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烟火里的情感微光
孙郁的《城市故事》以主人公冯献和程译的相遇为线索,通过他们的情感纠葛和生活状态,展现了现代都市人在追求爱情、事业与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复杂心态与抉择。小说开篇便以冯献在婚介所的迟到为引子,巧妙地设置了故事的背景与氛围。婚介所这一场景的选择,既是对都市单身男女寻求爱情途径的一种讽刺,也是对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缺失的暗示。冯献与甲老师之间的互动,更是将婚介所的商业化、功利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冯献的形象,一个年轻却略显迷茫的都市男子,也在这段描述中呼之欲出。
巴赫金认为中世纪晚期的民间及半民间文学中有讽刺和戏仿的趋向,里面有三种突出的形象:骗子、小丑、傻子。他们是生活的密探,以戏仿的方式揭露各种陈腐、平庸、虚假的陈规旧习。小说开篇的冯献作为“婚骗”,正是这样一位愚弄情感、讽刺婚恋的“他者”。然而,使用“骗子”角色讽刺婚恋市场现状后,孙郁笔调一转,使“骗子”遭逢真爱,将冯献本人也作为讽刺对象。在此意义上,冯献高大漂亮的外表、孱弱的性能力以及远落后于年龄的工作能力都成为了某种都市文化表征。
《城市故事》最瞩目的特点就是文体和语言的轻盈。孙郁尝试化俗为雅,在一段“刻奇式”的都市情感故事里找寻、镌刻人性的复杂与人生的况味。冯献与程译的相遇,成为小说情感发展的关键点。他们的对话、交流,以及彼此间的试探与了解,都充满了都市男女在爱情面前的谨慎与渴望。冯献的直率与幽默,程译的聪明与爽朗,两人在性格上的契合,为他们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年龄的差异、过去的经历,以及都市生活中的种种压力,都成为了他们感情路上的绊脚石。小说中,冯献与程译的感情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之间的误会、猜疑,以及彼此的退缩与犹豫,都反映了都市人在面对爱情时的脆弱与不安。面对冯献的表白,程译犹豫与挣扎,更多地体现了女性在面对爱情与婚姻时的复杂心态。她既渴望真挚的爱情,又担心年龄差异带来的种种问题。她的经历,更是对现代女性在职场与家庭之间寻求平衡的艰难探索。虽然小说对职场的刻画略显虚浮和戏剧化,但通过对外企职场生活的呈现,孙郁试图展开“城市故事”的更多褶皱。
小说人物之间的故事,既是个体情感的抒发,也是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以都市情感生活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不计其数,如何点铁成金,扩充小说的意义容量?如何让角色去扁平化,获得更多血肉与肌理?或许在《城市故事》身上,可以思考得更多、更远。
(孙郁中篇小说《城市故事》,刊于《广州文艺》202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