,不禁热泪盈眶,刹那间汇聚了悲欢离合的滋味。他在散文《桥》中描绘的这一情景,10年之后,我也有了类似的切身体验。1988年,第一次访港,于罗湖桥上,面前是港英辖区,而转身望去,不远处,五星红旗飒飒飘展,“吾国吾土”啊,顿时百感交集。对于曾老的触景生情,我感同身受。
“凭栏休负浮生愿,云水征帆系远情。”赴任后,曾老于异常忙碌的新闻业务过程中,借助媒体推动海内外文化文学交流的想法油然而生。1978年底,曾老在广东省作家创作座谈会上作了“面向海外,促进交流”的发言,引起广泛关注。随后,他挥笔撰写相关文章。他曾说:“我试以《海外文情》通讯的形式,写了数量不少的短长文,分别发表于北京、上海、广州的报刊上,产生了一点正面的影响。”其中,《港澳与东南亚汉语文学一瞥》刊载于《花城》1979年创刊号,此外介绍香港、台湾等地文艺界近事的系列文情通讯也随即见诸报端。曾老还在多种场合,介绍港澳台及海外华文文学现状。这些文章,这些发言,非同凡响,犹如推开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华文文坛纷繁景象。
曾老具有作家、报人、学者多重身份。他于1979年受聘担任暨南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并组建港台文学研究室。1981年3月,中国当代文学学会港台文学研究会在暨南大学成立,曾老被推举为会长。一年之后,1982年6月,首届全国台港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曾老主持,并作专题报告。可以清晰地看出,“奠基人”的称谓,曾老当之无愧。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此为“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是持续性的。
处于中外文化交汇的特殊区位,各种思潮激荡的特殊岗位,曾老在继往开来的大潮中发挥了自身独特作用。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应运而生,自1982年之后,学术研究格局、会议规模和与会人员结构,逐渐完善、充实、提升,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主体学术交流活动。顺时应势,1993年举办的第六届研讨会首次更名为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曾老高瞻远瞩,提议创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于是,为此形成了筹委会,二十多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江西、安徽、云南等地的专业人士担任委员,萧乾、曾敏之先生出任主任,张炯、饶芃子先生为副主任,王列耀为秘书长。1994年,由云南大学主办第七届国际研讨会,筹委会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曾老一如既往地全力推动筹备事务,通过多方渠道,逐渐有所进展。八年漫漫申办历程,曾老始终如一的热忱和韧劲,让人无比感动。直至2002年,终于“修成正果”,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挂牌创立了。如今,每当重温创会庆典照片,总见曾老笑容可掬,脸上挂满荣耀和自豪。
业内人总是习惯性地称曾敏之先生为“曾老总”。固然,他多年担任报社总编辑,资历深,年资高,称老总,顺理成章。但我却觉得,曾老之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事业,自草创伊始,到队伍逐渐扩展,事业逐渐壮大,犹如统兵出征,应者众,真可谓“文将军”。曾老总视野宏阔,谋虑久远,心中悬着世界版图。先是于1988年1月,他推动成立香港作家联谊会(后改称香港作家联会),进而于2006年12月,在香港倡议创办世界华文文学联会,由点及面,为中华文化走向五洲四海不遗余力。回顾漫漫长路,曾老总对于学科建设的“开创性贡献”,对于学会工作的“持续性贡献”,他那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意志,显示了一位“奠基人”的崇高形象,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2012年10月,第17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成立10周年、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30周年纪念大会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二百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出席。参与筹备工作的同仁,既期盼他前来,又担忧他的健康状态。曾老总如约而来,全程参与。我与《台港文学选刊》的同事一起到住处登门拜访,曾老总兴致勃勃,颇多慰勉,高高兴兴地合影留念。《台港文学选刊》于1984年9月创刊后,次年即敬聘萧乾、毕朔望、曾敏之、杨云为顾问。曾老总向来又“顾”又“问”,每次见面,都关切地询问办刊事务。创刊周年、十周年、二十年、三十年,曾老总均题词致贺。甲午年中秋,曾老总“调寄鹧鸪天”,遥贺本刊:
“三十年来家国情,港台四地系文心。赋骚诗教宣经典,长卷鸿篇荐艺林。歌盛世,鄙骄名。扬清激浊化嚣尘。回眸创业多甘苦,驰誉神州贺玉樽。”
字里行间,尽显曾老总对于世界华文文学事业的赤诚之心。
(作者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监事长、福建省作家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