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他们还有许多秘密不能解禁
近年来,关于反映中国共产党地下战线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众多题材当中独树一帜,深得观众的喜爱。
十几年前,因工作需要,我接触了许多曾经在新中国成立前从事地下工作的老同志,真正走进他们,了解了他们的过去,这才意识到当年他们的地下工作,并不像现在的影视剧一样,那么跌宕起伏、激动人心。他们当年从事地下工作时,为了不被敌人发现,尽可能伪装成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从事着情报工作,更多的时候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情报也没有那么重大,大多是平常琐事,收集到的这些情报,形成了一张信息网,由我方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有许多人默默从事地下工作十几年,也没有传送过一次惊天的秘密情报。
因为地下工作人员众多,各色人等都有,免不了出现叛徒、告密者。许多人就会受到牵连,有的含冤入狱,甚至牺牲;有的远走他乡,就连组织都不知其下落。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地下工作者的人员构成复杂,无一例外都要进行甄别,有的人过关,有的人因身上的杂质太多,无法鉴别其真实身份,就被搁置起来。
有许多当年的地下同志,因为复杂的社会环境而失去了和组织的联系,没有人能够证明其身份,因此默默无闻地沉寂了一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中间更多的人,都过着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的生活。因为他们身上带着的许多秘密还没有解禁,他们只能守口如瓶,回避过去的一切。
更多的人是在平淡中过完了一生,有的在孤独中等待被证明自己的身份,有的一直在普通岗位上待到退休,仍保守着自己的秘密。时间进入21世纪,这些当年的地下工作者逐渐离世,带着他们的秘密和一生的守望。
这篇《秘密》就是截取了他们的一段普通生活,这之前我还创作过另外一部中篇小说《风铃在吟唱》,也是描写普通地下工作者的一生。通过梳理这些老同志的人生轨迹,自己仿佛走进了他们跌宕、激情、守望和孤独的人生。
我试图通过对他们命运的书写,反映出当年的普通地下工作者的别样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坚守与希望。他们的生命凋零了,可他们的精神和故事仍在延续。这就是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我希望以此告诉更多世人,他们没有被遗忘,仍然活在我们的心中。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努力还原他们的生活,让逝者安息。