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万件!“凤冠”何以成“销冠”?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来自山东东营的“95后”游客李雅菲幸运地成为国博热门文创“凤冠冰箱贴”第100万件的购买者,此外,她还开心地获赠了由国博文创团队精心准备的“纪念款凤冠冰箱贴”和纪念证书。“我是来北京旅游的,之前早就知道凤冠冰箱贴,所以到国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预约购买,没想到竟如此幸运地买到了第100万件。”面对媒体记者们的“围堵”,李雅菲的惊喜之色溢于言表。
小文创折射的是文旅大热度。作为去年诞生以来便迅速“出圈”、热度不断攀升的现象级文创产品,国博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件,前后历时8个多月,同时带动凤冠IP全系列产品销售额超亿元,创下了国博近20年来文创单品及系列文创的销售纪录。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在“部长通道”上也谈及这件爆款文创:“很多人非常喜欢,一大早就到国博门口排队,就是为了买这个冰箱贴。当时没想到这么受欢迎,每天生产量有限,大家排队经常买不到,买到的就在网上‘炫’,买不到的觉得很遗憾。有好的产品,就不愁没消费,不愁没钱赚。”
凤冠冰箱贴的走红并非偶然,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国博的“顶流明星”,这一文创产品的原型——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在展馆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尾段“明清时期”部分展出,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该文物依明代万历时期礼制,镶嵌红、蓝宝石百余颗,珍珠4000余颗,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华丽的装饰,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明代皇家的美学风范,是中华文物瑰宝中的璀璨明珠之一。而其承载的厚重历史价值与独特艺术魅力,更是持续吸引大量观众自发排队与文物合影打卡。国博文创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文化热点,并将文物元素巧妙转化为贴近大众生活的文创产品,为近年来的“文博热”再谱新篇。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展柜中的“静态历史”变为可触摸的“生活美学”,“圈粉”无数的凤冠冰箱贴以现代审美和文化共鸣构建起人们的情感连接,可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国博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通过限量销售、线上预约等形式,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与此同时,凤冠冰箱贴的“破圈”不仅带动了设计、生产、营销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可覆盖多环节的完整文创产业链,而且创造了超千人的就业机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在凤冠冰箱贴的带动下,文创产业发展正注入着新的活力和动力。国博文创团队乘势而上,迅速启动凤冠IP衍生品的“矩阵式”开发,现已开发设计出笔记本、毛绒玩具、马面裙、雪糕、音乐盒等20余款相关文创产品,形成了“以爆款带长尾”的文创生态链,以期进一步扩大文物本身影响力,吸引更多圈层的受众关注文物本身,形成良性循环。据介绍,国博目前保持着每年“上新”200余款文创产品的速度,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在即将到来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国博还将推出《古代中国读本》及古代中国系列文创新品,力求通过创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让更多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放眼全国,各地文博机构也结合馆藏文物特色和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推出了一大批差异化、区域化、个性化、系列化的博物馆文创产品。而数字化、智能制造等技术的不断升级,也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北京天坛公园采用3D打印与立体建模技术,打造特色冰箱贴;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胖宝剑”毛绒玩具、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文创受到小朋友们喜爱;河南博物院的“妇好鸮尊”立体拼装积木,让公众在拼装过程中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与《王者荣耀》合作,将文物元素融入游戏……
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博物馆文创已悄然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融会艺术与科技的重要载体。相信随着文化消费的升级和文旅融合的深化,将有更多推动博物馆和观众“双向奔赴”的优质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