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细微与通透 ——《小鱼大河》的诗性境界
来源:光明日报 | 谈凤霞  2025年05月14日09:32

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亟待解决“小与大”“轻与重”“浅与深”等问题,汤汤的童话《小鱼大河》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文字的气息和故事的调性,是读者步入文学花园时最先闻到的香味和见到的色彩,决定了他要继续游历还是干脆撤离。作者深谙语言艺术的精妙之道——贵在以少胜多,复杂的事情简洁地说,深刻的道理平易地说,丰富的内涵含蓄地说,浓郁的情感浅淡地说,日常的故事有滋有味地说,徐缓的情节也要有韵律地说。《小鱼大河》带着清水、阳光、泥土和草叶的气息,当然更有故事主角——搁浅在岸上水洼里的小鱼的气息,因为故事用小鱼的视角和口吻来讲述,轻巧地就把读者带入他的困境与抗争之中,随之一起浮沉。

故事的调性由小鱼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晕染而出,忧伤、焦灼、思念、渴盼、愤怒、失望、坦荡、镇定……如一团团颜料,前赴后继地渗入水中,斑驳的色彩才是生活的本色。在小鱼被困水洼的八天时间里,他所遇见的形形色色和经历的起起落落,谱成高高低低、婉婉转转的旋律,也汇成故事行进的水流,无论是搅起的波澜还是荡起的涟漪,都以或强或弱的力度振动读者心弦。

仅仅有洋溢的气息和调性是不够的,还要有能够沉淀的底蕴。这既来自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索,也要归于读者的领会和品味。这样从细微到通透的沉淀,决定这部作品能不能深得人心特别是童心,能不能超越时间,叩动人生的所有阶段。《小鱼大河》在有限的时空里,汇聚乌云和风暴、微风和清芳、绝望与希望。小水洼是个小舞台,人生的一幕幕大戏以拟人童话的方式上演,锤炼着小鱼的性格和心志。

作者选择“童话的现实主义”路径,以一条毫不起眼的小鱼的困局,来映照每个生命可能都会遭遇的困境,并启示人们寻找突破困境的各种可能。或许需要借助他人和外力,但始终不能放弃的是自己的信念、意志和努力。这里尤其关键的是——认知。认知自我的局限,也认知自我的潜力;认知谦逊、真诚与善良,也认知骄傲、虚伪与邪恶;认知命运的无常,也认知改变的可能……当失望袭来时,我们要记得自己是谁,记得自己的能耐和愿望。小鱼记起他是曾经和大鱼们比赛游泳的“闪电小鱼”和“勇敢小鱼”,是“不死小鱼”,也始终记得“我要回大河去”的心愿,所以他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

他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希望,直到生命临近终点,仍然拼尽全力一搏。而这一回,他不是按照常规地向上、向外,而是另辟蹊径地向下、向里。转换思路也许可以峰回路转,他最后打通黄鳝洞而回到大河的奇迹何其幸运,但更重要的还是坚持不懈的抗争。毕竟,认知只是第一步,而基于认知的行动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步,二者协同作用,最终走向成功。一条小鱼从勇敢地“游”,到竭力地“跳”,再到拼命地“钻”,生命炽烈而坚韧。

这则童话让人深深感动的还有一种情谊,准确地说是危难中仍葆有的“善意”。作家没有渲染,常常只是一笔带过,但“平常化”更显得善意的真诚与珍贵。小鱼和水白菜之间惺惺相惜,为了让小鱼多一点可栖身的水,水白菜宁可忍着渴少喝点水,而小鱼则让她尽管喝。在小鱼有机会离开水洼时,听水白菜说起她的孤独,便主动提出多陪她一天,而水白菜则督促小鱼尽早离开。真正尊重生命、把对方放在心里的人,愿意克制甚至牺牲自己照拂对方。似乎微小的善言善行,体现的是道德和精神的高贵。小鱼拜托水蚊子给河里的家人捎去“遗言”,尽管他有那么多恐惧和思念的情绪要抒发,但最终只选择“我爱你们”这四个字,因为水蚊子只能记住四个字。这个细节通过水蚊子颇为滑稽的戏份来表现,让人笑中带泪。还有一种善意也同样重要——小鱼对似乎已处绝境的自己的宽慰,在回顾人生时展现出坦荡和洒脱的心境。

作者的叙事结构疏密有致,常以省略和休止来营造留白而富有冲击力的审美空间。她的风景描写优美凝练,细节设置也平添情味。比如,水白菜说起小鱼若走了,会有一颗星星掉下来陪伴,刚说完就真有流星陨落,“掉到了我们去不了的地方”。小小鸟不忍目睹小鱼干死而飞走,“树枝上干瘪的花蕾应声而落,无声无息浮在我身旁”。作家没有直接言明“伤感”,但流星与落花的细节已经描绘出伤怀。

童话的诗性可以来自浪漫唯美的诗情画意,来自张弛有度的节奏呼吸,也可以来自形而上的人生哲理,还可以来自质朴温润的至善主义,当然这需要有水乳交融的契合与珠圆玉润的磨洗。正是这些,给作品营造了气味、韵味、意味和情味,使轻灵的童话更加耐人寻味。给《小鱼大河》带来另一重诗味的是写意出色的插画,色彩和造型自由灵动,虚实之间别有洞天,与故事一样耐看和耐品,或可说,连贯而有节奏的插画也构成这本书能让人“看见”的一种摇曳生姿的音乐。

(作者:谈凤霞,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